採礦權近五年減少一半,礦老闆何去何從?三個策略供您參考!

不久前,《礦產資源報告2018》正式發佈,全國非油氣礦產探礦權、採礦權數量連續五年逐步減少,數量較2013年下降近一半。2017年,全國新立非油氣礦產探礦權737個,登記面積1.74萬平方千米,同比分別下降36.7%、36.6%。2017年,全國共新立非油氣礦產採礦權1559個,減少14.3% ,登記面積1785平方千米,增長66.4%。

採礦權近五年減少一半,礦老闆何去何從?三個策略供您參考!

2013-2018年中國油氣、非油氣礦產的探、採礦權數量變化

由此可見,採礦權數量急劇減少,再也不是以前有錢就有資源的時代。那麼在資源缺乏、採(探)礦權審批難的大趨勢下,礦老闆該如何做,才能贏得未來?

策略一:抓緊拿礦權優先做綠色礦山

目前沒有辦好採礦權證的礦老闆,趕緊辦證。自然資源部的成立,統管山、水、林、田、草等自然資源,再加上環保統一監管,辦證會越來越難。自己沒有礦山的加工廠,或想要做大的加工廠,馬上著手辦理新採礦權證,或入股收購一些礦山,必須保證自己能控制資源,手裡沒礦,以後不僅發展受限,而且做大做強沒有資源支撐,怎能有底氣?

已經有采礦權證、資金充裕的礦老闆,一定要做綠色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是國家戰略要求,做建設綠色礦山的好處有:

第一,綠色礦山是國家、社會、業界對礦山企業的認可,標誌企業的標準和層次,促進政府對礦山的支持,促進企業銷售和品牌提升。

第二,綠色礦山可申請當地政府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財政補貼,浙江省對驗收合格綠色礦山按照項目實際總投資20%進行補貼,單個項目資金補助一般不超過80萬元。

第三,綠色礦山在資源條件允許時,可以協出讓方式優先獲得利用原有礦山擴大開採範圍毗鄰區域採礦權。

第四,政府可根據綠色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進度,按比例提前返還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備用金或保證金。

第五,綠色礦山經依法申請和審批,可申請礦產資源補償費減免政策。

第六,對一次性繳納出讓金確有困難綠色礦山,經批准出讓金可在採礦權有效期內按合同分期繳納。

第七,簡化程序,綠色礦山在原礦區重新受讓採礦權時,在開採規模增加量不超過原原開採規模一定比例(如30%)情況下,可不重新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和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

第八,綠色礦山在國家和地方調整礦山企業稅費、電力供應及企業擴大再生產時,各級行業行政管理部門將給予企業政策上的支持;省級相關部門還會負責推薦省內各大商業銀行及投資公司,加快金融企業和礦山企業對接和扶持力度。

採礦權近五年減少一半,礦老闆何去何從?三個策略供您參考!

航拍我國最大的富鐵礦——海南石碌鐵礦

礦山和加工廠負責人抓緊步伐建設綠色礦山,規範開採,綠色運輸,綠色加工,全產業鏈符合標準,成為當地乃至省級國家級示範礦山或示範加工廠,贏得礦山和加工廠所在地村民的支持,贏得政府的支持,為當下和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又何愁未來無礦可採?

策略二:重視技術提效益 擴大規模升產業

中國非金屬礦基本處於破碎磨礦粗加工階段,大部分談不上技術,與未來國家節約高效利用資源發展方向差距非常大。前段時間同一位投資幾千萬硅灰石加工廠老闆聊天,他量產最好硅灰石燒失量能做到2以下氧化鈣41以上已非常不易,但同世界最大硅灰石企業美國紐約聯合礦業公司比,人家硅灰石燒失量一般0.5,氧化鈣46,高下分明,我們只能賣100多美元,美國賣400多美元,效益沒法比。因此,礦老闆要重視技術,把現有產品朝超純、超白、超細、複合、改性等方向提升,提高產品附加值。

未來小打小鬧沒有規模礦山和加工廠都要關停,因為沒有規模就意味著沒有資金去提升技術,沒有資金做環保,也向政府交不了多少稅,但安全管理難度大,問題還多,對政府來講,沒有保留中小礦山和加工廠存在的價值。從上表中也可以看出,近五年採礦權數量減少近一半,但開採面積卻只減少9.52%,大礦越來越多。因此,礦老闆未來必須要擴大自己的銷售規模,自己能擴大就擴大,不能擴大就找平臺合作銷售擴大規模。在擴大銷售規模基礎上,從產品上升到產業,比如賀州碳酸鈣從幾億做到百億規模,吸引福建人造崗石多家工廠入駐,從碳酸鈣砂粉擴展到人造崗石,從碳酸鈣產品延伸到石材產業;湖南衡陽水洗鈉長石經過多年累積,規模逐步擴展到幾億元,現在衡陽縣西渡鎮有陶瓷廠直接開在鈉長石加工廠附近,衡陽鈉長石從產品延伸到了陶瓷產業。礦老闆做礦有規模,並發展為產業,就會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就會為當地多交稅,就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就會贏得當地政府大力扶持,賺錢和發展自然不是問題。

策略三:佈局海外得趁早 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國礦業總體上大而不強,但在全球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做大不應是我國礦業和礦山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應在做大的基礎上做優做強,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大企業,才能在全球礦業舞臺長袖善舞。

長期以來,礦業巨頭憑藉其雄厚的資本和早已佔據的資源領地,不斷加強兼併和壟斷重要礦產資源。據有關資料,全球排名前五到十位的跨國公司,佔有全球鐵、銅、鋁、鋅50%以上的儲量和產量,世界前八家跨國礦業公司擁有全球礦業資本市場75%份額。

近幾年,礦業市場的低迷,給予了中國礦企諸多抄底的機會,比如五礦70.05億美元接手秘魯拉斯邦巴斯(LasBambas)特大銅礦,使五礦成為全球第八大銅礦生產商;紫金4.12億美元獲得卡庫拉-卡莫阿銅礦一般權益。

而最新數據顯示,卡庫拉-卡莫阿銅礦的銅資源量整體從收購時的2400萬噸,增加到4249萬噸,平均品位為2.56%,增長近一倍。該項目由此進入全球第四大銅礦之列,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未開發銅礦。

採礦權近五年減少一半,礦老闆何去何從?三個策略供您參考!

卡莫阿-卡庫拉銅礦

最 後

2018年3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2018年9月中旬,海南拉開機構改革的大幕,各地自然資源廳紛紛成立。

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山、水、林、田、湖、草的統一管理,也必將使得資源更加緊張和採礦權難以辦理。

再加上近幾年,去產能、環保督查、自然保護區礦權清理,中國礦業經歷了一輪“大動盪”, 動盪意味著淘汰,也暗示著新生。只要熬過這幾年,存活下來的礦業企業將代表著中國未來礦業發展的方向,進而深刻地影響並徹底改變中國礦業的發展模式,再次獲得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