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常有家長擔心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具體的表現包括:

A、坐不住,總是動來動去,摸摸這個,踢踢那個,甚至還常常招惹旁邊的小朋友。

B、沒長性,剛拿起一個玩具,沒擺弄兩下,就要換一個。

C、不專心,周圍有一點動靜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維基百科對“專注力”的定義是:

專注力

——指專心而持續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干擾的能力。

這是一項複雜的能力,涉及大腦多個系統的協同工作,也容易受到心理狀態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

我們通常說的孩子缺乏專注力,其實是指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的時間不夠長。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首先受年齡影響。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很不成熟,因此小年齡的孩子,通常不具備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這種能力,會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強,但個體差異較大,很難給出一個年齡標準。

注意力還受興趣影響(年齡越小越是這樣)。

對好玩有趣的事物,以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關注的時間就會長一些。

因此,通常情況下,兩三歲的孩子對玩具“喜新厭舊”,四五歲的孩子“坐不住”,注意力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剛上小學的孩子寫一會兒作業,就要東摸摸西動動……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不必焦慮。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那父母能做些什麼呢?

陪小年齡孩子玩玩具或者遊戲,我們可以先跟隨,讓孩子自己決定要玩什麼,放鬆地玩耍;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想辦法加入一些好玩的環節,用“新鮮有趣”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大一點孩子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不專心,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一個需要時間較長的任務拆分開,分段進行。

另外,也有家長反饋:孩子自己玩玩具的時候,玩一會兒就煩了。但是和父母在一起,玩的時間就能長一些。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跟父母一起玩比獨自玩耍更有意思啊。

這種情況恰好說明了,孩子不是專注力有問題,而是需要更有趣,更豐富的體驗。

總之,不要對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同時提供一些幫助,讓孩子覺得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意思的,需要完成的任務是可承受的。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了八九歲之後,注意力集中的時長會有明顯的增加。

如果確實擔心孩子專注力有問題,應該先多觀察孩子在不同場景下的狀態。

比如,如果孩子雖然聽故事的時候坐不住,但是畫畫很專心,或者在寫拼音時不專心,但是能津津有味地讀自己喜歡的書……這就說明並不是專注力的問題,要考慮其它的因素。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此外,也想提醒大家——

專注力不夠往往只是一種表現,背後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孩子需要得到的幫助也並不只是“鍛鍊專注力”而已。

下面就是幾種容易被我們誤解的,導致孩子“多動”,“不專心”的原因:

1.從心理需求角度來看, 孩子坐不住,總要動來動去,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或者因為緊張焦慮,無法平靜。

在幼兒園,或者一年級新生的教室裡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他們很難安靜地坐著,要麼用腳去踢前面孩子的椅子,或者拉扯旁邊孩子的書包,要麼就是身體晃來晃去,有各種小動作。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事實上,“缺乏專注力”只是問題的表象而已,這樣的孩子可能是無法適應新環境,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跟周圍的人聯結,可能是無法讓自己緊張的情緒放鬆下來。

科恩博士在《遊戲力》中指出:“沒有人能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專注或學習。”孩子的各種小動作,是他們想讓自己放鬆的下意識做法,也有的孩子通過跑來跑去,闖禍搗亂尋求刺激,彌補心中“杯子空了”的缺失感。

這樣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親密的聯結與陪伴,需要大人幫助他放鬆下來。可以陪他坐在一起,輕拍他的背,如果孩子能接受的話,擁抱和親密的肢體接觸也很有幫助。

總之,我們給孩子的應該是愛與安全感,而不是嚴厲的批評和要求。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2. 從生理角度,有些孩子總動來動去是因為感覺器官敏感。

這樣的孩子往往難以忍受外界對感覺器官的哪怕一點點刺激。比如他們會覺得衣服領子特別扎,某些聲響或氣味特別難以忍受,所以他們會下意識地找點事情來做,讓自己分分神。

如果察覺到孩子是這樣的情況,那我們就要設法減少周圍環境的刺激。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3.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坐不住”僅僅是因為精力旺盛。

邁克爾·湯普森博士在他的的書Raising Cain(中文名《養育男孩》,即將由遊戲力工作室翻譯出版)中講過一個小故事:

美國前職業棒球手米奇威廉姆斯回憶童年往事時告訴記者,說他小時候曾被認為有多動症。

記者問:“你父母給你吃藥了嗎?”威廉姆斯回答:“沒有吃藥,但是我爸給我買了個農場。”

這當然是個特例,但卻生動清晰地說明了:想讓孩子更專注和安靜,就要先給他們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發洩精力的機會。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最後要建議大家:多給孩子在戶外空間自由玩耍的機會,多陪孩子玩打鬧遊戲,是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有效方法。

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教授安東尼·佩列格里尼曾指出:自由玩耍,尤其是自由打鬧,會從整體上提高孩子在校的各種表現。

他的研究表明,充分的課間活動,能夠有效地提升孩子在課堂上的專注力。

著名的神經學專家雅克·潘克賽普博士也在他的學術研究中發現:打鬧遊戲對注意力缺乏的情況,以及多動症的改善都有直接的幫助。

具體的遊戲建議,我們之前的文章多次推薦過。其實,就是孩子們日常玩的“摸瞎子”,“捉人”,“老狼老狼幾點了”……都非常適合。

遊戲力工作室,致力於兒童情緒和適應力培養的研究。轉發本文,右上角點擊關注,點頭像進入“遊戲力工作室”主頁,私信“遊戲力”,領取“天天遊戲力”線上體驗課程。

乾貨,幫助“缺乏專注力”的孩子!有困惑的家長看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