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茶的姑媽:爆笑的形麻花的芯,開心麻花的梗與批判一起飛

15年前一場非典讓田有良不得不放棄了電視劇的計劃,才有了後來的年輕派話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的誕生,給當時北京的話劇市場掀起了一陣“梗與批判”的風。話劇這個存在於20世紀初的事物早已淡出了年輕一代的視野,但是話劇的魅力依然存在,只是這種對心境有所要求的藝術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以及追求突破傳統的年輕一代人眼中,就是一個古董。所以張晨三人組,希望從生活的壓力與嚴肅的職場之外找到一個突破口,顯然用喜劇最能排壓,如果開心之餘能有所收穫那便是感動了。一部可以感動人的話劇,無疑是成功的,於是“開心麻花”成立了。就拿話劇的片名來說,可謂是煞費苦心,“想吃麻花”是觀眾的希望,“給你”可以讓你感動,“擰”則是笑點,一個“現”字讓這個梗徹底的在你腦海中留下印記。

李茶的姑媽:爆笑的形麻花的芯,開心麻花的梗與批判一起飛

想吃麻花現給你擰

讓批判和搞笑交織在一起螺旋上升,這是一種麻花狀的心靈的滿足。不管市場風向的變化,開心麻花始終堅持著做自己想做的事,從麻花三部曲,到《摩托-翔子》,仍然是以兩條故事主線的交叉來表現情節的落差度,爆笑中實現夢想,玩出了心得。從《夏洛特》和《羞羞》畫風開始突變,不再是純粹的爆笑來打破觀眾心理的防線,而是從穿越、用角色互換這樣大跨度的表現人性的脆弱與現實的殘酷。其實對於和平年代的人來說,沒有血與淚的遇見,有的只是自我的苦惱與對夢想的追求,一邊是懦弱一邊是堅毅,而批判也必然出自現實生活。

李茶的姑媽:爆笑的形麻花的芯,開心麻花的梗與批判一起飛

夏洛特煩惱

《李茶》中黃才倫男扮女裝又是繼穿越、角色互換之後的另一個梗,雖然是司空見慣的伎倆,但是“麻花男們”卻是將這個梗貫穿到了最後,諸多激情笑佔不斷,直到收尾暴發時才收起,可謂不易。對於進軍喜劇界沈騰來說,光是語言節奏就可以讓觀眾大笑的程度,利用起網絡笑料也是信手拈來“梁傑瑞現任大渣集團總經理。他能有今天,全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娶到了董事長的大女兒。”讓人啞然的同時,會心一笑。

李茶的姑媽:爆笑的形麻花的芯,開心麻花的梗與批判一起飛

李茶的姑媽

笑點此處就不多說,對於李茶中批判的內容,小編理解起來也著實費勁。為何呢?電影剛開始所表現的內容非常明顯,就是被物質化的人際關係和女性,對於故事的隱形主線人物——首富姑媽莫妮卡夫人來說,所有人接近她的目的都是為了金錢。女性、金錢、人際關係,三者通過李茶人物的故事情節和姑媽角色的內應交織成一個故事網,收網的線就是金錢,錢一到手必然是人走茶涼。那麼到底是批判人情的虛偽還是金錢觀的罪惡?其實都不是,電影情節既然選擇了男扮女裝,還刻意避開莫妮卡這個人物,那麼必然是想通過一個男人模仿的過程來體現女性的全方位的價值。

李茶的姑媽:爆笑的形麻花的芯,開心麻花的梗與批判一起飛

莫妮卡夫人

無論是王安迪的色誘莫妮卡,還是將女兒作為籌碼,都是將女性看作了等價金錢的商品,其中沒有任何的感情與商量的餘地,能換來金錢就是成功。與莫妮卡上床是這樣,讓女兒與人上床也是這樣,都是為了獲得金錢,這是影片要去批判的第一點。此外大女兒莉莉的角色在面對丈夫出軌時的愚鈍,以及不斷的用買買買來充實自己的生活,認為滿足女性的需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從而忽視了感情的需求,來批判錯誤的生活價值觀。這個角色無疑成了一個物質化的生活與夫妻錯位感情的標籤,最終影片通過設計了讓其自殺來否定這種畸形的價值觀。最後一點是對於現實評價不公的反抗,失戀也好,失敗的婚姻也好,我們所聽到的原因往往都是“女人跟錢跑了”,而事實呢?完全忽略了男方的責任與過錯,影片中通過大量的對女性的貶義描述,從反面形式來表現女性所面對的不公平,這又是批判的一個重點。

李茶的姑媽:爆笑的形麻花的芯,開心麻花的梗與批判一起飛

王安迪

​在一切向錢看的過程中,尊嚴也好感情也好,都轉化為了物質,體現一種金錢的膜拜價值觀,影片結束時作為最後贏家的黃滄海終於開始了對金錢的批判,只是用20美元來衡量價值仍然是一種偽批判,像是編劇的重大失敗。誰知道畫風一轉,影片通過一個調酒師的話,來警告王安迪“沒了尊嚴,人就等於破產”又被其看似有哲理的話(所以,你只是一個調酒師)堵了回去,看到這樣的情節彷彿又讓我們回到了現實,瞬間點燃了大腦,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價值?觀眾的思緒與畫面一起定格。

李茶的姑媽:爆笑的形麻花的芯,開心麻花的梗與批判一起飛

調酒師與王安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