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第554天)孩子表現出“不耐煩”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學會等待


精進(第554天)孩子表現出“不耐煩”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學會等待



這幾天我寫了幾篇“關於孩子”的話題,很多人都積極轉發和討論,那麼我試著多寫幾篇,從生活的細節入手,來觀察孩子的習慣及秉性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幾個常見的例子,看看你的孩子有沒有對號入座?

【舉例】

·媽媽中午帶孩子去少年宮學習,然後告訴孩子,自己有事先走,等下午爸爸會來接你,孩子說知道了。

·媽媽上午送孩子去學校,然後告訴孩子,下午放學是爸爸來接你,孩子說知道了。

【結果】

爸爸準時來接了,孩子很開心,如果每次都這樣,孩子就認為爸爸準時來接我是應該的。

【問題】

如果有一天,爸爸有要事纏身,過了1個小時才趕去接孩子,讓孩子等了很久,那麼結局我猜,孩子會在那裡害怕,生氣,發火,暴躁,甚至一路上心情會變的很差。

為什麼?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就應該準時來接我,憑什麼讓我等這麼久?現在大部分孩子面對突發情況或父母的計劃變更,是完全無法理解的,更不可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只要稍微有一點點不順心,就會拼命的發洩,而父母只能一味的哄孩子。

可真實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踏入社會,面對各種約定,聚會,赴約等,肯定會出現準時或者不準時的情況,而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會試著理解並耐心的“等待”,如果聚會很準時,大家都很開心,如果晚點開始,也不會影響心情。

看孩子成長,就是觀察是否具備“等待”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長大為成年人之後,就會定性為“延遲滿足自己的需要”這種卓越能力,可目前大部分成年人並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動不動就會因為爽約或者履約而暴跳如雷,往往因為沒有耐心而急功近利,總是渴望在第一時間拿到結果,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現,而這種表現被孩子看在眼裡,造就了他們現在所謂的“壞脾氣”。

精進(第554天)孩子表現出“不耐煩”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學會等待


【舉例】

再舉一個例子:爸爸媽媽答應孩子下週去遊樂園玩。

【結果】

如果大家在預訂的時間去玩了,孩子的心情肯定很開心。可也會碰到某些原因沒能在約定的時間去玩,只能改到下一次去玩,有些孩子可能會略有失望,但很快會理解父母,可大部分孩子肯定會大吵大鬧,賭氣,摔東西,絕食,鬧的很不開心。

【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其實還在父母身上,因為孩子的所有表現正是父母曾經表現出來的行為,孩子這種失落的心情變化,這種情緒的失控,這種對未來充滿預期的想法都是家長從小給孩子留下的榜樣

其實去遊樂園也好,不去遊樂園也好,並沒有失去什麼,去不去遊樂園與心情好不好不應該產生太強的關聯。就像一個成年人開車上班,遇到路上暢通也好,遇到堵車也好,那都沒什麼問題,這堵不堵車,不應該與心情的好壞掛鉤!

可事實上,父母接送孩子急急忙忙,遇到堵車就大放厥詞,甚至怪別人開車不長眼,整個人表現出浮躁,心情起伏很大,這些點點滴滴被孩子看在眼裡,當然就慢慢形成他們現在的脾氣,你說怪誰呢?

父母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緒,沒有耐心,無法延遲滿足自己的需要,看著是個成年人,其實就是個大小孩,總希望別人:“你應該對我好”,“你憑什麼對我這樣”,充滿著比較,評判,區分,不去換位思考,長期以往,代代相傳,你的孩子還怎麼能“教育”的好呢?他們的習慣和秉性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