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美麗而神秘的青藏高原之所以能成為所有旅行者夢寐以求的旅行目的地,除了獨特的自然風光以外,還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及厚重的歷史文化,比如說唐卡,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藝術珍品。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是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而鬥尕大師是渝帆在青海黃南洲旅遊時遇到的一位國家級的唐卡工藝美術大師。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在他的住所,我們不僅看到了許多他自己創作的唐卡珍品,而且還給我們講述了他的一些故事。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據鬥尕大師介紹,他於1942年出生在熱貢藝術的發源地——青海省同仁縣隆務鎮吾屯上莊村,那裡家家都熱愛藝術,而且出了很多畫師。他從小就深受同為唐卡畫師的祖父索南丹巴與舅父以太的薰陶,7歲時便入寺廟拜才讓端智畫師為師,學習繪畫唐卡5年;12歲時拜羅藏完代畫師繼續學習繪畫唐卡3年;18歲時拜英角畫師學習5年;23歲時拜夏吾才讓畫師學習2年;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他說,他的這些老師都是唐卡界德藝雙馨的大師,對他的藝術道路影響很大,僅拿夏吾才讓為例,他18歲時便跟隨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到甘肅敦煌作畫2年,30歲左右就以高超的彩繪技藝蜚聲畫壇。後來他還帶領藝徒到四川阿壩尕爾登寺、甘肅夏河拉卜楞寺和武威瑪鐵寺、青海夏瓊寺以及德扎寺、曲藏寺、隆務寺等寺院作畫多年,又到西藏布達拉宮、印度佛教聖地多結丹和尼泊爾等地觀摩作畫,欣賞和領略了中外名剎中珍藏的各種藝術品。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在這四位大師的親授指導下,他在唐卡繪畫設計、工藝製作、顏料配比等方面進步很快,獨立繪畫操作的能力也日益完善。同時他廣泛吸取各地佛教繪畫藝術精華,苦心磨鍊,博採眾長,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其作品在線條勾勒、結構比例、色彩調配、人物造型等方面將印度、西藏、敦煌的繪畫藝術融為一體,並獨創了畫面線條呈突出狀的風格,增強了繪畫作品的立體感。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他作畫的顏料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製的唐卡色澤鮮豔,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豔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鬥尕大師說,唐卡藝術的歷史是一個從無到有、從粗到細的過程,現存的古代唐卡從宋元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早期的唐卡內容以純宗教題材為主,後來逐步融入了歷史人物和世俗內容,題材更加豐富。在材質上,早期主要在布、麻、絹上繪畫,後來增加絲綢、錦緞甚至珠寶等多種形式,質量更高。在品種上,早期以“止唐”彩繪唐卡為主,後來發展為刺繡、貼花、堆繡、緙絲等品種類別。在風格上,早期受天竺等鄰國影響,後期主要受中原漢地影響,使其更加多元。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他說,傳統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鬥尕大師從藝60多年,可以說一生與唐卡藝術結緣。自1982年起,他先後接受青海、四川、甘肅等32所密宗大寺的邀請,前往繪製唐卡和進行經堂彩繪。諸如拉卜楞寺、全雜寺、果洛拉加寺、都蘭格日寺、同德後藏寺、隆務大寺等名寺都收藏有鬥尕的作品。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唐卡的瞭解與關注,他的很多作品還被歐美、日韓等外國友人收藏,受到國內外藏家的追捧。

熱貢藝術神匠——國家級唐卡藝術傳承人鬥尕大師

近年來,鬥尕大師先後獲得“青海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並出任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會員、青海省國家職業技能鑑定考評委員、吉祥奧運中國熱貢唐卡藝術集萃專家顧問、首屆“熱貢唐卡繪製大賽”專家評委等職。在他的倡導下,還成立了熱貢藝術協會,被當地寺僧及群眾譽為熱貢藝術“神匠”,深受其愛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