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這個地方被《地理中國》連播3期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林芳)恩施大峽谷巧奪天工的各種神奇地貌是如何形成的?12月21日—23日,央視CCTV-10《地理中國》欄目連續3天播出探秘恩施大峽谷系列節目,分別為《深谷謎柱》(上、下)《地縫尋蹤》。

湖北這個地方被《地理中國》連播3期

湖北這個地方被《地理中國》連播3期

春寒料峭,新年剛過,一支扛著長槍短炮的拍攝隊伍出現在深谷中,他們是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組的特遣小分隊。恩施大峽谷中,絕壁深壑綿延,許多高達百米的巨型巖柱懸空林立,令人稱奇。其中最著名的“一炷香”和“朝天筍”,分別矗立於峽谷的東西兩側。在可溶於水的石灰岩地區,這種地貌非常不可思議。

攝製組一行開展了2個多月的拍攝,隨行的喀斯特地理專家考察後認為,恩施大峽谷在全球喀斯特地形裡獨樹一幟,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大峽谷中的石灰岩非常特殊,厚度超過1000米,異常緻密堅硬,長久以來,在地質應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密佈巖體的垂直裂隙。時光流轉,滄海桑田,在超強降雨的垂直衝刷切割下,岩層沿裂隙不斷風化崩塌,最終形成粗細不一、高矮不同的巨大巖柱。

湖北這個地方被《地理中國》連播3期

湖北這個地方被《地理中國》連播3期

地縫的形成最早始於喜馬拉雅運動(大約3200萬年),地殼運動使得鄂西山地抬升,區域地層發生變形並伴生剪切破裂,後期的風化、沖蝕、坍塌等外力地質作用使得處於谷底地帶的裂隙不斷張開拓寬加深,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3000萬年,後因水流強烈剝蝕,致使暗河頂部坍塌,地縫得以重見天日,

在拍攝中,攝製組還意外地遇到了罕見的佛光,他們馬上打開機器,完整地錄下這一神奇的自然奇觀。央視對恩施大峽谷關注已久,2009年10月17日《走進科學》欄目就曾報道過“擎天一炷”不倒之謎。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文章已註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有版權疑問,請聯繫本後臺,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螢火蟲小鎮 地址: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廈鋪鎮礄口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