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產業又一里程碑丨國產燃料電池膜電極實現產業化

作為燃料電池的“芯片”,膜電極長期被國外企業所壟斷,國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廠家不得不高價購買膜電極,以致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這一不利狀況將被改變。

背景:氫能發展催生產業需求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穩定汽車消費,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

3月26日,最新發布的《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9〕138號)明確“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後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於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中國氫能產業又一里程碑丨國產燃料電池膜電極實現產業化

  顯而易見,氫能源產業及至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正迎來高速發展的時期。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萬鋼表示,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需重點突破膜電極、空壓機和儲氫罐的產業化。

國鴻氫能等國內燃料電池生產企業也表示,膜電極國產化將有利於燃料電池成本的下降和供貨穩定,對於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有重要作用。

啟航:膜電極成本或可降低30%

3月27日,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基創能)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情繫黃埔 氫芯中國”膜電極產業化項目竣工活動,發佈了鴻基創能HyKey1.0產品,對外宣佈燃料電池膜電極實現國產化。

鴻基創能科技董事、首席技術官葉思宇表示,鴻基創能致力於燃料電池膜電極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膜電極作為燃料電池的“芯片”,其質量決定了燃料電池的性能和壽命,鴻基創能擁有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能力,建立了累計交付量超過10萬平方米的國內首條質子交換膜的生產線。預估鴻基創能初始年產值可達6億元至10億元,第一期工程CCM和膜電極年設計產能為30萬平米。

中國氫能產業又一里程碑丨國產燃料電池膜電極實現產業化

(鴻基創能科技董事、首席技術官葉思宇)

  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資本運營部總經理、鴻基創能董事長姚錦麗則表示,膜電極是氫燃料電池的核心組件,是燃料電池動力是燃料電池動力的根本來源,其成本佔據燃料電池電堆的70%,佔據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35%,但膜電極技術自主化和產業化,一直是制約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

鴻基創能發佈的HyKey1.0產品,其性能壽命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成本有望比當前主流膜電極降低30%以上,可對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中國氫能產業又一里程碑丨國產燃料電池膜電極實現產業化

(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資本運營部總經理、鴻基創能董事長姚錦麗)

  據介紹,鴻基創能採用世界先進的催化劑塗層質子膜(CCM)連續化自動生產技術,由於採用雙面直塗技術,其產能、效率、一致性以及產品質量相比傳統的熱壓轉印及噴塗將有極大提高。

同時鴻基創能自主研發出第一條全自動化MEA封裝生產線,生產與國際領先水平同步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用燃料電池膜電極,打破了國外企業對該行業的技術壟斷。

中國氫能產業又一里程碑丨國產燃料電池膜電極實現產業化


影響:引領港澳大灣區能源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QYResearch曾發表報告表示,2016年全球膜電極組建產量為341兆瓦,2016年的膜電極組件的平均價格約為618美元/千瓦。膜電極的主要製造商是杜邦、巴拉德等,且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一市場。今年2月,蘇州擎動科技有限公司也宣佈投產了膜電極生產線。

此次鴻基創能膜電極產業化項目竣工也是廣州市黃埔區建設氫能源創新中心的內容之一,黃埔區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與廣州氫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鴻基創能、雄川氫能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將共同打造黃埔區的氫能源創新中心及院士工作站,積極參與黃埔區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區建設,以打造一流的新能源示範區,引領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中國氫能產業又一里程碑丨國產燃料電池膜電極實現產業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