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才是檢驗婚姻的唯一標準

“因為無性婚姻,我出軌了”

夫妻一個月過多少次性生活才正常?

2 次?3 次?4 次?現實中,有很多人連一次都沒有。

想起日劇《晝顏》裡紗和的無性婚姻,便覺得窒息。

紗和和丈夫俊介結婚 5 年,彼此叫對方“孩子他爸”、“孩子他媽”。他們的“孩子”,卻只是被丈夫當成寶貝養的兩隻倉鼠。

紗和總是被想抱孫子的家婆埋怨生不出孩子,怪她“本身就長得一般般”、“沒有女性魅力”、“不會打扮”,讓兒子沒有撲倒她的慾望。

她委屈,卻有苦說不出。她和丈夫早就過上了無性生活。

每天晚上,丈夫會牽著她的手入睡。但這已經是兩人最親密的接觸。

紗和早已有了離婚的念頭。

老公不是同性戀,結婚前還是很正常地想要她,婚後卻過著無性生活,雖然倆人關係看起來很好。但是,

關係早已死了。

死去的,是一個嫁給愛情的人對婚姻的美好憧憬,那種感覺到生命活著的心動。

英國知名兩性關係學家安得烈· G . 馬歇爾表示:

缺少性生活,首先會對雙方感情帶來傷害。如果夫妻一方渴望親密,而另一方拒絕,很容易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挫敗感。其次,還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一定影響,長期沒有性生活可能導致性器官早衰、激素不穩定。

紗和在一天天的無性生活裡,變得降低自尊感,慢慢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魅力了。

所以膽小的她,也會冒險在工作的超市裡偷口紅。

當她遇見當生物老師的北野,好像忽然重新活過來了。

他們去野外約會。溫熱的陽光,潺潺流水,花草樹木,奇形怪狀的昆蟲,一切都充滿了生命力。

她出軌了。

在如同一潭死水的婚姻裡,她找到了一條重生的路。儘管這不道德。

在“非自願無性”的關係裡,缺乏性的一方,總會通過其他渠道釋放性衝動的,自慰、文愛、肉體出軌等。

無性婚姻不僅存在於電視劇裡。

一個朋友前幾天跟我吐槽說,她堂姐最近跟她抱怨和堂姐夫越來越陌生了,原因是越來越少的性生活。

她堂姐夫花了 2 年時間才追到堂姐,轟轟烈烈地戀愛1年就結了婚。“戀愛時他恨不得一天 3 次,現在才結婚 1 年,有時候兩個月才有一次”。

從熱戀到無性婚姻,他們只用了 2 年。

她堂姐不明白,明明是嫁給了愛情,家裡有房有車,雙方事業也不差,婚姻怎麼就輸給了“性”?

因為,性,才是檢驗婚姻的第一標準。

性,才是檢驗婚姻的唯一標準

02

中國人的性生活頻率,慘到不能再慘

看過一個關於無性婚姻的新聞,可悲。

浙江寧波一對夫妻,結婚五年,唯一的一次“性生活”,就是婚後第二天晚上,丈夫沒有任何肢體語言,就直接脫了妻子的短褲,用手捅破了她的處女膜。

之後就再也沒有性生活。“我到現在連初吻還在”。

問及理由,丈夫說,“我不喜歡她”。

不是生理疾病,也不是性取向問題。只是因為不喜歡,沒感覺,就冷落妻子五年。

更可惡的是,丈夫還騙父母說他們一直有夫妻生活,導致妻子被苛責沒能懷孕全是她的問題。

很多人看完在評論裡控訴:

有結婚 20 年,已經 15 年沒有夫妻生活的,“真的受不了那種活守寡的日子”。

有生完孩子後老公再也不碰自己的,分居,沒有性生活,沒有擁抱,為了孩子湊合著過……

怎樣定義無性婚姻?

社會學家認為,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

我想和大家討論的,不是男女雙方事先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以及因為先天性的生理疾病、或者對性根本不感興趣而自願組成的無性婚姻,而是兩個人都有正常的性能力,卻慢慢變成的無性婚姻。

無性婚姻的普遍,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全球來看,2009 年《紐約時報》上的一則報道顯示:

約有 15% 的夫妻近半年內沒有過性生活;

2015 年,谷歌搜索的統計結果顯示,“無性婚姻”是人們對婚姻的首要抱怨,每個月都有 21000 人在搜索“無性婚姻”,搜索量遠超過“不開心的婚姻”和“無愛婚姻”。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 2000 年的性調查結果顯示:

在全中國 20 到 64 歲的、有婚或者已經同居的、被調查時仍然生活在一起的男女裡面,每個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過了 1/4(28.7%)。他把這稱為“婚內乏性”。

關於性生活頻率、性高潮體驗的量化標準,性治療師甄宏麗提到一個計算公式:20多歲的人(21-29歲),用 2 乘以 9,等於 18,即 10 天裡有 8 次;相應地,30 多歲的人,3 乘以 9 等於 27,即 20 天裡有 7 次,差不多 3 天一次;以此類推。

這樣一算就知道,現在人們的性生活頻率已經慘到不能再慘。

但幾乎沒有人願意談論或者承認自己處於無性婚姻狀態。

他們痛苦,焦灼,卻礙於世俗眼光無法與人訴說。

我不是說無性婚姻一定不幸福。

性治療師 Judith Steinhar 認為,只要兩人在性愛頻率上達成共識,就能順暢地在無性關係中獲得親密感。

如果兩個人對性生活頻率、無性婚姻都沒意見,婚姻滿意度也可以很高。

但很多不幸的無性婚姻,正是在於兩人對性的要求不一致。一方渴望乾柴烈火一週 7 次,一方冷若冰霜,一個月 1 次都嫌累,怎麼“性”福?

性,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但沒有性,兩個人心靈連接一定會有裂縫。

如美國學者托馬斯·拉科爾所言:“對於人類來說,性不僅僅是性,性是一種語言,是一座橋樑,是從孤獨通往親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屬的熔爐。”

你連對方最私密的身體都不願意進入了,又如何進入Ta最真實的內心?

更殘忍的是,在缺乏家庭溫度的無性婚姻裡,被綁架的不僅是夫妻雙方的一生,還有孩子。

我很擔心他們長大後是否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性,才是檢驗婚姻的唯一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