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區土城,早年曾有一座寺廟,改為學校後出了一群足球健將

之前講天津八大家——土城劉家的時候,曾提到過河西區土城的來歷,當時還提到了歷史悠久的土城小學,但沒細講,這篇文章咱就聊聊它。

天津河西區土城,早年曾有一座寺廟,改為學校後出了一群足球健將

土城小學操場

河西區土城,最早的歷史記載出現在明代天啟年間(1620年-1627年),即明熹宗朱由校當皇帝的時候。土城村最早名為土塍村,塍和城同音,意為田間的土埂。所以土城村的意思就是土埂圍起來的村子。而土城村內早年間還有一座藥王廟。從下圖清道光《津門保甲圖說》中就可以看到。

天津河西區土城,早年曾有一座寺廟,改為學校後出了一群足球健將

藥王廟供的誰呢?有段快板書叫《同仁堂》,不知各位是否聽過,于謙總愛唱這個,其中有一句是:

這個藥王爺,本姓孫,提龍跨虎,手捻著針。

內科先生孫思邈,外科先生華佗高。

所以這藥王爺就是孫思邈

提藥王廟,當然不能白提,因為土城村裡的藥王廟,就是土城小學的前身。

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土城村民加入時義和團,就在藥王廟裡設壇,焚香練拳,跟洋人進行戰鬥。

在清末廢科舉、興新學運動中,在藥王廟(又名金仙觀)建了一所學校,名為天津民立第三十九初等小學堂,但那時藥王廟的香火仍舊十分旺盛,陰曆四月二十八是藥王爺誕辰,也是此廟的廟會時間,往來客商再加上民間花會,一時間熱鬧非凡,藥王廟前還有一塊空地,空地旁有個大水坑,每逢廟會時,土城村內的足球愛好者都會在此處進行一場足球比賽,久而久之,這片空地就成為了一塊簡易足球場。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解放初。

天津河西區土城,早年曾有一座寺廟,改為學校後出了一群足球健將

1949年解放初期,政府曾對藥王廟進行過修繕,當時還在正殿脊檁上發現了"天啟四年重建"字樣。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藥王爺的神像被扔進了大坑裡,大殿也改成了土城小學的教室。後來土城小學的師生填平了大坑,在周圍搭起了籬笆,開闢了一塊新的足球場地。

1976年大地震,大殿損毀嚴重,1978年徹底拆除,直到1989年建起新的土城小學教學樓,藥王廟的痕跡就再也找不到了。

說起土城小學,不得不提就是這裡出過的眾多足壇名宿。

80年代初,土城小學成立第一支足球隊,當時是左樹聲和左樹發的大哥左樹起任隊長(左氏三兄弟),隊員有翟良田、劉克朋、張大山等人。

天津河西區土城,早年曾有一座寺廟,改為學校後出了一群足球健將

左樹起

當時的孩子家裡都不富裕,沒法總買新鞋踢球,索性就光著腳練,時間長了煉成了一雙"鐵腳"。球場的籬笆太矮,學生們練球時經常踢到行人,據說有一次還踢人家早點鋪炸果子的鍋裡去了,把炸果子的燙的嗷嗷叫……

天津河西區土城,早年曾有一座寺廟,改為學校後出了一群足球健將

左樹聲,天津泰達隊前主教練

一看這樣不行,學校領導帶著全校師生開始修圍牆,平場地,連附近的住戶、家長都來幫忙,兩個多月就完工了。

在新建的球場裡,誕生了一批津門球星,左樹聲、劉克勤、沈震、王朝建、左樹發等等。土城小學到上世紀末,為社會輸送了100多名足球運動員,被稱為"足球健兒的搖籃"。

其實天津有兩個土城,一個是本文講的這個,在河西區。另一個在武清區河西務,巧合的是,武清的土城村也有座藥王廟,而那個藥王廟的背後還有個神話故事,咱下篇文章就講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