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在知乎上偶然間瀏覽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結婚了?”。不出意料的是,下面的回答很多。

說句實話,看著以前的同學一個個步入婚姻的殿堂,我身邊的朋友們,祝福之餘多的是感慨,恐婚恐育彷彿成了這代人的常態。

就像一個答主說的:“我渴望終點,卻討厭出發”。

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人能陪著自己走到老死,但是又都害怕去邁出這一步。

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浪漫主義的人一般都不太喜歡結婚,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面對婚姻有一段最經典的描述:

“婚姻是一堵圍牆,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很多人都覺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因為愛情是感性的,它極具浪漫且難以解釋,生物學上是苯基乙胺和多巴胺的雙重作用,哲學上是人類感情的後續產物,也是一種對未知的探索過程中產生的抽象物,是一種感知。

在戀愛的時候,可以跨越幾個城市去陪她看星星,可以熬夜一個星期只為了給他親手準備禮物,可以為愛不顧一切的奔走,甚至可以放棄已成的事業……

可是結婚不行,結婚以後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為了房貸和車貸的精打細算,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細緻規劃。

少了以前浪漫的靈魂交流,多了日常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這樣的反差真的很難讓人一下就學會全盤接受。

如果說愛是感性產物,那麼婚姻就是理性的現實。


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其實很多人不是不想結婚,而是覺得現在的自己“不敢結婚”。

覺得自己沒房沒車,沒有存款,沒有過多的收入……

畢竟結婚意味著要兩個家庭的組合,沒結婚之前可能只需要養活自己,但是結婚之後就得養活兩家人。

物質基礎固然不是愛情的第一要素,但是既然要長久的在一起,這些也是不可或缺的外在條件之一,沒錢不一定會不快樂,但是一定會比有錢多出很多煩惱和摩擦。

講真的,很多人都害怕直接的去面對這冷冰冰現實,戰勝現實不僅要能力,更要勇氣。

“逃避可恥,但有用”這句話,其實說出來沒那麼丟人,畢竟眾生皆苦,誰都想暫時逃離一下清醒,在夢境裡甜那麼一甜。


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記得之前和朋友談到為什麼害怕結婚的這個問題時,她給我的回答是:

我個人恐懼婚姻這種將兩個人完全捆綁在一起的關係,我感覺它會束縛住我,我怕我沒辦法自由的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現在的年輕人,當然更喜歡自由,可是一旦結了婚,不管是出於道德還是責任,對於每一個決定都得權衡再三。

之前很喜歡的一部日劇《三星校餐》裡,天海佑希扮演的是一名為了追求自己的三星大廚夢,離開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兒。劇中的星野光子,作為廚師的她的確是一名技藝精湛的廚師,但是作為母親,她一直是愧疚的並覺得有所虧欠的。

電視劇的結局當然是happy ending,但是現實中這樣的選擇的確會給自己和家人都帶來很大的傷害吧。

我不是在批判婚姻的錯,更不是在宣揚逐夢的好,只是婚姻真的需要你考慮清楚,畢竟責任和夢想的抉擇,一直都很兩難。

有時候看著那些不婚主義者,我也會有一絲羨慕他們的人生。除了自己的父母,不用去考慮太多的現實因素,餘生可以盡情的去體驗人生瑰麗的未知,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但是有時候看著遊樂場裡盡享天倫之樂的一家人,也會由衷的為這種不止是愛情維繫在一起的關係感到溫暖。


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我才二十一歲,就已經不想結婚了



說了這麼多理由,最大的原因還是很難遇到那個自己願意相守一生的良人吧。

九零後是更注重個人意識和獨立的一代,與其自己長久孤獨,也不願去和一個不契合的人將就著過餘生。

對於很多懷揣著個性和夢想的年輕人來說,結婚生子並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也不是必經站點。

它更像是一個港灣,你可以選擇在那裡停泊休息,也可以選擇揚帆遠航。

如果在旅途中真的遇到了那個合適的人,能讓你真心實意選擇去磨合與妥協,去和他度過下半輩子,以後的日子,誰也說不定。

結還是不結,從來就沒有誰對誰錯的界定。

每個人最應該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該去做什麼。

想跟喜歡的人結婚生子沒錯,想為夢想去選擇單身也沒錯。

要知道,千金難買你開心,一切當然是順從心意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