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進階之路!

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進階之路!

普華永道最新出具的一份對全球億萬富翁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的億萬富豪共計373位,其中97%是白手起家。

另據統計,在2006年,中國的億萬富豪只有16位。2017年,中國億萬富豪的財富增加了39%,達到1.12萬億美元。

這種現象發生在短短十多年之內,堪稱全球範圍內的創富奇蹟。

面對龐大的財富,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資產配置,守護財富,並讓財富永遠傳承下去,成為高淨值人群的首要問題

中國富豪普遍年輕

報告顯示,全球億萬富豪平均年齡為64歲,而中國的億萬富豪平均年齡為55歲,整體年輕十歲左右。

與歐美日本等成熟市場相比,中國的億萬富豪的平均年齡差距接近20歲。

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主要原因為兩者誕生的時代背景不同。

以日本的財富管理市場為例,日本財富管理機構的主要客戶是六十多歲的退休人群,一方面,這與日本的薪酬制度有關,他們絕大部分薪酬是在60歲退休的時候一次性發下來,這樣一筆龐大的退休金是他們財富的主要來源。

在這二十年的過程中,財富管理的目標不是如何創富,而是保值和守護財富。

當我們不再是創富階段,而是富二代富三代的階段時,財富管理的目標屬性不再只是追求單純的收益,更多的是傳承和制度安排,以及考慮資產的保值

生命週期影響財富管理的目標

在個人的各個生命週期,財富管理的目標也不盡相同。

以比爾蓋茨為例:在2000年年初,比爾·蓋茨的家族資產有一半左右在微軟的股權上。

而截至當前,蓋茨擁有的微軟股權佔到家庭財富的10%左右,也就是說,在完成財富積累後,實業的佔比越來越低,而金融資產佔比則逐年提高。

具體到金融資產的配置來看,蓋茨70%以上的資金投資於固定收益類產品。這也是我們在不同市場上看到的相同規律:“越有錢反而越保守”。

這與目前不少客戶仍有相當大比例投資於權益類市場的情況所不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個人所處的財富管理階段不同。

如果在創富階段,自然追求更多的是收益率,但是如果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守富階段,考慮更多的問題是如何做好風險控制。

多元配置實現風險對沖

資產配置是整個西方國家管理他們家族財富最主流的方式,其意義在於能夠幫助克服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目前來看,中國家族財富管理主要有以下思路:

第一種是民間借貸型。

這種方式在十年前非常普遍,但近兩年通過民間借貸來做投資的高淨值群體開始變少。

第二種是非常流行的產業投資,也就是股權投資

由於當前中國財富市場的結構非常年輕,所以有非常多的企業家對於併購上下游或是新興產業非常感興趣。這在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和轉型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種是固定資產型。

有相當多的高淨值人群實現了財富自由之後,通過投資房產,尤其是近些年,中國的房產回報率是相當可觀的,而且風險是非常小的,從而保護財富。

第四種是權益收益型。

富豪普遍都會配置一些股票、期貨等金融資產,相比於固定資產,金融資產在交易方面相對靈活,當然,權益資產的收益會隨著行情浮動,具有一定的風險。

保持平穩的收益率,讓財富穩健傳承

如果在創富階段,更多的是追求財富的增長,而如果單純從預期回報來講,產業投資的回報率相對較高。

如果是守富或者是財富的保值階段,最重要的財富管理方式則是資產配置。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投了高風險的資產就能拿到高的收益,但是反過來,如果風險非常低,資產回報也比較低。

所以,資產配置的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既要保證財富不會因為通貨膨脹縮水,又要實現穩定增值,對沖風險,這就需要做分散化的投資。

儘量放一些相關性低的資產在投資組合中,這樣的話才能有效下降投資風險,不出現大的風險,保持平穩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就是比較不錯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