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樓市撐不住了!拿了4年的房子打7折才賣出,這說明了什麼?

最貴樓市撐不住了!拿了4年的房子打7折才賣出,這說明了什麼?

自2003年起,香港房價創造了連續15年上漲的“神話”,這是香港歷時最長的房價上漲週期。

香港不只房價最高,更是連續八年斬獲“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之首。

從2003年到2018年,香港樓市走出15年的大牛市。

這15年裡,房價翻了五到六倍,香港房價收入比一度為全球之冠,高處不勝寒。

這一切,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轉向,“涼涼”的信號一個接一個,作為亞洲乃至全球樓市的風向標,香港樓市似乎進入了下行通道。

拐點來得比預想得早


據香港房地產信息網站Dataelements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香港已經出現36起購房違約案例,而去年全年僅出現9起。

這些業主,寧可損失數十萬港元的定金,也要毅然退房。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香港樓市成交量大幅腰斬。

據美聯物業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香港新屋交易數量為1130宗,僅佔9月份總交易量的一半左右。

在二手房方面,根據中原領先指數,香港二手房指數從8月最高的188.64下滑到184.77,跌幅超過2%。而在此之前,香港房價已經連漲27個月。

總體上,藍籌盤降價、“準地王”流拍、違約率急升,成為香港樓市的主旋律。

據調查顯示,目前六成受訪者都對香港未來6個月的經濟持悲觀立場,四成受訪者預計房價將下跌。

多家機構也對香港房價發出預警,香港樓市的拐點或來得比預想更早。

豪宅虧本甩賣


今年8月以來,香港銀行業開始加息,香港樓市開始出現了降溫的跡象。

11月5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公開表示,香港樓價由8月開始回落,近月成交量明顯減少,一手及二手成交量合計共跌48%。

事實上,此前香港房價已經出現了下跌的跡象。

據中原地產10月發佈的報告顯示,被視為香港樓市參考指標的藍籌盤的嘉湖山莊房價已大跌15%。

與此同時,豪宅賣家虧本甩賣的現象也開始出現。

比如,沙田九肚山一處房產以1300萬港元的價格成交,賣家持有該房產將近四年,此時成交賬面虧損6萬港元,但算上稅款及佣金支出,虧損約68萬港元,為區內首宗“流血”出售案例。

銀行加息讓房價進一步承壓


隨著年內美國的兩次加息,香港銀行業也開始上調存貸款利率。

今年9月,香港金管局再度跟隨美聯儲加息,上調貼現窗基本利率25個基點,至2.50%,這是銀行經貼現窗口向金管局借取隔夜港元流動資金的基準利率。而在香港金管局加息僅數小時之後,香港四大行——匯豐銀行、恆生銀行、中銀香港及渣打銀行齊齊上調港元最優惠貸款利率,此舉為2006年以來的首次,意味著香港超低息環境的終結,也直接導致房地產抵押借貸成本上升,置業人士的供樓負擔將會加重,給香港房地產銷售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

這還只是開始,美國加息仍未止步。

未來兩年還有4-6次加息,屆時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將升高至3.4%。

香港無論樓市還是資本市場,都將面臨巨大壓力。

雖然多年來快速上行的房價使購房者不堪重負,但此輪加息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機構不斷看空


里昂證券發佈的研報表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15年來最差的宏觀環境,利率上升、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正衝擊著香港樓市,預計未來一年房價會出現15%的回調。

瑞銀稱,預測香港樓價自現在到明年年底將跌5%-10%,還並未完全算入貿易摩擦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花旗近期也發表研究報告表示,自2016年3月低位以來,樓價累升已達47%。但以基本面情況估算,預計下半年樓價將回調7%。

高盛預期香港住宅樓市由現水平大跌15%。

野村香港房地產股票分析師則認為,香港樓價壓力更有可能在2019年才真正反映出來。

寰球同此涼熱


其實,不單是香港樓市啞火,華人鍾情的置業聖地,如溫哥華、洛杉磯、紐約、悉尼等大都市的樓市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轉向。

同時,我們看到內地的樓市也出現了下行,雖然沒有出現房價的大幅波動,但是開發商打折的情況是有的,其實也就是變相降價,然而,成交量並不盡如人意。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 年 10 月受監測的 40 個主要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 5.91%,其中,近六成城市環比下降。

具體來看,4 個一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 33.44%,其中,廣州降幅較大,為 57.93%。

18 個二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 4.92%,同比微升 0.37%。

寰球同此涼熱,全球樓市進入了庫存週期的下行共振通道。

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落的商品,同樣,在低息時代,大放水推動樓市上行,那麼,當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瞭然。

現在,大放水告一段落,全球加息週期同步到來,各國經濟基本面各有喜憂,按照康波週期來看,2018~2019年,處於衰退、蕭條的週期中,大宗商品的資產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行,至於2020年能否開啟新一輪產能週期,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