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款裡的那些事

紫砂壺款裡的那些事

一、真款假壺的幾種現象

應酬之作。原先一些制壺藝人做壺送人,大都自己做,這類壺有好有壞,但都是真款真壺,只是有時隨便做做,便送人了。當紫砂壺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應酬壺的擁有者,隨即將壺拋入市場,這種真款真壺的壺因其質量較差而令人懷疑其為偽作。這種現象可當別論。後來藝人們做壺送人,出現了徒弟代做,打上自己的印章或刻上自己的款,這種現象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也時常出現。在經濟不發達時,這種現象也無可非議。

當制壺者作品進入市場,但供不應求時,而找徒弟或他人代做,認真的制壺者可能會讓別人做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由制壺者自己再加工,直至完成打上或刻上自己的款。

利慾薰心的制壺者,可能會將印章全部交給代做人,做好後將壺送來,付給代做者一些製作費即可。

紫砂壺款裡的那些事

▲“味佔先春香添詩興”款

紫砂壺款裡的那些事

▲“豫豐”款

紫砂壺款裡的那些事

▲“宜興紫砂”款

二、假壺假款的幾種現象

假壺假款這種作偽手段的目的就是牟取暴利。其款識作偽的假主要方法有:

第一,根據資料,仿刻圖章或仿製刻款。

第二,在燒好後的原作品上覆制印章或作拓片再加工。這類作偽方法,複製略微小點。

紫砂壺款裡的那些事

▲新仿款“龍溪山人”

第三,採用照相製版技術,用銅鋅版製出印章。

紫砂壺款裡的那些事

▲新仿款“大清乾隆年制”

第四,用數碼相機拍攝,進行雕刻印章。

第五,任意憑空臆造偽款識。

紫砂壺款裡的那些事

▲新憑空臆造款“大明宣德年制”

還有一種假壺假款應另當別論,如“孟臣壺”,幾個世紀以來,孟臣壺款的壺從未間斷生產,作品多仿其大概,即仿製一種時代品種,以迎合品茗者的需求,並不刻意求真。

想要鑑別紫砂壺款識的真偽,最好先讀一些有關書籍,瞭解各個時期紫砂壼的造型、泥料、燒成的變化、裝飾方法及一些名家常用的款識,再多看作品進行比較,從多方面細心觀察泥料、泥色、造型、製法、款識等的不同變化及一些制壺名家的個人特點、專長等。

還有一點需注意,因同樣的印章打在不同的泥料上,經過燒成後,印章的尺寸會大小不一。紫泥、綠泥、朱泥等收縮不同,所以同樣的款識燒好後,因泥料不同,往往會有點大小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