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紅粑載著兒時的記憶,依稀記得一年只有春節時期有紅粑吃。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婆家做的紅粑最好吃,或蒸著吃、煮著吃,甜酒煮紅粑,味道細膩,或者烤著吃,把紅粑放在火爐邊,用柴燒盡的碳火烤成兩面都成金黃色,蘸一點大豆與紅糖做成的豆麵,又香又甜,回味無窮。

大米是做粑主要原料。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紅粑是我們侗鄉的一種特色食品,類似北方的饅頭、年糕。

紅粑與餈粑的做法略有不同,餈粑是純糯米做的,而紅粑是糙米與糯米混合做的,做法工序也有不同!

侗鄉的粑粑很多,有純糙米的白粑,綠色的蒿菜粑,還有的在外表裹上一層染色的米,五彩斑斕。紅粑是在外面裹上紅米,白心紅皮,以圖喜慶,一般是在重大的儀式和節日才做紅粑,比如建新房、結婚嫁娶。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1992年,老媽第一次把做好的紅粑拿到市場賣,一上市就得到了顧客的青睞,一搶而空。從此,老媽改行做紅粑生意,憑著多年的手藝,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成了當地有名的紅粑王。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歲月的記憶,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每天清早,老媽去賣粑,中午就賣完回家,又開始準備第二天的生意。

起初,賣一次粑能賺一二十塊錢,這讓老媽高興開心,做的動力十足,生意也越做越大,從每天20斤到40斤,再到60斤,後來最多做到100多斤,我們家也變成了紅粑加工廠,老媽是核心,負責安排生產計劃和銷售,我,老爸,妹妹,還有滿姨,成了主要勞動力。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為了能讓顧客吃上熱氣騰騰的粑,老媽凌晨兩三點鐘就要準備升火、上蒸、蒸煮、出鍋,每天天沒亮就進城。

做粑有一套繁瑣的程序。當時沒有機器,一點一滴全是純手工做出來的。家裡用的工具就是一口大鐵鍋,兩個普通鋁蒸鍋,兩個蜂窩煤爐,兩個大簸箕。大鐵鍋用來調芡粉,簸箕用來揉粉團,蒸鍋用來蒸煮。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為了招徠顧客,家裡不斷改進新產品,除了紅粑,還有蒿菜粑,包心粑,印盒粑等。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紅彤彤的粑,意欲著喜慶,代表著侗鄉人民的一種狂歡。而在我們家裡,做紅粑,成為了家裡經濟的重要來源,成為一種生計。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我們在做粑中成長,在成長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與做粑粑緊密相關。做粑就如同一種文化,深深地沁入家庭中每個人心裡,無法避免,永不分開。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現在,我們已經不再為了生計而做粑。當做粑的爐火升起的時候,我又看到了多年前做粑的一幕幕,看到了老爸老媽辛勤奔波的樣子,看到老爸長滿凍胞的手,老媽惺忪的睡眼,聽到清晨老媽推車一路上那吱吱作響的聲音。

紅彤彤的粑,留下的是那段艱辛而又充滿了希望的歲月

謹以此文,紀念做粑那段難忘的歲月,艱辛而又孕育著希望,勞累並快樂著的時光!歲月靜好,祝每位辛勤勞動的人們幸福健康!


湖南新晃宣傳文旅+

監製:中共新晃縣委宣傳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