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利工作重心轉為“工程補短板、行業強監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我國國情水情,明確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突出強調要從改變自然、征服自然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這是針對我國水安全嚴峻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

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推進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1月15日召開的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表示,當前我國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從人民群眾對除水害興水利的需求與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轉變為人民群眾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需求與水利行業監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其中,前一矛盾尚未根本解決並將長期存在,而後一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下一步水利工作的重心將轉到“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上來,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的總基調。

對於補短板、強監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鄂竟平總結為四個方面:

第一,破解我國新老水問題,必須補短板、強監管。當前我國新老水問題複雜交織。從老問題看,我國自然地理和氣候特徵決定了水旱災害將長期存在,並伴有突發性、反常性、不確定性等特點。與之相比,水利工程體系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必須通過“水利工程補短板”,進一步提升我國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從新問題看,由於人們長期以來對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認識不夠,發展中沒有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造成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的問題不斷累積、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常態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水利行業強監管”來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第二,適應治水主要矛盾變化,必須補短板、強監管。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就水利而言,過去,人們對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防洪、飲水、灌溉;現階段,人們對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需求更加迫切。相較於人民群眾對水利新的更高需求,水利事業發展還存在四個不平衡和四個不充分的問題。四個不平衡:一是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供給能力不平衡,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二是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不平衡,水資源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三是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其他生態要素保護不平衡,開發與保護矛盾突出;四是水利基礎設施在區域、城鄉佈局不平衡,東中西部和城鄉水利矛盾突出。四個不充分:一是水資源節約利用不充分,二是水資源配置不充分,三是水量調度不充分,四是水市場發育不充分。扭轉這一被動局面,需要全面加強水利行業監管,使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真正成為剛性約束。

第三,踐行“十六字”治水方針,必須補短板、強監管。節水優先,體現節水就是要建立科學的節水標準和定額指標體系,對是否充分節水作出判斷,並通過完備的計量監測體系,嚴格用水總量和計劃用水管理,對用水浪費的行為進行約束;體現優先就是要建立完備的節水評價制度,使節水真正成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條件。因此,落實節水優先,既要採取必要的節水工程措施,更要全面加強對水資源取、用、耗、排行為的動態監管,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空間均衡,核心就是要堅持以水定需,根據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量,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結構和規模。既要從國家區域發展的大戰略出發,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在充分節水的前提下,興建必要的蓄引提調工程,加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科學調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需求;更要加強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嚴格監管,發揮水資源的剛性約束作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不超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承載能力。系統治理,就是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既要實施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強化流域綜合整治,促進生態系統修復;更要通過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系統監管,確保不造成生態環境問題;同時也依靠監管,推動在治山、治林、治田、治草過程中落實治水要求。兩手發力,就是要發揮好政府與市場在解決水問題上的協同作用。無論是依靠政府的法規、政策、制度、稅收等手段,還是利用市場的價格、競爭等機制,都要通過監管來引導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確保人們依照政府規則和市場規律辦事。

第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必須補短板、強監管。從工程體系看,我國基本建成了較為完善的江河防洪、農田灌溉、城鄉供水等水利工程體系。但部分區域、領域防洪減災和供水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部分大江大河控制性工程不足、堤防不達標,西南等地區工程型缺水嚴重,水利工程補短板的任務仍然繁重。從行業監管看,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存在監管的思想認識不適應、監管的制度標準不適應、監管的能力手段不適應、監管的機構隊伍不適應等問題。

那麼,“補短板”補什麼?“強監管”監管什麼、如何監管?如何做到確保補短板到位、強監管有力?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也給出了答案。

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一,東中西部、南方北方、城市農村的水利工程突出短板各不相同,鄂竟平認為,“補短板”要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重點是補好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生態修復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等幾個方面的短板。

一是防洪工程。

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推進大江大河河勢控制,開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滯洪區等建設,提升水文監測預警能力,完善城市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水旱災害綜合防治能力。

二是供水工程。

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尤其要把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作為脫貧攻堅的底線任務,全面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解決飲水型氟超標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確保按期完成大型和重點中型灌區配套改造任務。深入開展南水北調東中線二期和西線一期等重大項目前期論證,加快推進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供給和配置能力。

三是生態修復工程。

以長江、黃河上中游和東北黑土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坡耕地整治、侵蝕溝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和貧困地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生態保護,推進生態脆弱河流和洞庭湖、鄱陽湖等重點湖泊生態修復,實施好長江等流域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科學實施清淤疏浚,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攻堅戰。推進小水電綠色改造,修復河流生態。綜合採取“一減”“一增”措施,大力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有效壓減超採量,逐步實現採補平衡,示範推動全國地下水超採區治理工作。

四是信息化工程。

聚焦洪水、乾旱、水工程安全運行、水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城鄉供水、節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水利監督等水利信息化業務需求,加強水文監測站網、水資源監控管理系統、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監督平臺、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水利信息網絡安全建設。

加強行業監管是一項涉及面廣、觸及矛盾深、工作量大、政策性強的系統工程,既要對水利工作進行全鏈條的監管,也要突出抓好關鍵環節的監管;既要對人們涉水行為進行全方位的監管,也要集中用力重點領域的監管。鄂竟平認為,要重點下功夫抓好對江河湖泊、水資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資金及行政事務工作的監管。

對江河湖泊的監管。

要以河長制湖長製為抓手,全面監管“盛水的盆”和“盆裡的水”。在對“盆”的監管上,以“清四亂”為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問題。在對“水”的監管上,壓實河長湖長主體責任,統籌解決水多、水少、水髒、水渾等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對水資源的監管。

要落實節水優先方針,按照以水定需原則,體現水資源管理“最嚴格”的要求,全面監管水資源的節約、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等各環節工作。要抓緊制定完善水資源監管標準,建立節水標準定額管理體系,加強水文水資源監測,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監控,整治水資源過度開發、無序開發、低水平開發等各種現象。

對水利工程的監管。

以點多面廣的中小水庫、農村飲水等工程為重點,加大對工程安全規範運行的監管。抓好水利工程建設監管,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同時要健全水利市場監管機制,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動態化監管模式,引導水利建設市場良性發展。

對水土保持的監管。

充分運用高新技術手段開展監測,實現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全覆蓋和人為水土流失監管全覆蓋,及時掌握併發布全國及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狀況和治理成效,及時發現並查處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遏制人為水土流失。

對水利資金的監管。

以資金流向為主線,實行對水利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的全過程監管。嚴厲打擊截留、擠佔、挪用水利資金等行為,確保資金得到安全高效利用。

對行政事務工作的監管。

要將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水利部黨組作出的重要決定安排,水利政策法規制度作出的規範性要求,水利改革發展中的重點任務及其他需要貫徹落實的重要工作,全面納入監管範圍,對責任不落實、履職不到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嚴肅追責問責。

鄂竟平表示

將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整改為目標,以問責為抓手,從法制、體制、機制入手,建立一整套務實高效管用的監管體系,從根本上讓水利行業監管“強起來”,形成水利行業齊心協力、同頻共振的監管格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