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史家衚衕,位於北京東城區燈市口附近,數不清的近現代名人曾居住於此,具體位置在這裡: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史家衚衕手繪地圖

史家衚衕的名稱始於明代,相傳得名於衚衕內居住過史可法,衚衕內有史可法祠堂,現在地址是史家小學,以單價三十萬的學區房聞名。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史家小學等待的家長

衚衕曾居住過多少名人,沒有確切統計,下面簡單列舉一下,就知道這裡確是臥虎藏龍之地:

史家衚衕51號院,曾是清末外交大臣洪鈞的宅子,後來變成山東抗日名將李樹春中將私邸,解放後被外交部沒收。

1960年周恩來將此院分給章士釗居住, 章含之,洪晃也都曾住在這。

史家衚衕55號院,中共元老李維漢故居。

史家衚衕53號院,曾是大太監李蓮英的外宅,民國時期,先後住過張治中、範漢傑等高官。

解放後被全國婦聯接收,帥孟奇、鄧穎超、康克清等都曾在此辦公。1974年進京當國務院副總理的華國鋒住在後院,並在這裡策劃了粉碎“四人幫”的計劃。

1984年,此院改為好園賓館,門樓上是鄧穎超的題字“好園”,寓意“女子園”。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好園

史家衚衕32號院,曾經住過新中國成立前北京城的城主----傅作義將軍,1949年,獻城後成為中國首任水利部部長。現在,這個院子是水利部宿舍。

史家衚衕47號,已故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先生故居。

23號院,住過衛立煌,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

1號院,住過臧克家,著名詩人,作家。

2號院,住過胡繩,《紅旗》雜誌社副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31號院,住過羅工柳,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主持了第二、三、四套人民幣的設計。 

34號院,住過石仁志,鐵道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的組織者和開拓者。

35號院,住過周體仁,原國民黨中將,北平警備司令,隨傅作義起義,赴雲南成功策劃盧漢雲南起義。

44號院,住過李天佑上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8號院,俞啟威(又名黃敬)故居,曾任天津市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其夫人範瑾,是范文瀾的妹妹,曾任北京市副市長。

11號院,袁也烈,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參謀長。

史家衚衕24號院,現在是史家衚衕博物館。原主人是民國時期的文藝女青年,才女凌叔華,她的老公陳西瀅,是民國時期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民國時期,文人們不定期的聚會成為一種時尚,這裡成為當時文人們聚會交流的熱門場所之一。泰戈爾、胡適、丁西林、徐志摩、林徽因、周作人、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姚茫父、蕭俊賢等都曾是座上賓。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史家衚衕24號院,史家衚衕博物館

史家衚衕59號,近代教育的開端,庚子賠款留美學生最初就是在這裡經過考試選拔的,這些早期赴美的留學生,後來都成為中國館近代教育的大師級人物。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庚子賠款留學生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第一批庚子賠款留學生名單

另外史家衚衕北邊就是北京人藝首都劇場,很多演藝界名人也都曾在這裡居住和活動。

.......

可以看到,史家衚衕的人和故事,可以寫半個中國近現代歷史了。

如今,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生命都是過客,而青磚碧瓦和蜿蜒街巷依舊。

衚衕的人不在了,故事還在,現在,衚衕裡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衚衕博物館-史家衚衕博物館,展示史家衚衕衚衕深厚的文化面貌和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博物館大廳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衚衕歷史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門牌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史家衚衕全景模型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衚衕記憶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博物館前院

北京這個衚衕的名人足夠寫半部近現代史,還開了第一家衚衕博物館

博物館正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