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地下理財產品”看不懂?盯住這幾點就夠了!

那些“地下理財產品”看不懂?盯住這幾點就夠了!

市面上很多非正規理財產品,讓人眼花繚亂,普通老百姓是很難看懂的,理財經理經常把無關緊要的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與什麼大型公司合作,投資什麼巨大項目極度渲染,建立你對這個理財平臺或融資方的信心,而真正重要的理財產品的結構、標的、擔保、退出機制往往一帶而過,他的目的就是讓你覺得公司很有錢,一定能兌付你的本息!記住以下幾點,會大大減少你被騙的概率:

那些“地下理財產品”看不懂?盯住這幾點就夠了!

高息誘惑

一、理財產品銷售平臺公司的相關資質,這個建議大家問清楚公司名稱或者看籤合同時上面的受託方公司名稱,然後下載一個企查查或天眼查軟件,輸入公司名稱後會查到公司的法人代表,主要股東,經營範圍等基本信息,還可以看見這個公司有多少周邊風險,這些都是免費就可以查到的,所謂的“國企”“500強”股東背景的謊話一查就露餡,再就是上面的經營範圍裡到底有沒有理財等相關資質,這個就決定了這個平臺公司是不是在非法經營。

那些“地下理財產品”看不懂?盯住這幾點就夠了!

融資騙局

二、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離不開“融資”兩個字,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你這筆錢到底是給了誰,一般的理財平臺是不讓你的資金進他們賬戶的,都是直接讓你把錢轉到融資方賬戶,所以一定要了解這個融資方公司到底是誰,同樣利用上述兩個軟件去查詢,不要看註冊資金,只看主要股東和周邊風險,再查一下主要股東的周邊風險,這兩個軟件都可以辦得到,雖然免費的看不到周邊風險是什麼,但可以看到風險數量,一旦發現風險數量大於5個以上,就一定要謹慎了,這個風險中很可能包含著被訴訟,被執行等,有被訴訟就有可能是企業面臨其他理財客戶的起訴(說明兌付出現問題),有被執行就說明這個企業的資產很可能已經被凍結了,大家投的錢就是在填坑!

那些“地下理財產品”看不懂?盯住這幾點就夠了!

標的不清,無處喊冤

三、理財產品到底買的是什麼,一般這種理財產品有可能是債權(P2P模式),有可能是股權(有限合夥模式),這兩種你應該簽署的是債權轉讓協議和有限合夥協議,裡面規定了你的資金買的一份債權或者一份有限合夥的份額(有限合夥是要到工商局備案的),如果這個理財產品只讓你簽了一份什麼委託投資或者資產管理的協議,說把錢直接投到XX項目上,那麼你就要小心了,因為你的投資是模糊的沒有標的的,直到公司跑路你可能都不知道你買的是什麼,債權模式是有人欠你錢,有限合夥模式是享有有限合夥企業的份額(類似股東權利),而這種你什麼都沒有,所以買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投的什麼,然後去查詢你投的人或者公司的資質是否值得投資。

那些“地下理財產品”看不懂?盯住這幾點就夠了!

一房多抵

四、很多理財公司會說你的理財投資,融資方是給你提供抵押物的,不排除真有類似操作,但一般是針對百萬以上的大額投資者,而且抵押並不是籤一份抵押合同就叫抵押了,房產抵押是要雙方去房產所在地的房地局辦理抵押手續的,車輛抵押也要去車輛管理所辦理抵押登記手續的,就算是股權質押也是要到工商局做質押手續的,這些都是要你親身去參與的,只給你一份抵押合同根本沒用,他可以把一個抵押物籤無數個抵押合同給投資人,等到兌付不了時,你就會發現那個抵押物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早被抵押出去了,所以這種情況,一定要確認抵押的東西是否存在,是否在融資方名下(產權登記),是否可以抵押給你(抵押登記)。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很多正規的理財產品都在虧錢,這種地下理財產品的高收益是極難實現的,所以勸大家不懂就不要冒著風險去購買了,錢這麼難賺,給騙子了不冤嗎?有這錢存銀行,去消費都算給國家做點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