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柞水椒園溝|“綠豆粥,要喝不?”主人有啥,你就可以吃到啥


上個圖集最後一圖,只是此景房屋特寫。這是椒園溝最後一個院子,佔盡了地利,風光獨好。村裡的水泥路沒修上來。為什麼不修?估計修路耗費的資金,能建三棟新房,把這三戶全都搬下去。況且,三戶人家裡,平常也就只有三個老人居住。年輕人,都在外面工作。

這樹,稀稀朗朗。那路,掛于山坡。其山,陡峭逼人。秦嶺椒園溝的環境,越走到深處,越感受到原生態。我們尋訪的時節,正是大秦嶺最冷清、最孤寂的冬季,萬山冷漠、萬木不芳。若是山花盛開的春季,會有怎樣的景色?若是草茂林盛的夏天,會不會有野獸出沒呢?

過了第一戶人家,再往前走10米,就是第二戶人家。兩戶人家,院子連著院子,房子挨著房子。我們在山裡行走,碰到這種屋連屋的老房子,往往都得先問清楚了,這裡到底住著幾家人,免得弄錯了鬧尷尬。遠處的曬席邊上,一個老大娘正等著我們過去咧。


秦嶺山裡的老人,有大大方方的,也有靦靦腆腆的。有的特別盼著能有人來說上幾句話,有的想與人聊天又有點不好意思。因為這外來客裡面,大多數人都非常尊重山裡的生活方式,但也有極個別的人,缺乏對秦嶺人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起碼敬意。

老大娘頭戴一個藍布帽子,臉上佈滿了歲月的滄桑,其手指關節粗大,一看就是辛苦了一輩子,頻繁勞作所致。“你們來了呀,大冬天的,這山上有啥好看的?要是夏天還可以,涼快得很。”我們在第一戶人家主人說話的時候,這個老大娘估計一直靜靜地在聽。

見廚房的大門敞開著,我們問能不能進去看看?“有啥不能看的,走嘛!”老大娘倒是很熱情,帶著我們就往廚房走。為什麼想看廚房?帶著感情說,是因為我們對大秦嶺的原住民充滿了敬佩;不帶感情說,只是因為我是一個南方人,對秦嶺山裡的生活充滿了好奇。


廚房的大鐵鍋裡,正煮著一鍋食物。“大娘,鍋裡煮的是啥呀?”“還有點綠豆,我熬粥,放了點進去,要不要我給你們舀一碗喝?”就像我們碰到的所有熱情的秦嶺老人一樣,大娘慷慨大方,一點也不吝嗇。在山裡行走,只要你願意,我保證主人有啥,你就可以吃到啥。

老宅中堂,掛著一幅祝壽慶生的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這種對聯,一般是晚輩送給老人或長輩,祝福長壽所用。之前在秦嶺山中,我並沒有見到過。所以,對於這副對聯的作用,還有沒有什麼別的講究,也不得而知。也許,另有含義吧?

不熟悉的還是少說為妙,免得被噴。屋簷下的牆上,掛著兩把種子。按照此地風俗,此物應該是甜高粱,本地人也會叫它甘蔗,當然這和南方那種甘蔗是不一樣的。之前在鎮安晉安村看到的甘蔗酒,就是用這種甜高粱釀的。對於一個事物,各地叫法不一。


院子前面有一個石頭砌成的坑,坑底餵養著一頭土豬。因為尚未過年,豬還沒殺。我一直有個想法,想等到山裡都殺了豬,每家每戶都燻好後臘肉,我一定要找一個農家,花點錢,誠心懇求主人,給我炒一盤臘肉吃。我想實地驗證一下,秦嶺山中土豬肉到底有多香?

想吃土豬肉燻成的臘肉的條友,可以留言報個名,若有緣分,我們可以一起進山,找一戶人家炒一盤臘肉來吃!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1月13日,地址陝西商洛柞水縣鳳凰鎮大寺溝村椒園溝。喜歡秦嶺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