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與馴鹿同行的薩米人,你羨慕麼?


類似圓錐形帳篷的支架在薩米人的院子中十分常見,人們常在這裡燻烤鹿肉。長久以來,薩米人把這種帳篷當作機動的避難所——寬闊的底部和插入地下的支架使它足以抵擋北極凍原上的疾風。這種支架便於運輸和搭建,最初是用鹿皮覆蓋,但如今的牧人更多使用油布或重量輕的編織物。人們在帳篷中央點起火堆或爐子,以便取暖和烹飪。一個帳篷可以睡得下一大家子人,樹枝和馴鹿皮保護他們不受嚴寒世界的侵擾。攝影:埃麗卡· 拉森

高普家位於挪威凱於圖凱努的現代化廚房中,一頭屠宰過的馴鹿躺在桌上。鹿身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會浪費。家裡人把鹿肉、內臟、脂肪、血液甚至蹄子進行冷凍、燻烤或風乾。有些薩米人把鹿角做成工藝品,把鹿骨做成工具和玩具,用筋腱制線,用鹿皮做包和服裝。他們花費數月時間處理鹿皮——刮擦、浸泡、風乾,然後手工拉展。如果純粹為賣錢,牧人們就會把鹿送到屠宰場,屠夫們割下鹿肉,其餘部分就都丟棄了。攝影:埃麗卡· 拉森

馬蒂斯·高普潛入狂奔的鹿群,把懷孕的母鹿與其他的鹿隔離開。他一把抓住一頭母鹿的後腿,把它帶出油布圍起的畜欄。往年裡,通常每年會有80%左右的雌鹿產下後代,而2011年這一比例卻只達到50%。但牧人們並不會因為繁殖率低而揪心。“大自然會控制鹿群的規模,”馬蒂斯的兄弟尼爾斯說,“夏天裡,沒有產仔的雌鹿能夠更好地照料自己,這樣來年春天就能產下更健壯的後代。”攝影:埃麗卡· 拉森


馴鹿有時會突然受驚,因此尼爾斯靜靜地蹲坐在他心愛的鹿群中央。這些生靈是維繫其生計的關鍵所在。他手握套索,套索的顏色表明了它的最佳使用溫度和季節。尼爾斯一面看守鹿群,一面用喉音吟唱起傳統的薩米歌謠,向妻子英格麗德表達自己的愛意。把基督教傳播到薩米人中的信義宗牧師禁止了這種吟念方式,稱之為惡魔之音。攝影:埃麗卡· 拉森

現在的薩米人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牧鹿為生的傳統下長大,瑞典約克莫克的埃拉-利 · 施皮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懷抱著上大學的理想。“我想要探索這個世界,”她說,“但我又希望馴鹿永遠不要從我的生活中消失。”攝影:埃麗卡· 拉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