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題】李雲才委員:讓茶在農耕文化中熠熠生輝

【两会专题】李云才委员:让茶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

【两会专题】李云才委员:让茶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
【两会专题】李云才委员:让茶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两会专题】李云才委员:让茶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

李雲才

全國政協委員

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副主委

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巡視員

提案聚焦行業三大核心

保護地理標誌品牌

保護非遺文化

保護農耕文化的首創精神

今年的兩會上,李雲才委員在《關於在鄉村振興中如何保護優秀農耕文化》的提案中,專門圍繞茶與農耕文化進行了闡述。

他說:農耕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根,而神農嘗百草、天地共相融的茶文化又是農耕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他說,在鄉村振興中要統籌謀劃鄉村文化振興,要以文化振興為載體,弘揚鄉村文化特色。為此,他建議要保護傳統自然村落,對中國傳統村落文化進行有效保護和全面深入研究,是當前我國文化傳承、文化繁榮和發展的迫切需求。

【两会专题】李云才委员:让茶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

同時要保護古樹、古木、古存遺蹟,以生態文明為載體,弘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只有保護好中華歷史文物,才能留住民族的“鄉愁”。他還建議保護涉農企業優秀文化的成長,以人才培養為載體,弘揚寧靜守制的鄉村人文生態。鄉村振興,人才先行。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要鼓勵各個地區尤其是發達地區根據各自的發展條件,制定出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制度,實現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這是保證人才迴流農村、實現安居樂業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具體到茶產業與鄉村農耕文明保護髮掘的關係,他建議:

保護地理標誌品牌

【两会专题】李云才委员:让茶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

以產業為基礎和載體,弘揚區域特色產業文化。地理標誌產品是產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結晶,是一個地區的形象和窗口,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產地歷史和鄉土文化、區域文化。開展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要以產業為基礎,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培育農產品品牌,打造“一域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要在保護前提下做好地理標誌產品挖掘和開發,在這方面茶產業具有天然的優勢。

保護非遺文化

【两会专题】李云才委员:让茶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

西湖龍井非遺傳承人戚國偉。

以鄉間無形“奇、特、美”為載體,弘揚農藝工匠精神。比如在茶區,圍繞茶產業的手藝、傳說故事,都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的財富,我們應該去記錄它,傳承它,發揚它。要整理出傳統村落本土手工藝開發的著力點和方向,嘗試建立起一種“藝術+鄉村”的中國傳統鄉村文化與現代科技相得益彰的發展之路。傳統工藝要與學研“聯姻”,為非遺帶來學術和教學資源的支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保護農耕文化的首創精神

【两会专题】李云才委员:让茶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

以節慶為載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工業化快速發展相比較,恬淡悠慢的農耕文化往往給國人一種閒適安全穩定的感覺,它承載著親切鄉音、深摯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恆久的價值和不老的傳統。茶始中國,茶為國飲,中國茶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深深地滲透到了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愛,建議每年農曆的穀雨節或4月20日為中國茶節;並將中囯茶文化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設立中國茶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週刊

“往期好文”哪一個吸引到你了?點一下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