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互聯網通訊的時代,我想給你寄張明信片

中國的文字真美,那麼多情緒,那麼多溫暖,那麼多信仰,通過文字,跨越千年、百年而來,那些人,突然離我們近了。

——《見字如面》

去年,有一檔綜藝節目火了——《見字如面》,網絡綜藝口碑第一,一度掀起巨大的“追劇”熱潮,讓明星演員們在現場用朗讀的方式將書信讀出來,精彩的演繹讓這些信件以鮮活的聽覺形式撥動著我們的心絃。

對於身處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社會中的我們,遙遠的有些陌生,但卻又因陌生而倍感觸動。


在這個互聯網通訊的時代,我想給你寄張明信片


——

在九二的記憶中,最近的一次寫信好像是大學的時候,學校強制要求給家人寫的。平時能說會道的我,面對那兩張信紙,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憋了兩天,才勉強交出一份毫無語言邏輯的“信”。

我們習慣了用短句溝通,用語音聯絡,所以當我們要用一篇超過50字的文字表達情感的時候,我們手足無措了。


——

寫信好難,但是明信片還好。

九二一直有收集明信片的喜好,每到一個地方旅遊,都會騰出半天的時間,去到當地的小店或者郵局,購買當地的明信片,好像只有在當地買了明信片,才算真的來玩過一樣。有的時候在景區遇到有賣的,就直接買了,回到旅店寫好,第二天寄出去,把自己在當地當時的感受分享給遠方的朋友。

很多人覺得這樣有些過分文藝,但是我相信收到的人一定很開心。

在這個互聯網通訊的時代,我想給你寄張明信片


——

有一天,學姐微信發來了一張照片,是我寄給她的明信片,她說這是她第一次收到明信片,拿到手中的明信片很好看,上面還有一個鞋印子,想必是跋山涉水好不容易來到她身邊。以前不理解我為什麼會那麼喜歡收集和郵寄明信片,但是在收到明信片的時候她明白了,手寫、文字、紙質的祝福帶來的美好和溫暖,是微信語音做不到的。

——

明信片就是信的濃縮,簡單的幾句話,可以是慰問關心,可以是調侃祝福,也可以瞎說一通,可以一段,也可以幾句,沒有了字數、長度的限制,我們會更加的輕鬆自在。但是手寫文字傳遞出的美好卻完美保留。所以如果不能流暢自然的寫一封長信,可以先從明信片開始。

——

寫到這,突然想寄一張明信片給你。

雖然可能我們並不相識,但是希望可以與你分享手寫明信片帶來的美好。

就當做新年第一次更新的禮物吧。

——

微信後臺(那年1992)留下你的地址與姓名,或者你想跟九二說的話,九二會通過明信片回覆你的。(字不好看請見諒)

科普:明信片上只需要郵編、地址和姓名,不需要電話的。

明信片就選去年去長白山和瀋陽故宮玩的時候購買的吧。數量有限,僅限十位哦!

在這個互聯網通訊的時代,我想給你寄張明信片


在這個互聯網通訊的時代,我想給你寄張明信片



在這個互聯網通訊的時代,我想給你寄張明信片


PS:手寫素材來自小井筆尖的躁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