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寶力高:從1個人到60000人,他的馬頭琴“樂隊”一做就是60年

齊·寶力高:從1個人到60000人,他的馬頭琴“樂隊”一做就是60年

在眾多樂器中,馬頭琴是草原文化的符號。生在草原、長在草原,與草原相依相伴,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已成為草原兒女心目中的“肖邦”,那首著名的《萬馬奔騰》,即出自他手。

齊·寶力高生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大兒子朮赤的後代,3歲時還曾被莫力廟確認為第五世活佛。但因時代變革,他的活佛生涯只有一年時間。從喇嘛廟回到家裡的他,開始對馬頭琴感興趣,不曾想卻與這件樂器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1958年,齊·寶力高被內蒙古實驗劇團選中,走上專業藝術道路。此後,他相繼出版了蒙、漢兩種版本的《馬頭琴演奏法》,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馬頭琴的理論書籍。1979年,齊·寶力高參加建國30週年文藝演出,一曲馬頭琴獨奏,讓世界聆聽到了《萬馬奔騰》這曲來自草原的天籟,他也因此奪得作曲銀獎和演奏金獎。

“馬頭琴就是我,我就是馬頭琴”,回憶從藝之初,齊·寶力高常常以孤獨來形容那段歲月。建國初期,由於條件受限,少數民族藝術的推廣教育十分緩慢,能夠將馬頭琴文化傳承下來實屬不易。在齊·寶力高等藝術家的推動下,中國馬頭琴學會於1989年成立,這件擁有上千年曆史的樂器,演奏方法第一次得到了統一。

在2001年舉辦的馬頭琴藝術節上,齊·寶力高率領1000名來自國內外的馬頭琴演奏家再現《萬馬奔騰》,直取吉尼斯世界紀錄。五年後,馬頭琴音樂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齊.寶力高也榮獲中國文聯和國家文化部雙重非物質文明傳承大師稱號。2008年,《萬馬奔騰》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奏響,千年草原音韻令世界震撼。

“我搞了六十多年馬頭琴,終於從一個人拉琴,到現在已經快到六萬九千人了。”從藝60餘年,齊·寶力高帶著馬頭琴從蒙古包走進國家大劇院,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還走進了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留下馬頭琴的神話。有人說,只要有馬頭琴奏響的地方就有蒙古民族的存在,而只要有像齊·寶力高這樣的民族音樂守護者,草原文化便將永遠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