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聯中藥情歸山東地礦 中藥特色藥店彰顯醫藥“新零售”粘性

7月25日,山東地礦一則公告,揭開了建聯中藥曲線上市序幕。山東地礦擬3.6億元收購託管兩年的山東讓古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而讓古戎核心資產即為山東建聯盛嘉中藥有限公司(下稱“建聯中藥”)控股權。

在濟南乃至在山東,擁有30多年曆史的建聯中藥,幾乎家喻戶曉,當地消費者對建聯中藥的信任度,甚至不亞於同仁堂。然而相比近年來老百姓、一心堂等通過上市融資快速擴張,建聯中藥發展的步伐明顯慢了許多。因此,建聯中藥一度成為眾多公司收購的首選標的。本次建聯中藥情歸山東地礦,不僅拉開了建聯中藥擴張序幕,更是拉開了山東地礦“大健康產業”發展序幕。

33年曆史造就

“最具中醫藥特色連鎖藥店”

建聯中藥成立於1984年,是改革開放後山東省第一批市場化運作的藥品零售企業,也是濟南市第一家通過現代GSP認證的藥品零售企業。涵蓋藥品零售、中藥生產、中藥批發、中醫診療等經營範圍,由建聯中藥店、建聯中藥飲片廠、建聯國醫館三大板塊構成,是山東省內“最具中醫藥特色的連鎖藥店”。

與市場上眾多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相比,建聯中藥的特點在於其獨特的中醫藥特色。

建聯中藥在開辦初期就整合了山東省、濟南市藥材站的一批有著幾十年中藥採購和炮製經驗的專家資源,使得建聯中藥的中藥材採購在當地具有道地特色鮮明、採購等級高等特點。

隨著建聯中藥店零售規模的擴大,2003年,建聯中藥成立了建聯中藥飲片廠,這為建聯中藥的傳統中藥飲片的生產提供了保障,也奠定了現在建聯中藥所大力宣傳的“遵古炮製”的技術支持。建聯中藥自立業以來就堅持高標準的中藥材採購等級,堅持“製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的生產理論,結合現代管理規程,不計損耗,不惜人力物力,嚴格按照古法做好“炒、炙、燙、煨、煅、蒸、燉、煮、淬、提”的各項環節,使得“建聯中藥三副藥,五副效”成為中藥技工和專家最引以為豪的口頭禪。

除此之外,早在2002年,建聯中藥就開辦了建聯國醫館旗艦店,跨入中醫診療時代。目前建聯國醫體系擁有中醫診所兩家、中醫坐堂醫診所23家,坐堂醫師170餘位,其中省市級名老中醫4人,副主任醫師以上50餘人。建聯中藥由此成為濟南市較具規模的連鎖型中醫診療機構。

建聯中藥所樹立的中醫藥品牌在濟南市有著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其“買中藥、到建聯”的中醫藥服務訴求已經深入人心。在醫藥諮詢公司的品牌調研中,建聯中藥品牌認知度達到80%以上,而在接受過中醫藥診療的顧客群中,建聯中藥品牌的認知度更是達到100%。

早在2015年10月9日,山東地礦就開始對讓古戎進行委託管理。當時,讓古戎管理的建聯中藥尚只有26家門店。山東地礦託管後,建聯中藥門店數量、診所數量迅速增加。目前,建聯中藥已達到了43家門店的規模,未來每年還將新增10家左右門店。

建聯中藥經營良好

讓古戎加大借貸助其快速擴張

7月21日,山東地礦與讓古戎股東濟南寶源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決定收購讓古戎100%股權,收購價格3.6億元。2014年至2017年前5個月,讓古戎淨利潤分別為10.95萬元、1969.71萬元、-232.55萬元、-514.12萬元。表面看,山東地礦3.6億收購了虧損的讓古戎。然而,實際上讓古戎虧損主要源於產業擴張和財務費用增加,而核心資產建聯中藥經營業績良好,根據山東地礦年報粗略計算,2016年建聯中藥淨利潤近800萬元。

目前,由於國內醫藥零售市場集中度不高,為連鎖企業提供了高速發展機遇,是具有優勢的醫藥零售企業快速擴張、快速開店、跑馬圈地大好時機。老百姓大藥房僅在2016 年就進行了7起重要併購,益豐大藥房、一心堂等均高調亮出了收購計劃,上市連鎖藥店已打響了併購戰。

山東地礦收購讓古戎的價格,主要是根據建聯中藥未來的收益評估出來的。表面看,以讓古戎淨資產計,增值31736.05萬元,評估增值率744.29%。但對比行業水平,這一增值率也屬正常。以2016年老百姓完成的併購蘭州惠仁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為例,收購其65%股權花了約3.4億元,其評估也採用收益法為基礎。至評估基準日,蘭州惠仁堂淨資產為3171.69萬元,但評估值為53817.60萬元,評估增值50645.91萬元,增值率為1596.81%。

診療、炮製、零售“三位一體”

醫藥“新零售”粘性非同尋常

如果以2016年數據為基礎,單純地從靜態市盈率和市淨率來看山東地礦收購建聯中藥,似乎並沒有比已上市的老百姓、一心堂等給予更多的折價。然而,建聯中藥“因藥起家”,雖然其初始平臺是與老百姓大藥房、漱玉平民大藥房一樣的平臺型企業,但不同的是建聯中藥是擁有60%以上中藥飲片銷售份額的中藥特色藥店。作為“最具中醫藥特色的連鎖藥店”,建聯中藥已實現了由建聯中藥的零售業態向建聯國醫館、建聯飲片廠的中醫診療、中藥生產領域的擴展,具備了中醫藥行業的種植、採購、生產、診療、批發、零售全產業鏈特點。集中醫藥診療、炮製、零售“三位一體”,對消費者的粘性非同一般。

東方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醫藥新零售”正在興起,藥店服務專業化趨勢明顯。“醫藥新零售”和普遍意義的“新零售”相比,更加重視對專業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對患者精準流量的獲取以及對長期患者消費粘性的提升。這一切都基於“醫療+藥學+健康保健”的專業服務能力的打造。這種趨勢在美國藥店領頭羊沃爾格林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比如,沃爾格林提出實行“全渠道戰略”,將線下門店、網上藥店、APP等統一起來,再用APP進行健康資訊傳遞、優惠券兌換、用藥諮詢和線上門診,結合其藥店診所和會員系統,沃爾格林無論是在消費者服務還是患者慢病管理等專業服務上,都做到了更加專業化和精細化,患者消費粘性明顯提升。

對建聯中藥來說,早在2002年,就已經開始摸索建立“醫療+藥學+健康保健”的專業服務能力。這與其中醫特色不無相關。與西醫藥不同,中醫藥向來注重對症下藥,因人而異,其診療與用藥個性化差異明顯。同樣的病症,不同體質的人需要不同用藥;同一種藥,不同產地的藥有不同的藥效。從中藥的生產來說,2003年,建聯中藥開始成立自己的飲片廠,近兩年國家對於中藥質量的監管風暴,淨化了中藥材原料市場,更為建聯中藥飲片廠掃清了市場劣幣,提供了肥沃的成長土壤。2016年,在山東地礦支持下,建聯中藥投入巨資對飲片廠的生產車間改擴建併購買大批實驗室設備,使其飲片廠嚴格按照GMP要求,達到了千噸量級生產能力,從而成為山東最大的中藥飲片零售企業之一。

從診療的專業服務能力來講,建聯中藥早在2002年就開設了建聯國醫館,搭建診療平臺。近兩年,由於各類中醫藥扶持政策的刺激和多點執業的政策鼓勵,使得公立醫院所壟斷的中醫師資源的流動性增強,建聯國醫體系作為其中資格較老的一個非公立診療平臺受益明顯。建聯中藥即將啟動的“建聯優醫平臺計劃”,通過出資開辦以及整合併購的方式,將更多優秀的個體中醫診所納入建聯國醫體系旗下,形成複合型中醫診療、中藥服務社區平臺。建聯中藥“因醫興業”,多年的中醫診所管理經驗,使建聯中藥正在申辦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隨著中西醫診所的開辦,以及O2O的開發建設,建聯中藥將會承接更多的社區診療職能。

山東地礦已確立“大健康板塊”為其三大產業之一。隨著建聯中藥投入山東地礦懷抱,一方面將迅速實現建聯中藥的規模擴張,另一方面,建聯中醫院的開辦並配合雙“心”養療的專業能力擴展,集理療、膳食專業養生中心的建設,使其與山東地礦地產的養生養老服務融合等提上日程。未來,山東地礦將以建聯品牌為其“大健康產業”主打,將山東地礦的溫泉開採、養老地產與建聯中藥的中藥種植、藥品研發、養老養生等醫養結合,協同發展,使建聯中藥將由企業鏈向產業鏈轉型,成為山東地礦“大健康板塊”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體,奠定山東地礦“大健康板塊”堅實基礎。(建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