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起訴前員工,控告其向新僱主小鵬汽車提供Autopilot代碼

美國當地時間週三晚些時候,特斯拉針對多名前員工和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提起兩項訴訟,包括多名前員工向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提供物流信息,而另一名前員工向小鵬汽車提供Autopilot代碼。

這已經不是小鵬汽車的僱員第一次被前僱主控以竊取知識產權了,在前後至少兩起涉嫌竊取知識產權的案件中,小鵬汽車究竟擔任什麼樣的角色?是這家公司形成了這樣的習慣,還是個別案例?

特斯拉起訴前員工,控告其向新僱主小鵬汽車提供Autopilot代碼

01 三起知識產權案件

被控告向小鵬汽車提供自動駕駛代碼的前員工,名為Guangzhi Cao。他曾是特斯拉自動駕駛團隊的一員,也是僅有的40名可以接觸到該軟件源代碼的人其中的一員。特斯拉表示,Cao突然宣佈離職後,才發現其已經為小鵬汽車工作。

在2018年7月,名為XiaoLang Zhang的小鵬汽車僱員,距離其入職小鵬汽車僅僅2個月的時間,被前僱主蘋果控告並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以竊取商業機密罪逮捕並起訴,該起案件迄今沒有結果,若罪名成立,aoLang Zhang面臨最高10年監禁,以及25萬美元的罰款。

而在2019年1月,一位名為“Jizhong Chen”的蘋果自動駕駛工程師,被FBI指控竊取蘋果秘密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的商業機密,當時蘋果指出Chen正在申請一份中國公司的公司,被蘋果認為是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直接競爭對手。

當時,Cut Of Mac指出這家公司同樣為小鵬汽車,小鵬汽車還發了官方聲明撇清關係,但並沒有提及給Cut Of Mac發律師函,同樣,這份官方聲明並沒有加蓋公章。但有硅谷的消息顯示,自從aoLangZhang事件後,小鵬汽車就不再接觸蘋果的員工。

02 小鵬自動駕駛的兩任VP

Jizhong Chen 的事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與小鵬汽車有關,但是,Guangzhi Cao被特斯拉明確控以向小鵬汽車提供自動駕駛代碼。小鵬汽車在2017年11月,迎來了自動駕駛研發VP谷俊麗,在官方的宣傳稿中表示谷俊麗是特斯拉Autopilot極其學習骨幹人物。

在加盟小鵬汽車後,谷俊麗的角色是全面負責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的創建,在技術研發和應用中擔任核心角色,並直接向何小鵬彙報。在宣傳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後,谷俊麗的宣傳逐漸消失,小鵬汽車在2018年12月迎來了新任的自動駕駛副總裁,原高通自動駕駛負責吳新宙,但當時並沒有官宣。

特斯拉起訴前員工,控告其向新僱主小鵬汽車提供Autopilot代碼

2019年3月,小鵬汽車密集官方宣佈多名高管加入,並且官宣了吳新宙的加盟。但是,小鵬汽車對於谷俊麗的去向沒有明確說法。最新的是吳新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谷俊麗會發揮其作用。在媒體的報道中,谷俊麗是吳新宙的小師妹。

關於小鵬汽車前後兩任自動駕駛VP,谷俊麗和吳新宙在坊間的傳聞頗多。傳聞畢竟歸於傳聞,但是兩年內兩任自動駕駛的負責人,對於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的影響肯定是存在的。

據瞭解,谷俊麗入職後,在硅谷搭建了大概50人左右的團隊,但是,隨著吳新宙的加盟,這些人員存在流失情況。至於新入職幾個月的吳新宙,則在老東家高通的辦公室所在地,開設了小鵬汽車的辦公室,並且招了10多人。

03 小鵬汽車在兩起案件中角色

在2018年7月,aoLang Zhang的事件中,小鵬汽車發佈了加蓋公章的官方聲明,聲明的主要信息是:1.張小浪入職時並沒上報其正被前僱主及FBI調查的信息;2.發現張小浪被調查後,小鵬汽車積極配合;3.小鵬汽車並沒有接觸乃至利用aoLang Zhang從蘋果竊取的信息。

特斯拉起訴前員工,控告其向新僱主小鵬汽車提供Autopilot代碼

這份聲明完全撇清了小鵬汽車在其中擔任的角色,把責任完全歸於aoLang Zhang本人。如無意外,在特斯拉控告Guangzhi Cao,大概率會出現類似的聲明,但是不知道特斯拉掌握了多少證據。

目前,特斯拉提起的訴訟,目前只是針對Guangzhi Cao,並沒有把小鵬汽車同樣列為被告,而在同一時間訴訟的另一起前員工涉嫌向Zoox提供物流信息,是有把這家硅谷的明星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列為被告。

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斯拉可能並沒有掌握多少Guangzhi Cao向小鵬汽車提供自動駕駛代碼的證據。但是,隨著案件是訴訟,雙方舉證的過程會不會涉及更多的內容。對於當事人Guangzhi Cao,也有了解一些情況,隨後可能會有詳細信息。

小鵬汽車是特斯拉的中國學徒,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創建小鵬汽車的時候,有表示是看到特斯拉開源了部分專利。在公司運營思路上,小鵬汽車也多次學習特斯拉,包括建立自己的充電體系,從特斯拉挖來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谷俊麗。

但是,小鵬汽車這個中國學徒,究竟有沒有在竊取知識產權呢?包括aoLangZhang以及Guangzhi Cao共計兩起案件,最終的審判結果會給我們答案。

最後,敬告各位技術大牛,不管僱主用什麼樣的職位待遇誘惑,打工始終是打工,這樣做真的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