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史,《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使其直接進入“退休日本”

經濟史,《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使其直接進入“退休日本”

在經歷了20世紀20~80年代的高速增長之後,日本於80年代末期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國。日本國內經濟和出口貿易空前紅火,股市、房地產連年暴漲,大批收購海外資產,日本人的自信也達到了空前程度,超過美國似乎只有十年之遙。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晚期,日本又逐次經歷了痛苦的經濟泡沫爆發、崩潰、通貨緊縮乃至一蹶不振的長期停滯。撇開經濟從高潮到衰退背後的制度性因素,無可否認,《廣場協議》帶動的日元大幅度升值是日本經濟發生轉折最直接的禍首。

1985年9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同英、法、德(聯邦德國)、日四國財政部部長和央行行長達成了《廣場協議》,該協議要求以各國聯合干預的方式促成美元對日元、馬克貶值,力求借此扭轉美日之間鉅額貿易逆差。此協議一經簽訂,日元在3個月內就從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兌200日元,美元貶值高達20%,到1987年1美元貶值到120日元,日元在短短3年中升值了一倍。為了抵消日元升值對本國出口貿易的負面效應,日本政府從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實行2 5%的超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國內泡沫空前膨脹。

經濟史,《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使其直接進入“退休日本”

日元升值使海外企業和土地等資產價格以及金融資產相對比較便宜,於是日本企業和投資家意氣風發地大量接收已開始出現泡沫破滅徵兆的美國國內資產。美國則藉由美元貶值等因素成功轉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債負擔,充分利用這個緩衝期發展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新經濟。

經濟史,《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使其直接進入“退休日本”

20世紀90年代日元再演幣值上升風雲,1995年一度達到1美元兌換80日元,此番升值對日本製造業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企業通過加強管理提高生產率的餘地幾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經達到了日本經濟無法承受的水平。隨後,在美國的干預下日元開始貶值並引發了“拋售日元”狂潮,日本經濟的增長潛力籠罩在陰影中。泡沫破裂後,由於日元貶值造成日本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體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使銀行體系受到市場的嚴厲懲罰,一些大銀行紛紛破產或重組。自此,日本從“十年衰退”狀態進入“退休日本”狀態,最終導致了日本經濟長達17年的經濟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