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0比1輸給泰國之後,《體壇週報》於今天發表了一篇深度評論報道“7年,誰改變了張稀哲和頌克拉辛的平起平坐?”

在這裡先向大家推薦一下這篇不錯的報道。


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這篇報道中提到,為泰國隊打入制勝金球的、被稱作“泰國梅西”的頌克拉辛,其實在7年前和張稀哲同場競技過,當時在U22亞錦賽上,以91國青隊為基礎,搭配93國青隊中的部分佼佼者的U22中國國家隊,與泰國U22隊交手。那場比賽出生於1993年的“小字輩”頌克拉辛替補出場僅僅2分鐘就頭球破門,(文中還特別強調,1米58的頌克拉辛,當時的身高可能還不到1米58)。但破門後頌克拉辛太過興奮,連吃兩張黃牌被罰下場。

只需要一場平局就能出線的中國隊再次被面對“打平就出現,往往打不平”的窘境。在95分鐘,張稀哲壓哨進球,中國隊驚險戰平泰國隊,虎口脫險。

那場比賽,1991年出生的張稀哲成了決定比賽走勢的球員,而1993年出生的頌克拉辛,從大喜到大悲。

此後,兩個人在沒有同場競技過。直到前天的這場中國杯。


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文中提到,前天的比賽中,頌克拉辛打入致勝球,而張稀哲表現平平。而在德轉的身價上,張稀哲目前62.5萬歐元,頌克拉辛則超過他一倍,達到150萬歐元。聯賽上,頌克拉辛入選J聯賽最佳陣容,而張稀哲雖然幫助國安問鼎足協盃,卻意外落選亞洲盃。

文中用了這樣一句評語,來總結了兩個人現在的情況:“兩人目前之於亞洲足壇,已經不是一個檔次的球星”。

其實,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

比如,中國杯這場比賽,頌克拉辛確實打進一球,還創造了幾次機會。但應該看到的是,張稀哲也為隊友創造了多次好機會。可以說,上半場中國隊的幾次好機會都是張稀哲憑藉個人能力創造出來的。比如開場不久吳曦的射門,就是張稀哲的秒傳,後面張稀哲還兩次傳出威脅球,只不過都讓韋世豪浪費。從技術能力角度來說,張稀哲仍是中國隊傳控球技術最好的球員,或者是最好的之一(其實也只有蒿俊閔能跟他比一比)。


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此外,在聯賽的表現上,頌克拉辛確實入選J聯賽最佳陣容。不過,張稀哲如果去J聯賽踢球,也不是踢不上。當然,能不能入選最佳陣容,就不好說了。因為這和很多因素有關係。從中超賽場來看,張稀哲去年的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年初的10輪停賽確實影響了他的狀態,而復出後,施密特也遲遲沒有找到讓張稀哲融入已經有了奧古斯托和比埃拉雙核的方式,也確實影響到了張稀哲的發揮。

至於說身價問題,頌克拉辛畢竟比張稀哲小了2歲,而且德轉市場對於“脫亞入歐”的日本足球和日本聯賽稍有偏愛,也是事實。

並不是說,北京球迷就說北京的球員好。客觀來說,其實現階段張稀哲和頌克拉辛的水平差不多。頌克拉辛的優勢在於他才26歲,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而張稀哲已經28歲,基本進入了成熟期。

但要說,頌克拉辛跟張稀哲已經不是一個檔次的球員,有點危言聳聽了。

儘管對於這個結論有所爭議,但實際上,作為中國球員中技術、意識最好的中場球員,與一個泰國球員平起平坐,甚至還稍稍不如,確實令中國球迷感到不爽。在印象中,中國球員普遍應該都比泰國球員強才對。

在該篇文章中提出的三個疑問,或許能夠反映出中國球員和泰國球員平起平坐的一些原因,只不過,文章並沒有給出答案。而這些答案,其實國安球迷可能更清晰是怎麼回事。

疑問一:

“張稀哲真正意義上第一次進入國家隊,是在2013年東亞杯。頌克拉辛比他要早半年,但其實,也就提前多踢5場國際比賽而已,其實相差不大。相反,2014年3月亞洲盃預選賽,國足生死戰對陣伊拉克,是張稀哲關鍵時刻頂住壓力,罰入一粒寶貴的點球,直接把中國隊送到亞洲盃。按道理來講,張稀哲那時候遠勝頌克拉辛,他已經成為國家隊層面的功臣。但從那以後,張稀哲長達一年半無緣國家隊,這是否是拉開差距的原因?此乃疑點之一。“

回答:其實,北京球迷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當年張稀哲打入絕平點球,幫助中國隊殺入亞洲盃,給了後來的洋帥佩蘭表現的機會。但是佩蘭上任後,馬上就放棄了張稀哲。


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當時,張稀哲在國安踢得風生水起,2014年是他留洋前的那一年,他在聯賽中貢獻了6個進球12個助攻,力壓孔卡成為中超助攻王,傳威脅球數中超第一,單位時間裡傳出威脅球的次數也是中超第一。當時的張稀哲在國內球員中絕對是現象級的存在。

此外,當時的國安主教練曼薩諾也替張稀哲叫屈。他認為,即便張稀哲的技術風格不符合主教練的要求,但作為幫助中國隊贏得亞洲盃入場券的第一功臣,主教練也應該帶上他,這樣也是給球員和球隊一個交代。

可是,佩蘭當時卻提出了一個令人無法信服的觀點:張稀哲並不比同位置的人強!?

這句話可笑至極,一個單賽季6個進球12個助攻的球員,不比同位置的人強,請問同位置的人,誰踢出了這樣的數據?

亞洲盃的好成績讓人們不再質疑佩蘭的選擇,但接著世界盃外圍賽的失敗,再次讓人想到了張稀哲。後來高洪波執教國家隊,曾經短暫的用過幾場張稀哲後,又把他打入冷宮。

在佩蘭和高洪波指教國家隊期間,正是張稀哲狀態最好,表現最好的兩年。可是,當時國家隊的核心框架是以江蘇蘇寧的球員為主,吳曦、孫可、吉翔、任航都是球隊的主力,而顧超、張曉斌也都成了國腳,更令人無法理解的是,連劉建業這樣的球員,每次大賽都會佔據一個國腳名額。

後來的結果證明,這些人除了吳曦之外(孫可後來傷病較多,轉會權健的爭議也影響了狀態),其他都難堪大任。


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應該說,裡皮確實是喜歡張稀哲,裡皮執教國家隊後,張稀哲連續獲得了首發的機會,他也多次為自己國青隊時的搭檔武磊送出國手術刀般的傳球,只不過幾次單刀都被武磊浪費。

12強賽以後,裡皮突然就不再使用張稀哲,除了張稀哲,蒿俊閔也不受賞識。後來裡皮的眼裡,除了“世界巨星鄭智”之外,已經沒有了任何人。

應該說,從2013年張稀哲爆發,到2014年張稀哲成熟,再到2015年張稀哲留洋,那三年是張稀哲狀態和表現最火爆的時候。但那段時間,他卻長期無緣“江蘇國家隊”。等到裡皮上任後,正是國安進入到了更新換代的時期,張稀哲一度在位置上出現了遊離,有時候後腰,有時候前腰,有時候邊路,他的狀態並不好。雖然在國家隊偶有閃光,但因為中國隊成績的不佳,他的特點也被淹沒在批評聲中。此後,國家隊便進入到了“恆大國家隊”的節奏裡。鄭智的存在,讓張稀哲、蒿俊閔等技術型球員遠離了國家隊。


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張稀哲和頌克拉辛在國家隊的表現問題,其實從2014年就開始出現了分水嶺。按說,一個19歲首次在中超首發就獨中兩元,22歲就在中超拿下兩雙,23歲拿下中超助攻王的球員,絕對應該是中國隊中場的建隊基石,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隊,也不可能把在本土聯賽表現這麼神勇的球員排除在球隊的核心陣容之外。但中國足球的主教練卻都可以視而不見,其背後的玄機,相信現在很多人都能看的明白。

中國隊從2014年開始佩蘭-高洪波的“江蘇國家隊”,背後離不開一個江蘇籍高管的影子,這個人就是前任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佩蘭和蔡振華的關係很密切,一度有消息稱,佩蘭的女經紀人是過去女乒國手,跟蔡振華關係密切。津媒也曾在佩蘭下課後指出,佩蘭在任期間,經常越級找到蔡振華溝通球隊用人情況。前不久,也有媒體人爆出,高洪波執教國家隊時,很多人員名單都是某人欽定,高洪波氣憤不過,乾脆放任自流。

再後來,大家都知道,裡皮入主國家隊,也是蔡振華請來的。面對12強賽的嚴峻形勢,裡皮要來了全權管理,馬上召回了張稀哲、蒿俊閔等球員。但12強賽後,高層開始推出“國家集訓隊”的概念後,張稀哲又馬上失寵。

這背後,其實在明白也不過,常年在國安效力的張稀哲,其實是沒抱對大腿。他既不是江蘇人,也不是江蘇隊的球員,跟恆大也沒有什麼關係(據說還多次拒絕恆大的邀請)。所以,中國足壇最好的技術型中場,自然不得煙兒抽。

疑問二:

“疑點之二也是在那期間,張稀哲2014年底留洋德甲沃爾夫斯堡,但半年下來,沒有參加一場德甲。枯坐板凳的他,選擇2015年夏天回到國安,之後半年他的表現不溫不火。好在2016年逐漸找回巔峰感覺,很快又回到國家隊。彼時,頌克拉辛剛結束BEC俱樂部生涯,轉會到豪門蒙通聯。難不成留洋德國,成了他職業生涯的絆腳石?當初留洋是錯誤的?”

回答:有關張稀哲的留洋,其實球迷們已經反思過很多次。張稀哲2014年在中超的表現達到了巔峰。留洋勢在必行。但他確實選錯了球隊。當時的沃爾夫斯堡剛剛拿下德甲冠軍,球隊是歐冠和歐聯杯常客,張稀哲所習慣的位置,當時沃爾夫斯堡隊中則是德布勞內的位置。張稀哲無法與其競爭。在坐了半年冷板凳,一分鐘上場機會都沒有的情況下,張稀哲回到了國安。


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其實,張稀哲回到國安後,很多球迷發現,張稀哲還是漲球了。尤其是在比賽中身體和技術的運用更加合理。

所以,張稀哲留洋是對的,但平臺選擇的太糟糕了。如果他能去個德甲中下游球隊(就跟現在的武磊一樣),或者荷甲、葡超、俄超這樣的聯賽效力,絕對能夠站穩腳跟。其所給中國足球帶來的意義也就完全不一樣。

真正造成張稀哲狀態下滑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留洋的德國的失敗,確實對張稀哲的心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自己也說,跟德布勞內訓練後,自己覺得一輩子也比不過人家。從回到國安後,張稀哲就有一點“養生”的感覺了。而另一方面,國安從2016年開始進入了新老接替期,也就是重建期。扎切羅尼、何塞、謝峰三任教練,對於張稀哲的使用各不相同,張稀哲在後腰、前腰、邊前衛的位置上來回轉悠,他和奧古斯托始終無法兼容。這確實影響了他的進步。

疑問三:

“我並不清楚頌克拉辛為何屢次拒絕日本、德國的留洋合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選擇是成功的。那麼張稀哲呢?裡皮一直對他十分器重,銀狐上任後,每一場12強賽他都是首發。在中國隊陣中,有此待遇的還有馮瀟霆和張琳芃。在紅牌事件發生前,可以說他在國家隊和俱樂部,都是如日中天。這樣看來,難道是一張紅牌影響了他的生涯?這是疑點之三。”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前面已經提到了。裡皮回來的時候,並不是張稀哲狀態最好的時候。裡皮一開始選擇信任他,也是因為當時的局勢迫在眉睫。裡皮很欣賞張稀哲,所以對張稀哲委以重任。張稀哲在12強賽給武磊傳出過至少兩次單刀球,但武磊都沒踢進去。此後,12強賽就結束了。

等裡皮開始籌備亞洲盃的時候,已經進入了“恆大國家隊”的時期。“世界球星鄭智”的存在,讓張稀哲和蒿俊閔這兩個中國足壇技術最好的球員,長期淪為邊緣。因為中場已經有了“世界巨星”,就無法在安排同樣技術出色的球員,“世界巨星”身邊,需要的是綠葉,是能跑能搶的工兵。

回答了以上三個疑問,其實可以總結一下張稀哲至今的足球生涯:

19歲之前,他是中國足球的希望之一,他曾經被齊達內點名參加訓練營,他跟武磊齊名被認為是91年齡段的兩個天才。

19歲那年,他中超首次首發,只用了20分鐘就獨中兩元,這個天賦在蒿俊閔和黃博文之後無人能及,甚至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突破這樣的成就。

22歲那年,他破繭成蝶,單賽季打出進球和助攻“兩雙”的成績,一舉奠定了中國本土球員中最巔峰的成就,至今無人能夠企及。

23歲那年,他力壓孔卡拿下中超助攻王,他在中超聯賽已經成為本土球員中絕對的頂級球員。這個時候,頌克拉辛剛剛加盟蒙通聯,還只是泰國豪門的新人。

但張稀哲最好的光景,基本也就停留在了23歲。

24歲那年,張稀哲在德甲虛度了半年後回到中超。他給人最大的感覺有兩個,第一,壯了;第二,老了。

如果要總結張稀哲從24歲以後再也沒有什麼飛躍的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1.個人追求的目標下滑了,更看重在俱樂部賺錢持家,足球夢想越來越小了。

2.國安的新老接替重建期,張稀哲位置不穩定,沒有找到適合他的位置和打法。

3.國家隊進入了“官員時代”,在國安效力的張稀哲不屬於“集團內部”,他無法獲得信任,與國家隊若即若離。

4.奧古斯托、比埃拉等超級外援的存在,讓張稀哲失去了自己最擅長的位置,也放棄了一些自己最擅長的特點。

5.沒有比中超更強的平臺提供給他,張稀哲的技術意識就無法得到提升。

從這裡看出,張稀哲的職業生涯,如果用實況足球裡的一種球員屬性來定義,應該算是:早期持續型,或者是普通持續型。他不屬於“傷仲永”,但也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高度。其原因,除了自身的性格之外,確實也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一個金錢包裹的聯賽,一個官僚干預的國家隊,一個外援橫行的體系,還有碰到國安新老接替期的運氣。


張稀哲的“悲哀”與頌克拉辛的“幸運”,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現在的問題是,對於張稀哲來說,外界的環境並沒有什麼改變。聯賽仍舊是銅臭的,國家隊是更加官僚的,在俱樂部他還是遊離於超級外援之外的。而更可怕的是,在這種處境之下的,並不只是張稀哲一個人。

頌克拉辛能夠一步步成長,跟他沒有遇到這些亂七八糟的環境也有很大關係。至少,泰國足球是支持球員出國留洋的,泰國國家隊的名單也不是官員們圈定的,泰國俱樂部的戰術體系也不完全是圍繞著外援打造的。

張稀哲在足球場上的悲哀,可能在於,他不是個泰國人,如果是,以他的天賦來說,他在足球場上的成就可能會更高。

而頌克拉辛的幸運在於,他不是個中國人。否則,他根本不可能去踢球,教練會第一個把他刷下來。他也只能去演“土行孫”或者“武大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