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18年12月17日發佈的華為nova4?

極點全面屏,imx586,超廣角三攝、8+128,3099or3399,麒麟970、3750mah大電池……

這些詞兒我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都是耳熟能詳的了,我們不聊這個,我們說點別的,關於nova,關於華為手機產品線的制定,發展和持續演進的故事。

一、華為終端騰飛的起點——從運營商貼牌的ODM轉向自主研發的OBM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華為終端的總裁,餘承東先生,也就是我們所調侃的“大嘴總”,這位來自皖西大別山北麓,六安市曾經的五縣之一,以及四個貧困縣之一的霍邱縣的“泥腿子”老總,我的故鄉里出來的傳奇CEO。

如何評價2018年12月17日發佈的華為nova4?

餘承東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山窩窩裡飛出了金鳳凰”的故事,關於其事蹟,我相信關注這個圈子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瞭解,我們不說這個,我們單說他和華為手機的故事。

2012年,餘承東接手終端業務,定下了“放棄低端運營商貼牌,走自主品牌道路”的戰略方針,彼時,也正是小米開始騰飛的日子。

是的,2012年絕對算是中國手機廠商們開始騰飛的起點,這個起點裡發生了兩件事兒:

第一件是小米在1999價位站穩了腳跟,向世人宣佈,國產手機品牌也是可以做高端手機的,沒錯,那個時候的1999+價位,是算高端的。

另一件事兒則是華為從運營商定製貼牌走向自主品牌的開始,這是華為手機的起點,也是國產手機自主研發的起點,華為手機此後的系列成功,都可以從這個時候找到它最初的源頭。

根據IDC數據,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達到了創紀錄的5420萬臺,超越蘋果,成為世界第二:

如何評價2018年12月17日發佈的華為nova4?

這是華為的里程碑,更是國產手機從未有過的創紀錄的里程碑,華為達成這一成就有很多理由,這是無數華為人夜以繼日的奮鬥成績。

如果真的去論功行賞,在功勞簿上,設計、研發、生產、市場、營銷,乃至公關,都不會缺席,但其最初的起點便是那個“走自主研發道路”的決定了。

二、華為終端真正的騰飛——mate和P的pro系列的崛起

在餘承東接手華為終端之初,華為內部把其產品線劃分為了D系列、P系列、G系列和Y系列四大產品線,D代表高端,P代表青春時尚,G代表中端,Y負責入門。

2014年3月,華為在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WC)上發佈了其旗下年度旗艦D3,搭載海思麒麟920,6英寸1920*1080p分辨率大屏幕,1300w像素後置相機,500萬像素前置相機……

好吧,這個故事是我編的,它並沒有發生,但華為在半年後的9月發佈了mate7,也就是華為打開高端市場的傳奇產品,華為第一款真正擊穿輿論的產品:

如何評價2018年12月17日發佈的華為nova4?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款產品似乎不夠出色,但在當時,確實絕對的全明星,尤其是其2999的售價,更是讓市場沸騰,這比匆忙發佈D3似乎更有意義,夭折的D系列,卻孕育了華為手機真正的騰飛可能。

當華為mate20pro以5399的起售價引爆市場,並且被世人公認超越了三星note9,成為安卓機皇的時候,當初華為定下的那個高端的D系列才算是真正後繼有人了吧?

四年了,這個故事進行得有些漫長,但卻足夠精彩,足夠讓親歷這一過程的華為人和花粉滿意吧?

華為在2014年制定了“暫時放棄高端的D系列,努力打造中高端產品,待時機成熟,再進擊真正的高端市場”的策略。

顯然,這個策略是成功的,時至今日,P系列的當家產品已經由起售價4999的P20pro擔綱,而mate系列,mate20pro更是徹底引爆了5000+價位市場。

華為今年有兩個極耀眼的數字,一個是2.5個月,P20系列出貨600萬,一個是全年出貨兩億臺,如果說前者是屬於其旗艦的突破,那麼後者則是其多點開花的真正印證。

三、nova4——華為手機又一個全明星系列的真正崛起

在nova4發佈會上,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先生宣佈,華為手機2018年出貨量將超過2億臺,2019年的出貨量將達到2.3-2.5億臺,其超越三星成為世界第一不再是“餘大嘴”的一大“罪證”,而成為華為人能夠看得見的未來的可能了。

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華為發佈nova4,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而更有里程碑意義的是,華為nova4首發了“極點全面屏”,或者說是“打孔屏”,而這本應該是屬於P或者mate系列的福利,如mate10pro首發了“18:9全面屏”,P20pro首發了“劉海屏”,mate20首發了“水滴屏”。

如何評價2018年12月17日發佈的華為nova4?

Nova已經真正從華為的“中端產品線”成長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華為在mate、P和榮耀之外豎起的另一塊招牌了,而這,只是發生在了nova成立兩年零兩個半月之後。是的,2年零兩個半月,6500萬臺的銷量,而在一年前nova2s的發佈會上,這個數字還只是2000萬臺。

在nova4發佈會上,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先生宣佈,華為手機2018年出貨量將超過2億臺,2019年的出貨量將達到2.3-2.5億臺,其超越三星成為世界第一不再是“餘大嘴”的一大“罪證”,而成為華為人能夠看得見的未來的可能了,這裡面,nova系列功不可沒。

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華為發佈nova4,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而更有里程碑意義的是,華為nova4首發了“極點全面屏”,或者說是“打孔屏”,而這本應該是屬於P或者mate系列的福利,如mate10pro首發了“18:9全面屏”,P20pro首發了“劉海屏”,mate20首發了“水滴屏”。

Nova已經真正從華為的“中端產品線”成長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華為在mate、P和榮耀之外豎起的另一塊招牌了,而這,只是發生在了nova成立兩年零兩個半月之後。

華為終端的成長是一段傳奇的故事,但傳奇不應該只是屬於mvp和進擊功臣的,他同樣屬於守城的將士,和默默開拓疆土的兄弟部隊們。

諾基亞之後,三星取而代之,成為手機出貨量擔綱大佬,但其高端之路被蘋果狙擊,導致其全球第一的地位變得尷尬。

如果只是尷尬也就罷了,因為其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高端的S和note系列之上,導致其旗艦以下產品競爭力不足,被國產廠商們自下而上痛擊之,而今,三星應該感覺到痛了吧?

什麼樣的軍隊才是全面健康的軍隊?如何去打造一支能攻城,也能守城,既有尖刀,也有後盾的完整而強大的子弟兵?

對於華為來說,如果說mate和P是向上進擊的前鋒營,那麼nova就應該是守城和拓展疆土的中繼部隊了。

在nova4發佈會後何剛先生的專訪上,有人問了這麼一個問題,“我記得華為nova系列的售價一直是2000+價位,現在突然提升到了3000+,會不會太突兀?nova能撐得起3000+的售價麼?”

其實這個並不突兀,nova上升到3000+價位的根本原因是曾經2880的P和mate系列已經走到了4000+和5000+價位。

而伴隨著這個過程的,不只是其產品售價的提升,更多的是其硬件的飛速進步,mate和P系列的崛起是如此,nova系列的崛起同樣如此。

是的,我們確實看到了nova手機的起售價變成了3099,但我們更應該看到:

  • 這臺手機採用的是10nm製程工藝的麒麟970:
  • 和索尼合作研發的全新一代旗艦cmos——imx586,1/2英寸,4800萬像素,其規格超越了主流的imx380和imx363:
  • 採用了1600萬像素超廣角,這是目前華為的招牌,在國內競品裡,僅有vivo X23做到了;
  • 以及,首發了全新的打孔屏。
  • 以及,3750mah電池、7.7mm厚度、172g重量。

如果說這些是華為手機的特性,我並不驚訝,因為作為一家全球前三的手機廠商,在一些技術上領先是分內之事。

但這些特性出現在了nova,華為的P和mate之外的曾經的中端產品線上,這就讓人驚訝了,而今,我們還能說nova如三星的A系列一樣是中端產品嗎?我覺得不能了。

這大約就是nova4給予我們最大的震撼吧?

我們都知道,華為的主打賣點是相機,但在此之前,除了mate和P系列,即便是榮耀magic2,也因為其主攝不夠出彩而為人所詬病,nova系列自然也是如此。

而今,用上1/2英寸的imx586之後的nova4,大約也就對得起“華為手機拍照好”的名聲了吧?

如何評價2018年12月17日發佈的華為nova4?

當然,這臺手機依然有一些槽點,比如不支持NFC,比如SOC沒有選擇最新的麒麟980,比如第三顆相機是有些雞肋的200萬像素副攝而不是mate系列上的長焦鏡頭,比如沒有三防,比如沒有40w超級快充,比如沒有結構光……

但這些並不算槽點,對於一個品牌的產品陣列來說,差異化的本質是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如果你需要各方面都做得足夠好的產品,你可以選擇mate20 pro;如果你需要各方面都很好的產品,但預算不足,你可以選擇即將發佈的V20。

但如果你不是遊戲玩家,你的手機是日常使用,在意顏值,在意手感,在意拍照,自拍或者拍世界,你需要一臺好用一點兒的手機,但並太貴,這就是nova4所希望面對的的用戶群體,而這也恰恰是一個足夠大的需求特性。

以及,可能是目前華為產品線裡,最討好女性用戶的配色了吧:

如何評價2018年12月17日發佈的華為nova4?

在P20pro和這臺手機之間,你會選擇哪個?

這是發佈會結束,我回家後問我媳婦的問題。

必須是這個,我媳婦說。她的理由很簡單,這個好看,比P20pro好看,如此,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