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華為Nova系列可能首發極點屏?

華為nova新機(nova3s或者nova4)即將推出“邊緣打孔前置相機全面屏”或者“自拍極點全面屏”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網上已有真機圖爆出:

如何評價華為Nova系列可能首發極點屏?

當然,按照vivo喜歡截胡的尿性,在nova新機發布之前搶發也是有可能的,但無論如何,nova新機會是第一批採用這種設計的產品。

實際上,關於nova新機會“搞事情”這事兒並不算是新聞,因為華為某混跡於知乎手機板塊的不知名馬來老大多次匿名無意中透露過這事兒,但我依然沒有想到這個“搞事情”會是首發華為產品線“打孔全面屏”。

這件看起來很小的事兒,其所代表的或者說所預示的卻絕不是小事情,這會對華為nova系列產品、華為手機業務,乃至對整個國產手機市場的格局產生影響,且可能不是小影響,我們分而述之:

一、聊聊nova的前世今生

華為nova誕生於2016年9月1日,其前身是華為的G系列,nova是“新星”的意思,華為希望他如一顆新星般冉冉升起,但坊間卻有另一段說辭:

據說華為進軍歐洲的時候,G系列這名兒被LG懟過,LG覺得“華為,這啥玩意兒?這種loser也能跟我重名?”

華為一怒之下,直接把G系列改成了loser的諧音nova,你不是看不上我嗎?那我就改個loser的名字,然後用這個loser的系列幹掉你。

而今,這個願望基本實現了。

以上內容純屬杜撰,如有雷同,那肯定也是杜撰,但華為的G系列改名nova之後,其整個戰略定位確實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榮耀貼身小米,nova貼身OV,mate&P勾搭iS的說法就開始流傳了。

當然,如同當初餘承東說榮耀會幹掉小米讓人難以置信一樣,也沒人會真的相信nova有機會威脅到OV,直到nova3的發佈。

如何評價華為Nova系列可能首發極點屏?

nova3是nova的正名之作,970+6+128起售價2999,直接面對R15和X21,且不吃虧,nova3i則首發了麒麟710。

這種做法顯然是成功的,其首月國內出貨量達200萬臺。mate20發佈會期間在和華為內部交流過程中獲悉,華為今年能夠在全球各大主要市場取得突破,nova3功不可沒。

毫無疑問,nova系列在發佈兩年之後,已經成長為了華為的P、mate和榮耀之後的有一個巨頭系列。

nova3對OV主力的2500-3500價位段形成了衝擊,但這種衝擊並不夠大。

nova系列出生在了2016年秋天,那一年友商發佈了一款產品和開創了一個時代,對的,我說的是小米mix和全面屏,好了,我們可以聊OPPO&VIVO了。

二、OPPO&vivo,在全面屏道路上的速度與激情

小米mix開創了全面屏,可惜,小米在這波全面屏浪潮中並未收穫什麼,全面屏的創新紅利被華為和OV收割了,尤其是OV。

2017年六月,OPPO R11首發了驍龍660,這是高通自驍龍600之後真正靠譜的一款中高端SOC(以及一代神U卻黯然收場的驍龍835),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全明星,半年後,vivo首發了18:9的全面屏,第一次在主打系列上搶了OPPO的風頭。

小米所引領的全面屏浪潮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設計,如小米mix的下置前置相機全面屏,NEX的電動升降前置相機全面屏、find X的雙曲面屏全面屏、小米mix3的手動滑蓋全面屏和nubia X的雙屏全面屏。

全面屏全面屏全面屏……,這麼寫下來真累呀。這些創新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進地實現了全面屏,但由於其們為了實現全面屏做出了了諸多妥協而註定難以成為主流。

所以全面屏的主流演進路線應該是這樣的:

如何評價華為Nova系列可能首發極點屏?

這是一條被主流廠商們所認可的演進線路。

花絮:

三星:你說啥?

蘋果:你說啥?

魅族:你說啥?

三星:泥奏凱!

毫無疑問,這條演進路線的先行者是OPPO和vivo,當然,華為也不落後,mate10pro、P20pro、mate20是同時跟進的,但nova卻不夠快,nova2s和nova3都是如此。

在行業下行和中國手機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和大環境不景氣之後,如何說服消費者換掉手裡的手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全面屏的迭代,以實現差異化的外觀,這明顯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而這個迭代過程,產品相似不可怕,誰慢誰尷尬。

R11s僅比X20慢了一點點兒,就陷入了被動,R15被X20截衚衕樣如此。

所以,2018年在中國市場,vivo反超OPPO是有理由的。

但無論如何,在2500-3500的價位裡,OV肯定是絕對的主流玩家,其對全面屏演進的急速跟進得到了回報。

好了,繼續說“打孔全面屏”。

三、“打孔全面屏”——階段性的極致全面屏設計

前面說,在全面屏演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小眾的手機,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實現了更為激進的全面屏,但是為此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妥協妥協,比如厚度、比如重量、比如電池容量。

隨著主流全面屏的急速演進,當18:9到劉海屏到美人尖,前置相機的影響小的一定的程度的時候,那些激進的設計所體現出來的優勢越來越小,而由此做出的妥協則開始變得礙眼了起來。

尤其是隨著美人尖進入打孔屏,前置相機對於正面整體觀感的破壞小到了一定程度,這種礙眼就會讓消費者重新去反思,我真的不可以忍受正面屏幕的這麼一點點缺陷嗎?

以小米mix3為例,其滑蓋設計讓8.3mm厚度的機身裡只能塞進去3200mah電池,而如果採用打孔屏設計,則可能做到4200mah甚至更大的電池。

我們不考慮價格、設計和配置,單單比較3200mah電池+滑蓋全面屏和4200mah電池+打孔全面屏,你會選擇哪個?

最開始,我以為這種設計會是三星S10,後來覺得OV可能會跟進,又或者華為P30會這麼做。

但無論如何,我沒想到會是nova新機首發了。

四、nova3s or nova4?——也許能助力nova登上主流舞臺了!

2018年的華為終端無疑是耀眼的,是世界手機舞臺上絕對的全明星,拿不到mvp,但最快進步手機品牌獎是毫無疑問的,不同於蘋果的核彈攻擊、三星的機海戰術、或者oppo的渠道深耕和小米的價格戰,華為是軍團式作戰。

如其在全面屏演進過程中的產品迭代。

18:9時期,麥芒6和榮耀7X打頭陣,mate10系列樹立標杆,V10、nova2s快速跟進,然後全軍團快速切換。

劉海屏同樣如此,nova3i打頭陣,P20系列樹立標杆,榮耀10%nova3迅速根據,最後是全軍團切換。

水滴屏同樣如此。

整個過程的順序雖有微調,但節奏是一樣的,先以低端機喝點頭湯,然後旗艦機吃肉,麥芒6如此、nova3i如此,榮耀8Xmax依然如此,18:9的肉是給mate10系列吃的,劉海屏的肉是給P20吃的,水滴屏的肉則是給mate20吃的。

這其實很好理解,旗艦機,售價最高,利潤空間最大,賣得越多越好,其他機型得讓道。

但這一策略在2018年的秋天發生了改變,先是magic2迅速跟上980,有搶mate20飯吃的嫌疑,然後是nova新機首發了打孔全面屏,吃這口肉。

要知道mate20才剛剛發佈,P30的到來還有近5個月的時間。

nova新機在這個時候首發打孔屏就很有意思了。

當然,這有全面屏產業鏈快速迭代的原因,但無論如何,nova系列的地位是真的提上來了。

這是對內,對外,nova新機在打孔屏上領先了OV,至少不會落後,且大概率會繼續採用麒麟970,這款soc比驍龍845存在差距,但打驍龍670/710或者即將發佈的720/680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而如果華為更為激進一點兒,比如下放imx380或者採用imx363,比如6+128繼續定價2999起,那麼在OPPO和vivo核心的2500-3500價位段,就真的是戰鬥力十足了。考慮到各家驍龍8150新機最早於明年四月份上市,在這接下來的四個月裡,這款新機打的似乎不只是OV了,還包括小米8、mix3、一加6和魅族16系列吧?

這一場錯位,競爭對手們可能要睡不著覺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文章開頭說:這件看起來很小的事兒,其所代表的或者說所預示的卻絕不是小事情,這會對華為nova系列產品、華為手機業務,乃至對整個國產手機市場的格局產生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