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微信公開課張小龍的演講?我為你梳理了整晚金句

昨天開場沒有張小龍

沒想晚上人家偷偷給了一個驚喜

錯過微信公開課張小龍的演講?我為你梳理了整晚金句

原定2小時的演講

再加送2小時

爽歪歪

4個小時

3萬字的視頻

誠意滿滿

but

我知道有很多小夥伴

看的有點暈乎

特意為你們梳理了金句

▼▼▼


2019微信之夜,不負眾望,張小龍上場了。


錯過微信公開課張小龍的演講?我為你梳理了整晚金句

原定2小時的演講被拉長至4個多小時。張小龍笑談,上次這麼長的演講還是在騰訊內部,3個小時演講被拉長至8小時。

4個小時超長演講,微信之父到底說了什麼?


1. 今年這個時間點很特別。去年是七年之癢,今年是第八年。今年8月,微信的日登陸量超過了10億。對於一個做互聯網產品的人來說,這應該還是一個很值得慶祝的事情。

2. 微信7.0發佈之後,有1億人教我怎麼做產品,並且有8億人看不懂那句話。

3. 有一個朋友在朋友圈說,微信是互聯網圈的異類。我當時看到這句話,很驚訝,又很自豪。自豪的是,與眾不同一般是優秀的代名詞。驚訝的是,微信的與眾不同並不是想了一些特別的辦法去做不同,而是守住了產品的底線,就顯得與眾不同了。

4. 為什麼微信沒有開屏廣告?如果微信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每次都要撕下它臉上的廣告才能講話,就是這種感覺對吧。

5. 每一次大的改版都會帶來很多的不適應,特別是微信這樣10億用戶量級的產品。如果用戶投票,可能我們什麼都不能改了,那我們只會按照我們的專業判斷,往哪個方向改。也許他們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們適應以後也會接受。

6. 我特別慶幸,我們當時做了幾個看起來很正確的決定:第一,沒有批量導入手機通訊錄或者QQ的好友,而是需要用戶一個個挑選。第二,我們沒有在產品沒有驗證其能否自然增長的時候就去推廣它。這兩個事情做對後,雖然時間會花得長一點,但在它數據真正跑起來之後是健康的。

7. 微信的初心是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庸俗化的詞語,之前一直沒談過。我把它替換為原動力。微信的原動力有兩點。第一,做一個最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產品,是一個生活方式。第二,要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獲得該有的回報。

8. 為什麼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因為“一種”你會覺得很普通的一句話,“一個生活方式”有語法錯誤,但是你可能會覺得很特別,就會記住它。這不是品牌學,是我的直覺。

9. 微信在第二年發佈了公眾平臺,我們當時就在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當時覺得我們會取代短信,搶佔通訊的市場。那麼,怎麼通過信息填補服務通知的空白?怎麼在避免垃圾信息的同時,讓你需要的信息推送給你?我們希望是通過一種基於訂閱的關係。

從做公眾平臺開始,我們就在思考公眾平臺的出發點是什麼。如果沒有出發點,可能會覺得公眾平臺是一個流量分發的平臺。如果平臺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話,它可能是比較短視的,不會長久。所以,我們的目的是幫助真正擁有好服務的人觸達他的潛在用戶,讓用戶更容易連接到他們。這是互聯網帶來最大的目的。

10. 朋友圈從發佈到現在,好友越來越多,大家就會花更多時間看好友的內容,那麼微信是不是應該鼓勵用戶發更多的朋友圈,讓好友看更久時間的朋友圈?其實從微信第一年開始,用戶看朋友圈的時長沒有變過,平均每個用戶每天會花半個小時看朋友圈。

如果我們偏要讓用戶看更長時間的朋友圈,其實他們社交的效率就變低了。因此,我們不會把停留時長作為App有沒有價值的體現。

11. 最近廣州用戶開放了附近的餐廳的入口。微信的一部分是探索線下生活,雖然這一塊很曲折,但是這樣的嘗試會越來越多。在下一階段,我們會通過不同App嘗試和微信有某種關聯的其他服務形態,像微信讀書那樣。

12. 微信要開始面對下一個八年,新的挑戰。這個挑戰不是來自於對手,而是來自於用戶的變化。面對新的用戶時代、新的用戶需求,微信還是會像過去的微信那樣,堅持原動力,做最好的工具、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那麼相信再怎麼走也不會太偏。

13. 微信的夢想是,從個人角度來說,是成為每個用戶的朋友;從平臺角度來說,是建立一個讓創造者體現價值的市場。

錯過微信公開課張小龍的演講?我為你梳理了整晚金句


二、張小龍談產品

1. 什麼樣的產品是一個好的產品?是有很多用戶?讓人上癮?

對我自己來說,像我經歷了這麼多、老牌的產品經理是很少的。很多年前,當我們用蘋果手機,我們會研究蘋果為什麼能夠研究出那麼好的手機,後來發現蘋果的設計來源於博朗公司設計總監的十個設計原則:

1. 好的產品是有創意的2. 好的產品是有用的3. 好的產品是優美的4. 好的產品是容易使用的5. 好的產品是含蓄的,並不招搖的6. 好的產品是誠實的7. 好的產品經久不衰8. 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9. 好的產品不浪費太多資源10. 好的產品會盡可能少地體現它的設計,少即是多


2. 珍惜每一個突然來臨的想法,它可能就是一個靈感。可能上帝作為一個程序員,它編好了一段程序,在合適的時候,會把一個合適的想法放到你的腦袋裡去,但其實並不是你在這裡等就可以了。

3. 中國有十幾億的用戶,大部分用戶已經習慣了一種很糟糕的、被強迫的用戶體驗。比如開屏廣告、系統推送、營銷短信,用戶都會覺得是正常的。但這種感覺是不正常的。

4. 很多App的目標變成了爭奪用戶停留時長。這是違揹我的常識的。一個用戶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只有24小時,還要吃飯、睡覺。互聯網的使命是應該幫助人類提高效率,而不是消耗在你的App裡。

5. 一個產品需要團隊是有很強的共同認知,這樣的話打造出來的產品內在才是一致的。

錯過微信公開課張小龍的演講?我為你梳理了整晚金句


三、張小龍談小程序

1. 現在有很多公司推出了小程序平臺。很多公司來做是一個好事情,雖然大家都叫小程序、代碼接口都是一樣的,但我們也不擔心這樣的競爭。公司的性格、能力都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原動力也是不同的。

如果是希望藉助小程序做流量的生意,那我自己也不看好。因為讓自己好,不讓別人好的事情不會長久。如果其他人來做這個平臺,把流量作為價值,用小程序作為載體體現價值,那麼這種原動力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2. 很多人看不懂小程序為什麼要去中心化。如果中心化,我們自己做幾個小程序、小遊戲,變成頭部,就沒有其他開發者什麼事了。微信裡是不會有一箇中心,專門針對性地分發,幹掉你。我們對所有公司,包括我們投資的公司是一視同仁的。

3. 為什麼小程序是未來?因為App要下載,體驗並不好,網頁體驗也不好,對用戶不友好,所以說小程序才是未來。

4. 我記得特別清楚,在小程序發佈前的那天晚上,我們討論了小程序有哪幾種死法。

5. 即使到今天,小程序並不能說是非常的成功,但我認為它在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裡。因為不完善,我們要做的事情還特別多。在當年我們發佈小程序的時候,我們提到線下掃碼,線上通過搜索、社交來獲得小程序。而我們在搜索方面還做得不夠多。

6. 小程序正在完善評價體系,最好是好友曾經訪問過的評價,這也是微信團隊正在做的事情。

錯過微信公開課張小龍的演講?我為你梳理了整晚金句

四、張小龍談小遊戲

1. 小遊戲做到現在,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是挺不錯的。但針對這個結果,我個人不是特別滿意。因為離我的期望還有差距。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得到更多現金的回報,現在裡面真正高質量的原創小遊戲不是特別多,大部分小遊戲還是互相抄來抄去,一輪輪洗用戶流量。

2. 小遊戲的原動力是一個關於創意的平臺。我們理解的小遊戲和外界理解的小遊戲是不一致的。小遊戲不是把小型遊戲套一個小程序的殼就是小遊戲。小遊戲應該是一個體現創意的地方,不應該是所有人都在玩天天愛消除,而是一個創意的載體。

3. 我不希望看到小遊戲的收入又上漲了多少,而是有多少遊戲是關於創意的,讓人耳目一新,是那些沒有做過遊戲的人做的。我是用這種維度來衡量小遊戲平臺的成功,只有小遊戲平臺裡有各種各樣的創意,並且(開發者)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最大的。

1. 公眾號紅利從來不是我們考慮的範圍。

2. 公眾平臺是被自媒體用的最好的領域,雖然不是為大家準備的。

3. 公眾號在剛發佈的時候,有一個特別好的現象,70%-80%的閱讀來源是朋友圈。但是經過幾年後,可能用戶接觸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內容質量也沒有更高。

我們做了一次改版,發現數據沒有變好很多,但也沒有變差。我們認為,改版讓用戶閱讀效率更高了。但本質問題還是內容對用戶是不是有吸引力。我們發現,內容吸引力是需要被強化的。所以,好的內容才是根本。

4. 平臺的責任在於讓更多人產生優質內容,如果沒有,那一定是平臺做得不夠好,吸引力不夠大。

5. 鼓勵產生更多優質內容,是微信公眾平臺之後面臨的一個特別大的任務。對於內容形式,我們也會做一些嘗試,比如視頻化地展示這些內容。

6. 針對去年我們發佈的公眾號App,初衷是希望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每個人都可以寫文章,只不過我們後來沒能做到這點,沒能帶動更多人。但我覺得,這個方向仍然是平臺應該做的。

7. 微信早期,通過分享來閱讀的是大多數,自己去看的反而是少部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比例分配。

六、張小龍談社交

1. 微信能夠有十億用戶,本質上是因為它是社交工具。每個人對於社交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我這裡不解釋了,大家都自己理解吧。

2. 社交的起源沒有標準答案。我認為,社交的起源來自很久很久以前,如果人是個體,是沒有社交的。如果是群居的話,就有了社交。人在社交的時候,最大的訴求是不要被人排斥。所以就有了語言。那麼他說的話必須要體現價值,就是要吹牛逼,然後就會重視他。所以大家在發朋友圈的時候,都會挑一些很誇張的東西。

3. 我在知乎上提過一個問題,溝通的本質是什麼。後來,我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答案。溝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設強加給對方的過程。

你發朋友圈就是把自己的人設塞到所有微信好友腦袋裡去的過程。你的每條朋友圈都是精心挑選過的,都是對美化你有幫助的。

4. 很多人還會問一個問題,朋友圈為什麼只能發照片而不是文字。因為如果你需要推人設的話,用文字來寫一段很精美的文字,按照我的觀察,即使寫出來也是很不自然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通過一張照片來代表自己。

5. 我們在朋友圈裡看到的往往是對方最好的狀態,所有不好的狀態並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沒有一個工具來記錄每個人最真實的狀態。所以,我們做了一個新功能叫時刻視頻。

後來我們又把這個名字改了,現在叫做視頻動態。因為太多人把這個名字叫做即刻視頻了,這讓我們很難接受。

6. 朋友圈從發佈到現在,也有六七年了。有一個數據其實一直在增長,就是每天進入朋友圈的人數,到現在已經是7.5億人了。每個人每天進去十幾次,所以總數是100億次。朋友圈讓用戶每天在房子裡不用出門,就可以完成社交。

7. 朋友圈本質是開創了新的社交場所,不只是時間流,更像是一個廣場。你每天從廣場走過的時候,你會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廣場不同的地方,你可以在每個三五成群的地方停一下,聊幾句。或者不參與,到下一條朋友圈。等逛完了廣場,你會發現幾乎和所有朋友打了招呼。

朋友圈裡用戶還可以和好友、共同好友一起討論,是比單聊更豐富的一種社交體驗。當你花半小時把朋友圈看完後,你已經完成了當天線上的社交任務。這種高效率的社交工具,那當然很難離開它。

因為它是一個廣場,完全公開的廣場,如果你的好友越來越多,你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我們應該有一種新的方式,進行更放鬆的、沒有壓力的社交行為或自我表達行為。但這很矛盾,因為自己對自己說話是不可能獲得朋友的反饋,沒有社交上的好處。

8. 很多人問為什麼有三天可見。其實,這是微信裡用得最多的開關,有超過1億人設置了3天可見。所以對於產品來說,這也是合理的。這個開關會讓設置的人,更加勇敢地發朋友圈。

9. 如果重新來做遍朋友圈,我會把個人相冊和朋友圈分開來。個人相冊是私密的。

10. 未來大家可能會需要一個更輕鬆的社交工具,既可以更輕鬆、勇敢地表達自己,又能夠獲得社交的好處。這就是視頻動態要做的事情。

微信做視頻動態不是為了做視頻,而是希望做朋友圈之外的一種社交模式。即使沒有視頻,我們也可能會用照片去做。

七、張小龍談視頻動態

1. 我記得微博輸入框會有一個提示:你在想什麼。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如果記錄一件正在發生的時候,應該是在做什麼或者看到了什麼。但是在電腦上你是看不到這些的,只能是你在想什麼。

但是微信是一個手機App。所以,微信有搖一搖,但是電腦不會有搖一搖,因為你是搖不動電腦的。

2. 人是一個環境的反應器,你在什麼環境,就會有什麼反應。如果你在電腦前,你在電腦看到的、輸入的都是在電腦裡看到的東西。如果你拿著手機,那你在一個真實的環境,而不是想象出來的。你是在經歷,而不是回憶。

3. 微信的視頻動態是希望你能記錄下自己、真實世界和對真實世界的反應,這是你在電腦前做不到的。但是記錄真實世界是一個特別好的理想,但是很不現實,因為你不會用太多視頻來記錄。加入我們要做一個App,目的是記錄我的人生或者記錄真實世界,那這個App是做不起來的。

微信有分享能力,所以微信不會做視頻記錄,讓每個人只能看到自己的視頻。我們要做的是讓一個人記錄他正在經歷的東西,讓好友看到,並且應該不是和朋友圈類似的。

4. 為什麼發送視頻的按鈕不叫“發佈”,而叫“就這樣”?因為這個視頻確實不怎麼就發出來了。我們為了鼓勵用戶更勇敢地發,還需要好友點開頭像才能看到。

5. 目前用戶拍視頻動態的動力不太夠,但是讓大家有動力拍,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很難的事情。我們有足夠的耐心,通過後續的版本迭代打磨它。

八、張小龍談閱讀

1. 做閱讀是微信本身就有公眾號,希望用戶能夠看更多文章、更多精彩的文章,並不是衝著我們競品做的,而是為我們用戶做的。

2. 人的本性是不願意閱讀,不願意學習的。

3. 閱讀需要一個相對固定的、空閒的時間。訂閱號的紅點其實是無用的,因為當你看到紅點的時候,你可能在忙別的事情,沒有時間去看文章,但是你不喜歡看到有紅點在哪裡,所以會進去把紅點消掉再出來。

4. 看一看目前有兩個板塊,好看和精選。我們團隊向兩個方向嘗試,一個是社交方向,另一個是機器推薦方向,機器推薦嘗試了更長的時間。我給團隊一個建議,要麼降低內容底線,要麼做一款嚴肅閱讀產品。

5. 大部分人不願意學習新的知識,所以我們會嘗試社交推薦這條路。通過社交推薦來獲取信息,其實是最符合人性的。在現實裡,我們如果要獲得新的信息,一般不會是主動跑到圖書館或搜索網站搜索。相反,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是聽到周圍的人推薦而決定的。

如果做大眾閱讀產品,社交推薦可能有機會讓人人閱讀。因為本質上這是一種社交的延續。這一塊目前來看,和我們的預期比較符合,增長其實挺好的。

但因為這是社交的延續,你可能會選擇強化你人設的文章,而不是真正推薦的。不過我們不是很擔心這一點,因為你的微信好友關係很複雜的,反而你會看到不同圈層、不同地方的朋友推薦的文章,可能是興趣之外的,從而打開新興趣的窗口。

6. 一般用戶都很懶,不會主動屏蔽人。即使這個好友推薦的文章你不感興趣,你也會好奇周邊的世界在發生什麼。所以我認為很多人會繼續保留。

7. 朋友圈是一個人能看到的全世界。如果是社交推薦,這也代表了是用戶能看到的全部信息。

8. 好看現在是第一個版本,體驗很粗糙,確實很粗糙,因為它並不是原生代碼寫的,是一個web頁面。

9. 之前我說我不懂信息流,是被外界誤讀了。其實,我不喜歡業界給一些東西貼標籤。手機是很窄的東西,往下滑是看起來最方便的,那麼(照這種說法)朋友圈其實也是一個信息流。這只是一個展示的方式,我們要做的是用什麼合理的方式去展示信息。

九、張小龍談AI

1. 視頻動態的音樂是由AI提供的,和拍的視頻比較吻合的。這種AI識別的吻合度不是特別好的。因為當你拍馬路,並不是要馬路的音樂,而是要一種意向。

2. 微信的語音識別其實不使用第三方技術,而是微信內部團隊做的。我們投入語音識別的時候,業界對這塊還沒有特別大的關注。

3. 微信內部還在做一個功能……算了,我還是不說了,我要做一個稱職的職業經理人。

4. 我們目標不是要獲得更多用戶的點擊嗎?為什麼要想那麼多產品之外的東西?其實我們做的事情背後,都是有意義所在的。

有的時候我們在思考用戶的時候,我們總是認為用戶是一個陌生的人群,不是同一類人,但是在微信,我們提醒自己,自己就是用戶,。

5. 我很怕一句話被斷章取義去傳播,脫離了場景,是不太理性的。在內部分享上,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對用戶要有一種善良的態度,不是套路。

1. 有人一直問我,為什麼不提微信支付。因為不需要提到,說明這一塊已經做得很好了。

2. 在春節期間,企業微信用戶可以申請紅包封皮,並且紅包可以發給微信好友。

3. 發紅包開始變成一個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沒有情感化的一面。但是這是不對的,這個世界怎麼能用金錢來衡量?所以我們加了一些情感化的元素,比如放一個表情進去,體現自己的心意。

4. 近期,卡包會有一個改動。我們希望通過消費行為,自動關聯你和商店。

5. 微商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他基於現實中線下的社交關係獲得了人的背書,所以人在交易裡起了很大的作用。

6. 企業會希望把企業微信裡的人作為重要資源提供。企業微信未來的方向是讓每個員工都可以直接提供服務。

長期福利:私信回覆關鍵詞“一起學堂”可1元體驗微信群講課工具;免費試用裂變漲粉工具回覆關鍵詞“進群寶”;免費試用微信群管家回覆關鍵詞“社群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