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破產之日》危機重複發生 學會不停地懷疑和思考

《國家破產之日》危機重複發生 學會不停地懷疑和思考

看完電影回顧了韓國1997年金融危機的真實情況。

韓國的金融危機主要是自己作死,不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對韓國來說真的是金融改革的重大契機,是一次涅槃重生。

金融危機之前,韓國的金融機構都由政府控制,韓國企業都是資本驅動型,是依靠大量投資來進行競爭。韓國政府讓銀行給企業大量貸款。政企合一,天下無敵,韓國用錢堆出了三星、現代、LG這些巨無霸,在國際市場橫行無忌。

《國家破產之日》危機重複發生 學會不停地懷疑和思考

這時遇到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注重資本忽略了技術,一個是受到美國的貿易戰衝擊。

為了彌補技術缺陷,韓國從日本進口零部件和機械設備,因此對日本產生了巨大的貿易逆差。貿易戰之後韓國對美國也產生了大量貿易逆差。這為外匯儲備下降趨勢埋下伏筆。

另外,韓國人還喜歡賺快錢,大量資金進入了房地產和股市進行投機。

《國家破產之日》危機重複發生 學會不停地懷疑和思考

為了提高利潤,企業只好從銀行借更多的錢,而銀行的外債也很高,外債總額1100億美元,銀行外債700多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只有300億美元,相當於資不抵債,所以韓國在國際上很難借到錢了。國內企業投資不善,還不起錢,銀行壞賬不斷累積。

這時不少大型企業開始破產倒閉,包括影片中提到的韓寶集團,受牽連的銀行也岌岌可危。金融危機開始降臨。

簡單的說:金融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亂放貸,而不是影片中說的匯票質押貸款。

還有一點:金融危機最怕恐慌,如果真像影片中代表正義的金惠秀那樣公佈國家即將破產,那麼所有人都會拋售韓幣,匯率一瀉千里,情況更不可收拾。

韓國接受了IMF550億美元援助後,開始按照IMF的建議進行改革。

《國家破產之日》危機重複發生 學會不停地懷疑和思考

讓不符合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要求的銀行倒閉,或由國家注入資金,或讓外資銀行收購。在壞賬率已高達23%的情況下,政府出面半價購買大量不良資產。

韓國政府開始進行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提高授信限制,讓經營不佳的金融機構儘早破產,早死早投胎。

改革之後,韓國的匯率、利率、外儲、外債、股市都回歸正常。企業不再依賴銀行貸款,而是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募資。

韓國又是一條活龍了。

影片中還提供了另一個危機解決方案,就是拒絕IMF援助,而向其他國家貸款。這就幼稚了,IMF好歹還是中立機構,換成其他國家難道提供的條件能比IMF還好?

《國家破產之日》危機重複發生 學會不停地懷疑和思考

實際上,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馬來西亞就拒絕了IMF的貸款,但讓自己走向了閉關鎖國之路。

馬來西亞的對策是進行資本管制和財政擴張。馬來西亞下調匯率並實行固定匯率,禁止海外林吉特兌換,禁止外資出境一年,這招就是關門打狗,國外投資者的資本將大幅縮水,屬於耍流氓的做法。

此後,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速再也沒有回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