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快遞公司有多強?遍佈全球220個國家,一天就賺11億

隨著目前國內互聯網購物的興起和蓬勃發展,近年來,與之配套的快遞業也隨之一片繁榮。

在目前國內市場領域,順豐快遞和中通快遞無論是在訂單數量上還是總的營業額上,都佔據著中國整個快遞行業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但要說起國際市場,DHL才是真正的龍頭老大。2018年,DHL的總營業額已經達到了約4135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天收入達11億之多!而國內最強的順豐也只有其1/5,那麼DHL為何有如此強大的競爭能力?

全球最大快遞公司有多強?遍佈全球220個國家,一天就賺11億

不保有大量的固定資產

1969年,3名美國人創立了DHL,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主要服務的對象只是美國的西海岸和夏威夷。但是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DHL把發展的目標瞄準了全球貨運市場。

在50年的發展當中,DHL逐步成長,如今,DHL已經是一個遍及220多個國家,擁有120000個目的地中心的大型跨國物流公司了。

1972年,DHL的業務就開始向日本,新加坡,香港和澳大利亞發展。1979年,就打破了美國郵政對美國快遞業的壟斷地位。

全球最大快遞公司有多強?遍佈全球220個國家,一天就賺11億

隨後,DHL通過引進文字處理器和IBM公司的跟蹤系統,大幅度的提高了公司的業務處理水平,並隨後帶著新的技術進軍了法國,德國等歐洲市場,逐漸在布魯塞爾建立了整個歐洲的快遞集散中心。2000年時,DHL的營業額就達到了50億美元。成長為了一個大型地跨國公司。

如果回顧DHL的整個海外擴張思路,不難發現,不同聯邦捷運和UPS等這樣的快遞公司總是希望購買自己的飛機,DHL從來不去保留大批量的固定資產。

全球最大快遞公司有多強?遍佈全球220個國家,一天就賺11億

早在1990年時,DHL就與德國的漢莎航空,德國郵政和日本航空建立了戰略上的聯盟。通過與現有的大型航空公司合作,DHL一方面大幅度的節約了自己在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同時為這些具有相當實力的航空公司擴展了業務範圍,顯然是一種雙贏。實際上,只有在實在無法兼容現有的運輸網絡的情況下,DHL才會選擇自己建立運輸網絡。

而近年來,亞洲的經濟發展極具活力,DHL很早之前也選擇進軍了亞洲市場,並通過同樣的與現有系統合作的方式,佔據亞洲市場的份額。顯然,不保有大量資產,而是選擇和現有系統合作的思路在DHL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全球最大快遞公司有多強?遍佈全球220個國家,一天就賺11億

積極倡導節能減排

DHL的業務涉及快遞這樣一個四通八達,全球運送的物流網絡,其中要使用大量的交通工具。而根據數據,全球碳排放總量當中,交通運輸幾乎佔到了其中的五分之一。毫無疑問,在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活力的同時,DHL也帶了大量的碳排放問題。近年來,除了全球氣候大會對各國口頭上的施壓之外,綠色經濟的興起無疑也在行動上對DHL這樣的碳排放大戶展開了行動上的“討伐”。顯然,DHL如果不做改變,在不久的未來很有可能遭到倡導綠色能源的新快遞產業公司的重擊,那麼DHL又是如何應對的?

首先,DHL承認節能減排是大的趨勢,並率先承諾了減排目標:到2020年,DHL要以2007年為基礎減排三分之一。其次,DHL以實際的行動作出了改變:DHL公司此前設計出一種流線形的卡車,因為車身的阻力變小,可以減少10%的燃料。另外,DHL不斷考察新的能源。

全球最大快遞公司有多強?遍佈全球220個國家,一天就賺11億

在印度,已經有超過200輛快遞卡車用上了天然氣。而在日本,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甚至是自行車,都在DHL的運輸工具中佔到了相當的比例。而在支撐DHL跨國運輸的飛行工具上,DHL公司已經出臺了具體措施,計劃到2020年幫助與DHL合作的航空公司,將90%的貨運飛機更新為更加節油的新型飛機。同時DHL還在重新規劃路線,以便實現更優質的貨運方式。顯然,DHL認為,只有加入節能減排的大趨勢,才能讓DHL這樣的老牌公司利於不敗之地,如果不帶頭改變,終有一天會被淘汰。

不拒絕新技術

除了舊有的交通工具之外,目前的無人機貨運等也逐漸蓬勃興起。只不過,無人機貨運只能實現終端的運輸,但對於成本的節約和效率的提高還是顯而易見的。2013年,DHL公司就自己開發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無人機,他們都是同一類型的四旋翼小型飛機。討伐後來還開發了第三代無人機,能夠攜帶比自身還重的貨物。在這一方面,DHL目前顯然還會進行更新的探索。

全球最大快遞公司有多強?遍佈全球220個國家,一天就賺11億

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快遞業還有很大的經濟市場。目前,像DHL這樣的全球快遞業巨頭還佔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顯然,中國的快遞公司也應該放眼全球,不斷擴展全球業務。因此像DHL這樣的老牌,很多的成功經驗都是值得學習的,但究竟如何打造自己的特點,國內的快遞品牌們就需要不斷地探索了。

關鍵詞:快遞 順豐 中通 DHL 跨國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