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也燦爛》:雖然是墊底高中,他們的陽光卻讓人羨慕

《我的青春也燦爛》:雖然是墊底高中,他們的陽光卻讓人羨慕


網劇《我的青春也燦爛》是目前我看到過為數不多的產生於這個時期的校園青春劇,以往都是各種“傷痕”與“反思”主題。對於這個歷史時期青年人來說,大多數是屬於中庸的吧。90年代初期,高中生是一個處於潛流邊緣的群體,他們前面有知青上山下鄉的坎坷經歷,後面有先鋒前銳的思想光芒。我的印象裡,曾經有一位可愛的家教姐姐是70後,她們那屆學生對高中生涯不是那麼執著,反而一些可以包分配的中專對她們吸引力更大些,比如師範、護校、財會等等。

《我的青春也燦爛》:雖然是墊底高中,他們的陽光卻讓人羨慕

《我的青春也燦爛》講訴了:90年代初期,北京西四中學六個同學的成長經歷。在我的印象裡,90年代高中教育不像現在這麼普及化,它不僅門檻高,大學升學率也極低,沒考上大學的高中生接著回去念技校也算是一種常態思路。當然,那個年代畢業的大學生含金量更高一些。所以,劇中西四這樣的高中對高中生的價值形同雞肋,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班長、學霸和普通同學之間在成績上有著天壤之別!

當然,劇情並沒有著手改造學生的命運,比如主角開掛、附加技能、命運光環等等這些套路化的創作。它從本真的角度實現了人物立場的轉變,最經典的劇情線莫過於男主趙磊(朱嘉琦)和麗莉(夢秦飾)的情感經歷。麗莉出身于軍幹家庭,她面臨的是一條康莊大道,雖然考試出了一個小差導至致她去西四念高中,但她的成績三年後照樣可以去個不錯學校,這代表了當時知識分子家庭的優越性。同為知識分子家庭的姐姐,即使學習成績不好,也可以去央美那樣的名校唸書;而普通家庭孩子如果學習不好,只能去雅寶路練攤了。在這種環境下,所有人的命運是個固定模式,麗莉的幫助卻改變了四個人。

《我的青春也燦爛》:雖然是墊底高中,他們的陽光卻讓人羨慕

如果你看過這部劇,你會發現《我的青春也燦爛》是個寶藏青春劇。它的創作主題是普通人也有美好的青春回憶,只要你青春過便燦爛過。裡面看著好像是講幾個人的青春生活和愛情故事,但稍作細量就會發現視角仍然是跨時代的。比如,擅長跳霹靂舞的趙磊、學霸王波(焦睿飾)、半路明確了人生方向的張靜(徐言雨飾)、痞裡痞氣又愛文藝的藏茉莉(王美人飾),以及混混陳軍,這些人物的塑造在思想感情裡面還保存著現代的成分,特別是人生輸出上有一定的典型性。王波必然代表了中產階層人群,擅長學習,知道人生的方向,明確自己的未來;趙磊代表了喜歡追求潮流的小青年;張靜代表了家庭條件可以,天分普通,獲得穩定生活的一類人;藏茉莉從始至終都透露著北京大妞的傲嬌與酒脫,這種階層分佈和現在也是一樣的。

《我的青春也燦爛》:雖然是墊底高中,他們的陽光卻讓人羨慕

《我的青春也燦爛》有三個關鍵詞吸引我:“霹靂舞”、“紙條”、“朦朧體”。霹靂舞風靡到五線城市的時候叫“的士高”。我記得有一首歌叫《No Limited》歌詞開頭是“no,no,no”開頭,小鎮及以上的廣大青年對此旋律幾乎無人不知不人不曉,具有跨性國籍年齡等特點,它的廣泛度絕對比現在的《卡路里》還要嗨。“紙條”功能在學校的應用最廣泛,因為當時沒什麼“社交作案工具”,還沒有誕生QQ、微信。傳紙條成為一種無聲的交流工具,它有時候需要跨越一定空間距離,隔著幾排桌子,多個同學的傳遞,遠一點兩個對話者能從教室東邊到西邊,無論是傳紙條的或是被傳的都樂在其中,想想那個時候還是比較淳樸的。“朦朧體”也是記憶中的代表,好多告白、雞湯、靜好型的獨白都喜歡用朦朧體表達,北島、舒婷、顧城是當時較漢行的朦朧詩派,零售商喜歡把他們的句子印在日記本的封皮和內裡,本子通常非常暢銷。《我的青春也燦爛》劇中,男主和女主沒有一個接吻的鏡頭,沒有一個告白的鏡頭,這就是那種時代朦朧美的感覺。

《我的青春也燦爛》:雖然是墊底高中,他們的陽光卻讓人羨慕

這部劇用了時空穿插的方式,通過兩代人交流來原了90年代高中生青春情感。雖然耿樂和金巧巧都是和角色年齡感較接近的演員,我對朱嘉琦印象卻比較深。一方面,青春劇畢竟是需要顏值擔當,需要能夠支撐起劇情的視覺擔當;另一方面,朱嘉琦陽光俊秀的外表和清澈的眼神讓人喜歡。《我的青春也燦爛》的片尾沒有交代NICK真正的父親是誰,不過我想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它從細節處入手,細緻的窺探了了90年代初期青春力量的風貌,傳遞出了青春的躁動、期待、激情和思考,展現了時間流逝中的青春。看到這部劇是一個緣份,也讓我重新體驗了一個許久未見的真實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