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女皇宮:吳哥建築群中最精緻的寺廟,驚豔遊人


吳哥窟中大大小小的寺廟數不勝數,但其中有一座你必不能錯過的,那就是造工最為精緻,現存保留最為完好的一座寺廟——女皇宮,又譯斑蒂斯蕾,它又被稱作“吳哥古蹟明珠”。

女皇宮距離大無哥有21公里遠,離暹粒市區更遠,但因為它精緻的設計與雕刻,引很多遊客慕名而來,是一個大熱門的景點。要進入女皇宮,首先要經過如圖中的長廊,再經過荷花池。

女皇宮在吳哥窟建築群中,可以說是非常小巧精緻的設計,一個門口,我們成人都可能無法直立通過,所以在它在19世紀被法國人發現時,見到許多漂亮的女人雕像,以為是為某個女皇所建的,直接起名“女皇宮”,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如圖,不少遊客穿梭在女皇宮建築群中,都要彎腰經過,包括我,也是這樣彎腰經過的,可想而知,她是有多小巧。

女王宮建於公元967年,是當年羅真陀跋摩(Rajendravarman)王朝的國王,為了獎勵跟隨自己四十年,幫自己治理國家的國師,賜了他一塊土地,讓他為自己修建一個僻靜的唸經養老的寺廟。

這個國師很愛戴自己的國王和他們信佛的印度教女神,所以修了這個精緻漂亮的寺廟,獻給他的國王和女神,他自己也會在這裡靜坐、修養。

所以我們能見到,這是一座印度教寺廟,主要供奉的是印度教的溼婆神。建築很多牆都雕刻著有關於溼婆神的神話故事。

因為建築的雕刻都保存得相對完好,所以遊客可以通過牆上的浮雕見到印度教的很多神話故事。圖中為"諸神之王"-因陀羅騎著三頭大象,降下甘霖、解除民間乾旱的情形。

女皇宮是採用高棉特有的紅土建造,含有大量水分的紅土利於雕刻複雜細膩的圖案,建築建成後,經過風乾,就變得異常堅硬,即使現在脫色了,也能窺探出當時建築的色彩是何等的豔麗莊嚴。

仔細觀看,你會發現這些浮雕刀工非常流暢,繁複圓潤,線條纖巧柔美,加上高棉紅土本身的豔麗色彩,在所有吳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譽為"吳哥藝術之鑽"。

女皇宮的牆壁、立柱、門楣等建築表面幾乎都有密密麻麻,內容豐富的雕刻,充分展現了吳哥時期高超的雕刻功力,因此,它被封為柬埔寨三大聖廟之一,也是吳哥古蹟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緻的建築群之一。

仔細看這些雕刻內容,會發現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比如牆上的這個神獸,我一看就覺得很面熟,仔細一想,這不就很像我們古代那些大木門的門把,會有這些的鎮宅獸口吊一個銅環,讓我扣門和開門用的。

這些雕刻精細,即使過了幾個世紀,在這裡經受風吹雨打與時間的侵蝕,它的花紋依然清晰可見,只是給我們一種歷經繁華的滄桑與古老感,更添風味。

女皇宮雖然主供奉溼婆神,但那佈滿建築群各處的壁畫雕刻,除了描寫溼婆神的事蹟外,還有戰神-克里希納殺死暴君、猴王-蘇格發取得王位的神話等。

據說,國師建造女皇宮的主要目的是傳達印度教教義,所以建築群佈滿了印度教的神話故事。

女皇宮的佔地面積不大,建築群也不高,但由於它非常精密的佈局建築,栩栩如生的雕刻,還有保存相對較好的遺蹟,讓它在吳哥窟的眾多遺蹟中佔有非常突出的位置,更是來吳哥窟遊玩不可錯過的景點。想了解更多吳哥窟景點,歡迎關注我旅樂音,跟我一起旅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