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氣候帶之間自然生態環境的差異(下篇)

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蘇軾在62歲高齡之時被貶謫海南儋州。在謫居海南島的3年時間裡,蘇軾在海南傳播中原文化,開啟民智,並寫下了170多首詩詞。

不同氣候帶之間自然生態環境的差異(下篇)

這些詩詞,有些展現了“天涯海角”的奇異風光,有些描述了當地的自然景觀,有些則反映了當地漢黎百姓的生活。3年後貶歸,北渡瓊州海峽當晚,他寫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詩,回顧了在海南這一段九死一生的經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宋 ] 蘇 軾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雖是九死一生,但蘇軾並不悔恨,在他看來,這次被貶海南,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是一生中挺有意義的一段經歷。

不同氣候帶之間自然生態環境的差異(下篇)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遇赦北返的蘇軾遊覽鎮江金山寺,此時離其病逝僅兩個月。當蘇軾看著寺裡那幅“宋畫第一人”李公麟所畫得蘇東坡畫像時百感交集,寫下了《自題金山畫像》,其中有“聞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兩句,可見儋州在東坡居士心中的分量。

但為什麼蘇軾說海南是南荒之地呢?這是因為,古代把遠離中原政治、文化、經濟的南方廣大地區成為蠻夷之地。海南地處熱帶,四面環海,為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其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26℃,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在16℃以上),潮溼多雨(年均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四處都是毒蟲和瘴氣(古代指溼熱多雨的氣候),北方人多不習慣。

不同氣候帶之間自然生態環境的差異(下篇)

如今的海南自是不可同日而語,充足的熱量資源使海南四季溫暖,草木不凋,花果飄香,成為全國最大的熱帶作物基地,冬季果菜基底和全國著名的冬泳、避寒度假旅遊區……實在是令人流連忘返。

我國還有比較特殊的一類氣候——高山峽谷氣候。

1953年10月,毛澤東滿懷豪情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紅軍長征在四川走過的地方屬川西高原,現大渡河邊、夾金山脊、大雪山、千里岷山、紅原草地,都留下了不少紅軍長征遺蹟。川西高原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海拔從數百米到數千米,地勢伏大。

不同氣候帶之間自然生態環境的差異(下篇)

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騰,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特的高山峽谷氣候,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和寒帶。如大渡河谷,海拔1000米左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亞熱帶;夾金山、大雪山、岷山,海拔4000米以上,氣候寒冷,山頂終年積雪,為寒帶;紅原草地在川西北若爾改口地區的高原溼地,海拔3400~3800米,植被主要是藏嵩草、烏拉苔草、還韭菜等,形成草甸,狀同草地,為亞寒帶。

不同氣候帶之間自然生態環境的差異(下篇)

此外,我國還有高寒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等氣候類型。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有“世界屋脊”之稱,年平均氣溫低是其主要氣候特徵,屬高寒氣候,這裡不但有高寒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還是兼有沙漠、溼地及多種森林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熱帶雨林氣候以雲南的西雙版納為代表,優越的地理區位和氣候使這裡保留了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被譽為“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物種基金庫”。

不同氣候帶之間自然生態環境的差異(下篇)

詩詞中關於氣候方面的描述還有許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探幽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