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佳句,如何成詩(示例)?

這個太正常了,“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好的句子確實是在人社會活動或遊山玩水中靈犀一閃,就好像那些句子原本埋藏在那些生活的瑣碎之中,我們做的不過是發現了它,讓它瑰麗的本色得以重見天日。

偶得佳句,如何成詩(示例)?

至於這種靈感爆發時得到的句子是起句還是結句,因人而異。大部分人在吟哦詩句的時候會講究邏輯上的圓滿,所以一般得到的好句都是結句。

當我們有了命題作文的題目,一般都會知道如何發散衍生出整篇作品。那麼我們只有結句的時候,要如何才能補全前兩句,讓一首詩更加完整,甚至爆發出比光有兩句更高的衝擊呢?

絕句除了格式上要嚴格遵守平仄關係之外,在寫法上也有自己的要求。我們按照要求,即可大致完成絕句寫作,但是,精研,個人特色那就是每個作者的性格和修為的不同了。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倉促臨陣而作,大家不要要求太高,只是說明如何處理這種問題。比如過年站在高樓上看滿城煙火,自然想起柳亞子先生的《浣溪沙》中名句:“火樹銀花不夜天”,果然好句又應景,不如化用此句來做一首七絕。

偶得佳句,如何成詩(示例)?

這句詩的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知道結句補寫前兩句的意思,這句只能放在三四句,按照絕句的規則,第三句該是仄聲收尾,“不夜天”為“仄仄平”,平聲收尾,只能擺在七絕的最後一句。

通過平仄推導規律(如何推導,請關注看以前的文章,不贅述),我們得出整首七絕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以“天”字為韻腳,以平仄格式為限制,以絕句寫法為綱,我們補完全詩。

絕句寫法與律詩寫法大同小異,以“起承轉合”為綱,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但是尾句一般就不“合”,而是發散開去,為整首詩的意境留白或者昇華,不像律詩要回應首句。

我們根據整個意象“過年、煙火”,和上面的內容規則、平仄規則來寫詩:

煙火橘洲年

渚冷城空夜不眠,

長空星耀度華年。

潛龍暴起沙洲焰,

火樹銀花不夜天。

前兩句寫過年了,城空了,但是人們並不睡覺,守歲呢。因為咱們這裡是花炮之鄉,又是洲城,所以過年過節的時候洲上會有大型焰火表演。第三四句轉換情緒,寫橘洲上跨年的那一瞬間,煙花暴起,將整座城市映成了不夜天。

偶得佳句,如何成詩(示例)?

以上純屬舉例寫作,主要是解答初學者如何在平仄和內容上補齊七絕的問題。

實際在寫詩的創作過程中,講究的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可是並非人人都是大才高手,這篇文章只是舉例說明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並非建議大家如此寫詩。高手們繞道,不必噴。


​詩的內容,見仁見智。

倉促為之,難免粗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