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攜程這家公司,相信你一定很熟悉。應該說在國內的旅遊領域,攜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尤其在兼併了“去哪兒”之後更是穩坐第一。當然,攜程這家公司也出現過不少問題,曾經被消費者各種吐槽。總之,這肯定是一個你並不陌生的公司。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攜程這家公司有著非常神奇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對後人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發式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 攜程這家公司的重要歷史地位,以及創造這段奇蹟的四個人。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1、攜程奇蹟

說攜程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奇蹟,主要在於三個方面:

首先,和我們之前提到過的英特爾、蘋果、耐克這些公司不同,攜程是一個“命題作文”的產物。 所謂的命題作文,是說攜程涉及的旅遊領域,並不是創始人自己之前積累了很多年的專業所在,或是有著非常強烈的興趣,而更多是看到了互聯網發展的大潮,然後順勢而為創建的一家公司。

我們常說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但攜程好像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而且從1999年6月創立,到2003年1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攜程的上市之路僅僅用了四年。而且,這還是在互聯網的寒冬期做到的。 正因為這種“命題作文”式的成功,它們的經驗更值得我們借鑑。

第二點更有些神奇色彩,攜程的團隊接連打造了兩家成功的企業。 硅谷有一句話叫“一次是你運氣好,兩次才是真的實力。”說的就是,很多人由於時勢、運氣等等偶然因素,能做出一家很成功的公司,但他們自己都沒法重複自己的成就。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攜程的創始人卻做到了。攜程孵化的經濟酒店品牌如家,在攜程的聯合創始人季琦的帶領下,同樣是從2002年創立,再到2006年10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也是花了四年時間。八年做出兩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奇蹟了。

最後一點可能更值得敬佩。攜程的四位創始人:季琦、梁建章、範敏、沈南鵬,不但聚在一起做出了一家成功的公司,在公司成功之後的生活也非常精彩。

季琦後來又創辦了漢庭,到現在已經發展成國內領先的華住酒店集團了;梁建章創業成功之後去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了經濟學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Gary Becker,在人口學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範敏一直成功地帶領攜程成長,直到梁建章回來後重新擔任CEO執掌攜程;而沈南鵬則成為了中國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好的VC紅杉資本的中國區的掌門人。

這四位創業者,不僅做出了成功上市的企業,還以各種方式不斷為中國互聯網界做著貢獻,這是更值得敬佩和學習的。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圖為“攜程四君子”(左起:季琦、範敏、梁建章、沈南鵬)

2、組建超級團隊

所以,這四個人組成的到底是怎樣一個超級團隊,完成了如此不可思議的成就呢?接下來我們就講講攜程四位創始人的故事。

如果現在來看攜程的創始團隊,你會有兩個非常深的印象。 一是,這個團隊是真正的豪華陣容,每個創始人的背景都非常過硬;二是,這四個人在一起,產生了一種驚人的化學反應,促成了非常好的合作。

這種化學反應不是一種激情的、熱烈的、橫衝直撞的狀態,而是內斂的、彼此信任的、非常寬容和成熟的關係。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這正是攜程的四位創始人達到的境界。

我們來講講攜程早期創立的故事和這幾個人的背景,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發起這次創業旅程的是季琦和梁建章。1999年,互聯網熱潮席捲整個世界。和如今智能手機爆發之後出現的創業潮簡直一模一樣,不管是地鐵車廂、街頭巷尾還是酒吧茶館,你總能聽見大家要建個網站。季琦和梁建章也第一次有了做一個網站的想法。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季琦

背景上,季琦是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考到上海交通大學之後,他沒有走常規的職業路線,而是受到了當時經商潮流的感召,成為了一個賣電腦的專業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正是計算機在中國普及的開端。季琦抓住了這個機會,迅速成為了交大校園裡騎著三輪車拉著電腦送來送去的一員,很快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攢到了幾萬塊錢。

梁建章則不太需要通過賣電腦來獲得人生價值的實現。他從小就有一個著名的稱號:大頭神童。13歲那年他就利用電腦寫了一個作詩的程序,被上海電視臺報道;15歲的時候他跳過高中,直接進入復旦大學少年班。一年後他考入佐治亞理工學院學習計算機,很快就讀到了碩士。後來順利地進入了美國的甲骨文公司工作。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梁建章

如果你還記得之前講微軟公司團隊架構,你會發現早早就開始創業的季琦是那個開創者和行動者,而內斂、沉穩、理性又總愛用數字說話的梁建章是那個思想者。這兩個人雖然背景不同,但對一件事是有著高度的共識的。那就是互聯網最大的機會應該是在中國。

在有了創立一家網站的想法後,在那個風險投資還不盛行的時代,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應該再找一個有資金的人。這時候他們想起了一個共同好友,他是季琦的大學同屆,又和梁建章在美國相識。這個人就是,後來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投資人之一的沈南鵬。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沈南鵬

比起另外兩個人,沈南鵬的背景毫不遜色。他中學的時候就獲得過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後來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畢業後又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但很快他就覺得自己並沒有真正的數學天賦,更多是靠刻苦地做題和訓練取得成績。

於是沈南鵬很快從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系退學,不久後就出現在了耶魯大學的商學院裡。畢業之後,他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進入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從業者,在花旗銀行開啟了他傳奇的職業生涯。

沈南鵬在美國也早就感受到了互聯網來臨的大潮,所以當前面兩個人找到他的時候,他迅速就答應了一起創建公司的提議。於是,梁建章和季琦各出了20萬元,各佔股30%,沈南鵬出資60萬,佔股40%,攜程旅遊網就這麼成立了。

就像一個超級英雄團隊一樣,在季琦、梁建章和沈南鵬組隊之後,你覺得這個團隊還缺一個怎樣的拼圖呢?沒錯,他們當時也意識到了,雖然三個人性格和背景都非常互補,但團隊裡缺一個真正懂旅遊的人。

範敏就是他們的答案。1965年出生的他是四個人裡面年紀最大,也是最低調的。他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研究生畢業後加入了上海的老牌國企新亞集團,逐漸成長為新亞集團旗下上海大陸飯店的總經理。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範敏

一次偶然的機會,季琦聽說了範敏這個人,發現他交大畢業,做過旅行社,還在瑞士進修過酒店管理,覺得這就是他們要找的人。經過無數次的軟磨硬泡,範敏心裡的激情終於被喚醒,答應一起參與這次創業。

之所以要花如此的篇幅介紹每個人的背景,是因為這裡面有個很簡單但又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 很多時候加入一個好的團隊,和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可能比自己孤軍奮戰、稱王稱帝是更好的選擇。

在2015年互聯網創業非常火熱的時候,Facebook 的聯合創始人達斯汀·莫斯科維茨說過,現在創業界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由於拿錢太容易,所以很多一流人才都開始自立山頭,而不願意加入別人的公司。而這樣就減低了所有人創業成功的概率。

他在做投資的時候發現,現在的創業公司一號人物可能非常強,二號三號人物就差了一些,而四號五號人物往後往往就比較平庸了。反觀2004年成立的Facebook,前幾名員工都非常強,甚至之後吸引來的人比早期團隊還強。而從財務回報上看,即使你是第100個加入Facebook的人,獲得的財務回報都比自己非常辛苦地創業高的多得多。

所以, 找到屬於自己的團隊,和優秀的人一起抱團合作,很多時候也是提高成功概率的重要法則。

3、格局與心胸

當然,我們見過很多背景豪華,但合作卻非常失敗的創業團隊。攜程的這四位創始人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這四個人都有廣闊的格局和心胸。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有兩個很小的例子就能說明這一點。

如果你現在去問頂級的投資人和最好的創業者,他們都會告訴你一個道理:兼職創業是絕對不能成功的。但攜程恰恰違反了這個規律。

從1999年年中成立到2000年3月拿到第二筆450萬美元融資,這段時間,真正全職創業的只有季琦一個人,其他三個人都是兼職的身份。想想也能理解,當時沈南鵬正在國際投行運作著上億美元的項目,梁建章則在跨國公司擔任著高管,而範敏在國企裡有著穩定的工作與家庭生活。他們的機會成本都是相當大的,讓他們一下辭職有些不現實。

但季琦並沒有對這種情況太介意,而是心甘情願地擔任起了開路先鋒的責任。季琦說過: “對於他們來講,創業就是下海。而我自己就在‘海’裡,沒什麼可失去的。所以這個開路先鋒,就應該我來做。”

後來,公司走出了初創期,需要更加精細化管理的時候,季琦在2001年又自動讓位給了更加細膩、理性,更懂得現代企業管理的梁建章。而且2006年這樣的故事又發生了一次,梁建章主動隱退,範敏開始執掌攜程的帥印。

商業經典:攜程,創造奇蹟的團隊

可以說比起我們經常聽到的公司政治大戲,攜程每次關鍵性的權力更迭都顯得異常的平靜。而且,攜程也很早就開始了規範的企業管理:他們很早就建立了符合上市公司標準的薪酬委員會,還僱傭了大量的會計把公司的賬目做得非常清晰,同時合夥人之間的股權與利益也非常明確。可以說從上到下,攜程的成功像是設計出來的一次完美計劃。

其實,中國有很多比梁建章聰明的企業家、比季琦更勇猛的創業者、比沈南鵬更精明的投資人,或者比範敏擁有更多的體制內的資源與關係的管理者。但很少有人能聚在一起,形成過一個真正的“團隊”。

並且在這個團隊裡,不是依靠權威,而是依靠平等的夥伴關係和契約精神來共同協作,取得持續的成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才是一個創業公司能組建起來的最好的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