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眼見不一定為實,感覺不一定可靠


告訴孩子:眼見不一定為實,感覺不一定可靠

01

昨天晚上去接孩子,剛剛停好車,面前有一輛車倒車快速往我面前衝。

眼看越來越近,我著急按了幾下喇叭。可那輛車跟沒聽見一樣,還是繼續倒。尤其是它的車尾,還貼了一個“我是新手”的提示貼,我眼睜睜地看著這輛車尾上到處都是刮痕的車向我衝來,馬上判斷司機不可靠,聽到聲音,我知道,到底是捱到我的車了。

我生氣的長按了一下喇叭,覺得這個司機,為什麼聽到後面有喇叭聲,都不停下來看一看呢?

一想到自己大週末的要去修車,又要耽誤很多時間,這心裡的火,就開始“蹭蹭”往上冒。

那個司機是個小夥子,多半也是捱到了才發現後面有車。他趕緊下車,雙手合十,連連給我道歉。我生氣的問他:“我給你按喇叭,你咋不聽呢?”

他連聲說抱歉,很客氣地表達,先拍照吧,然後他把車挪開,看下現場的情況。

那天晚上天氣很冷,還飄著小雨。我有一瞬間,甚至開始責備自己,為什麼偏偏要今天,提前20分鐘來接孩子?

往常按時來,不在路邊停車等待,哪裡會有這些事兒?

總之,心裡面充滿沮喪和鬱悶。但是沒想到,當對方把車挪開的時候,居然真的只是捱到,輕輕捱到而已,肯定在最後的時刻,對方還是使勁踩了剎車的,因此,我的車才一點沒受傷。

看到車並沒有刮傷,我就主動說讓他離開,說只要沒事就行,讓他下次小心點。他連連道謝,接著一溜煙地上了車,很快就消失在雨夜裡。

我坐在車上等孩子的時候,突然對剛才自己不知道結果時,表現出的那種急躁,有一點不可理解。

按照我現在的性格,就算是發生了擦掛事故,也是很難得發脾氣的。為什麼我剛才會火大呢?

以前就算別人突然追尾,我也是讓對方處理好修車就可以了。怎麼自己今天又是按喇叭又是發脾氣說別人,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我的特點之一,就是善於反思和梳理情緒,包括平時自己寫文章,也是促使自己不斷去思考的一種方式。

我思考了一會,大概理清了自己的情緒變化的原因。就是眼睜睜地看著對方錯誤不停止,自己的提醒顯然又無能為力,先入為主的斷定,對方肯定給自己帶來麻煩了。這種自我失控的感覺,就會引起憤怒感。

而之前的追尾事故,是對方突然給自己帶來困擾,而自己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其實心裡是沒有設限的。這種情況反而會讓自己在出事後保持冷靜,也不會對著別人大吼大叫。

這件事兒讓我再次確信,不能太依賴於自己眼前看到的事物,先入為主地給出一個結論。

我們常常太相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最後發現,生活中很多誤會,都可能把自己當時看到的某一個片段或者聽到的某一個瞬間,當成事物的真相。

大概就是像我這樣的人太多了,喜歡先入為主,所以生活中才會有那麼多不必要的氣憤和衝突吧。

告訴孩子:眼見不一定為實,感覺不一定可靠

02

這也讓我聯想起了一件兒子的往事。幾年前,因為兒子還是剛剛轉學,到一個新環境中還比較畏懼。

有一天,放學接到他,他情緒很激動。喋喋不休的跟我說,那天發生的事。他說自己在學校裡丟了一支筆,斷定定是某個同學拿了。

我問他,有什麼理由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他回憶了一下平時交往的細節,這個筆之前這個同學借過用,很是喜歡。同學還說想買一支,可他媽媽拒絕了,說同學的筆太多了,沒有必要。這個同學還為此不高興。

我覺得這個理由並不充分,我說:“一隻好看又好用的筆,你喜歡其他孩子也喜歡,這不是很正常嗎?再說,這支筆你都用舊了,對別人來說,還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嗎?”

兒子想了想,還是堅持自己感覺不對勁。

為此,他還說了一個細節。“今天課間的時候,我喊那個同學一起玩,可他卻慌慌張張地跑了,還著急是去老師辦公室。”

兒子甚至覺得那個孩子的表情,都不自然。他越說越覺得這件事就像真的一樣,自己也很沮喪。

可當天晚上,一回到家,他就看見那隻橘色的鋼筆,靜靜的躺在他的書桌上。

原來真的只是他今天,忘記帶到學校了。兒子當時就很不好意思,告訴我:“

今天在心裡,怨恨這個同學了一天。那種感覺,我也極不舒服。幸好那個同學還不知道,要不然這場誤會,肯定就會失去一個朋友。”

03

可見,一旦把自己的偏見,當成對事物的認知標準,很有可能就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的《兔子坡》,無疑也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告訴孩子:眼見不一定為實,感覺不一定可靠

故事裡,住在兔子坡的小動物們,對即將搬來的一家人翹首以盼。之前,搬來的人家總是快速離開,這些需要依靠人類生活的小動物們,早就餓得奄奄一息。僅剩的兩家人對小動物們極其不友好,很多小動物生存無法繼續,都已經遷徙別處了。

不過,看起來這一次的新鄰居,似乎是想安心在這裡長久的生活,從最近他們搬來前的種種準備的跡象分析,這一家人還會種莊稼。

兔子坡一片荒蕪,急需舊貌換新顏。但如果新來的這一家人,如果也養一堆惡犬,並且對小動物們一點都不友善,那和現在兔子坡上剩下的兩家人,也沒什麼區別。

在小動物們複雜的心情中,這一家人入住了。他們沒有孩子,只養了一隻老的掉牙的貓。目前初次見面的印象,還看不出來,他們是不是友善?

不過從第一個小動物奔跑,差點撞上他們正開的車,他們緊急踩剎車救了這隻小動物。接著還在路邊立起了警示牌,提示過往車輛這裡會有小動物出沒,提醒大家減速。

就連此前所有人家,都想盡辦法的驅趕的鼴鼠,這家人居然對一隻意外受傷的鼴鼠也及時進行了幫助。

當大家都覺得這家人和以往的人類不一樣時,活潑的小兔子意外撲到了他們的車上,腿受了傷。他們把小兔子帶回家,就再也沒見兔子出來。

懷疑的氣氛開始在兔子坡瀰漫。兔爸爸和媽媽悲痛欲絕,小兔子的叔叔更是憤怒的天天詛咒。

認為這家人太偽善,在大家放鬆警惕後,開始對動物們下手,小兔子,多半早就被他們吃掉了。

整個兔子坡,隨著受傷小兔子的失蹤後,悲傷的氣氛開始蔓延。

直到不久後的仲夏夜,動物們這才心事重重,來到聚會的慣例日碰頭。

突然,大家驚奇的看到,受傷的小兔子,從那家人的住所,活蹦亂跳的衝出來。還帶著大家,一起去看這家新鄰居給大家準備的禮物。

原來,這家新鄰居在聖芳濟的塑像旁,掛著“大家吃個飽”的標語,擺滿了給動物們的豐盛食物。

小動物們很久沒有這麼歡樂了。它們開始用同樣的愛回饋了這家人。

它們小心翼翼的保護者這家的菜園,這家人的田地沒有遭到破壞,牆角沒有老鼠窩,養的小雞也沒有丟失……

這讓兔子坡其他兩戶人家,很是納悶。“為什麼自己嚴防死守、各種抵擋動物的兇器和設施都用了,還是難以抵擋小動物們的破壞?”

而這一家新鄰居,看似毫無作為,菜園不圍籬笆,不用鼠夾不放毒餌,什麼都沒有,卻沒有動物來碰那些蔬菜,就連一個腳印都沒有。

一個人疑惑:“難道他們的運氣就這麼好?”另一個人若有所思:“他們除了運氣,也許還有什麼別的因素。”

道理很簡單,時間會讓你感受到,人真正的樣子。

在小兔子消失的日子裡,動物們都在充滿傷感的猜忌,卻不知道受傷小兔子,得到這一家人更多的愛,朝夕相處中,小兔子都捨不得離開他們了……

講真,千萬別用各種預設去把周圍的一切想得太糟。而猜忌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痛苦與傷害。

我們太習慣於相信眼睛看到的東西,太相信片段帶給我們的真實感覺。忽略了重要的東西,很多時候,眼睛其實根本看不到。

共勉。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3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