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製造”又推精品 電視劇《有個地方叫馬蘭》火熱熒屏

“河北制造”又推精品 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火热荧屏

電視劇《有個地方叫馬蘭》劇照。 河北電影製片廠供圖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田恬)河北電視劇《有個地方叫馬蘭》近日在央視八套火熱播出。該劇自3月10日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上漲,連續幾天破1,更是在3月13日、14日、15日連續三天位列全國實時收視榜第一。該劇火熱熒屏,引起了業內人士和觀眾的關注和熱烈反響。

電視劇《有個地方叫馬蘭》項目自2015年啟動,歷時四年精心打磨,是“河北製造”又一精品力作。該劇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核試驗基地(馬蘭基地)開創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為背景,根據基地建設初期基本史實和馬蘭人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當年馬蘭基地指戰員、科技人員和他們的子女在大漠中工作、學習、生活,以及由此引發的傳奇經歷和情感故事,並以此記錄崢嶸歷史,弘揚“馬蘭精神”。

《有個地方叫馬蘭》的熱播與該劇想要展現給觀眾的“馬蘭精神”密不可分。劇中講述的“馬蘭人”的奮鬥故事與傳奇經歷,以及形成的“艱苦奮鬥幹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的精神力量,是該劇最想要觀眾感受到的“馬蘭精神”。此外,該劇總編劇白石、總導演黃山等主創人員嚴謹的創作態度,以及高度還原歷史的服化道等也是該劇火爆的另一個原因。劇中小演員們的服裝以劇中父母舊軍衣改成的小軍裝和條絨布服裝為主;使用的道具是當年馬蘭基地使用過的帳篷、子彈袋、醫療器械、科研設備等;演員的膚色是在戈壁灘上曬出的自然黑;演員的髮型,都嚴格迴歸當年的特徵,營造那個特殊年代的真實感。

“這是一部詮釋‘兩彈一星’精神的主旋律電視劇,是一部講小人物的接地氣電視劇,是一部靠真實故事、用真情實感來打動觀眾的電視劇,是一部小投入、大情懷、正能量的電視劇。”白石表示。

馬蘭這片土地也給劇中何玉山的扮演者宋運成留下了難忘記憶,宋運成坦言,這是他拍得最苦的一部戲。“我們最初拍在戈壁灘找水的戲,當時找水得走出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都很難找到。在那樣的艱苦環境下,一直是馬蘭精神支撐著,才能拍出那種戰天鬥地的感覺。”

著名編劇周振天認為,馬蘭的題材、劇本以及真實情懷是該劇成功的關鍵。劇中一段段情節構成一個個精彩感人的故事,客觀描述了當年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真正詮釋了“馬蘭精神”的含義。而不少當年曾在馬蘭生活過的觀眾,看到劇集,如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父母,又回憶起了曾經經歷。觀眾李新明是上世紀60年代跟著父母來到馬蘭基地的,他介紹說,剛開始生活比較艱苦,戰士住的是地窩子、帳篷。來隊探親的幹部家屬、年輕媳婦最好的待遇是住通信車。“如今到處是高樓,馬蘭的變化真是太大了。這些內容電視劇裡都有展現,引發了我們馬蘭人的共鳴。”

隨著電視劇的持續熱播,“馬蘭精神”無疑將會引起更多人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