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辣雞微信,我就是不用!」伴隨著劣評長大的微信,不知不覺已經8歲了。你還記得微信這8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嗎?你最想它上線什麼功能?

2011年1月21日,微信 1.0 for iPhone(測試版) 發佈。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微信 1.0 for iPhone(測試版) 來自微信官網

在剛過去不久的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提到有朋友說“在互聯網界,微信就是一個異類”,他驚訝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個好產品的底線,居然就與眾不同了。儘管微信從出生到現在遭到的吐槽依然不少,但它已經自成生態,成為“一個生活方式”。沒有改變的,是張小龍不斷提起的微信的初心和原動力:

• 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 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1

今天的成就

藏在八年的更新裡

2010年11月19日,微信項目正式啟動。截止目前,(以iOS版本為例)微信已經更新了大大小小共73個版本(根據微信官網整理得到的數據)。每一個版本對於微信和世界來說,都帶來了不一樣的改變。今天,我們根據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整理了微信發展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2011.5,微信2.0版本發佈,支持語音對話

2011年5月10日,在微信2.0版本中新增語音功能,微信稱之為“重新定義了對講機”。這個功能給了微信觸底反彈的機會,用戶增長曲線開始慢慢往上走。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2011.8,微信2.5版本發佈,新增“查看附近的人”

這個版本可以說是微信迅速起飛的奠基石,這種從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的方式,使得微信的用戶數迎來爆發式增長。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2011.10,微信3.0版本發佈,加入“搖一搖”和“漂流瓶”

微信3.0版本繼續發力陌生人社交,加入了“搖一搖”和“漂流瓶”。微信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找到同時在搖一搖的陌生人,現在“搖一搖”除了人還可以搖到歌曲和電視。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可惜的是,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的漂流瓶功能因涉嫌色情低俗於2018年11月30日晚間被暫時下線。

▎2012年4月,微信4.0版本發佈,朋友圈上線

2012年4月19日,突破1億用戶大關的微信決定將社交進行到底,在4.0版本中上線朋友圈,開啟社交平臺化嘗試。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據張小龍在今年1月9日微信公開課上公佈的數據:從發佈到現在,每天進去朋友圈的人數一直在增長,沒有停下來的勢頭。到現在每天有 7.5 億人進去朋友圈,平均每個人要看十幾次,所以每天的總量是

100 億次

▎2012年7月,微信4.2版本發佈,推出公眾賬號

根據微信的說法是在4.2版本推出了公眾賬號,但對自媒體影響最大的公眾平臺正式上線時間卻是2012年8月17號

公眾平臺的上線,可以說是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儘管在1月9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提到公眾平臺一開始不是為自媒體準備的,但卻是被自媒體用得最好的一個領域。

▎2013年8月,微信5.0版本發佈,微信支付上線

5.0 版本中,用戶綁定銀行卡,就能在公眾號、掃二維碼、App中實現一鍵支付,至此,微信開始連接商業,連接人與服務。此外,這個版本升級了掃一掃、表情商店和遊戲中心,一時之間全民都在玩經典的飛機大戰。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2014年9月,微信6.0版本發佈,支持在朋友圈發小視頻

在6.0版本中,用戶可以在聊天或發朋友圈時拍攝一段小視頻,微信首次迎來視頻時代。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2015年1月,微信6.1版本發佈,支持發微信紅包

在2015年1月19日更新的6.1 版本中,微信紅包功能上線。當年與與央視春晚的互動讓微信支付走上了第三方支付的高階。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2017年1月,微信6.5.3版本發佈,小程序正式上線

2017年1月9日零點,微信第一批小程序如約而至。

在6.0到6.5長達一年多的版本更新中,微信在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了優化更新,用完即走的小程序重新定義了微信作為連接工具的意義,肩負著微信連接線下的重任。

如果說公眾號改變了中國的媒體,那麼小程序則改變了中國的商業,公眾號+小程序,才是新媒體;小程序+公眾號,才是新商業。

▎2017年12月,微信6.6.1版本發佈,小遊戲上線

2017年12月28日,微信更新的 6.6.1 版本啟動頁面重點推薦了小遊戲「跳一跳」,至此拉開微信小遊戲的序幕。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儘管目前日活過千萬的小遊戲不少,但張小龍將小遊戲定義為一個關於創意的平臺,他希望小遊戲可以承載各式各樣的創意,而不僅僅是成為流量生意。

▎2018年12月,微信7.0.0版本發佈,時刻視頻上線

7.0.0版本中,微信整體UI進行了大改動,同時推出了時刻視頻(後改為視頻動態),公眾號的點贊也變成“好看”。

在公開課上,張小龍提到視頻動態是瞄準一個怎麼樣能夠很輕鬆的去表達自己,並且用輕鬆的方式參與到社交裡面去,視頻只是一個技術的載體。

至此,在這八年時間裡,微信現在月活量突破10億,從一個即時通訊工具變成了一個特有的生態。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2

八年裡

微信能有今天,當然不是偶然,說是厚積薄發也好,說是背靠大樹好乘涼也好,總之憑藉騰訊之前經營多年攢下的社交基因,微信推出之際就能在被“米聊”搶跑的情況下慢慢翻身,一步步封神。

2010年12月,雷軍的“米聊”率先上線,比11月剛剛寫郵件給Pony啟動微信項目的張小龍快了一個月。彼時,雷軍對這個緩衝期滿懷希望,只是微信來得比他想象的更快更猛。

對比當時已經有QQ這個成熟社交應用借鑑在前的騰訊,小米不過剛剛成立,這個創業團隊敢正面“抗住騰訊的進攻”已實屬不易,但要贏確是難比登天。雷軍也不是一棵樹上吊死的人,所以至2011年8月第一代小米手機面世,雷軍做出的取捨就明明白白了。

接著的兩三年,微信靠著附近的人、語音對講、朋友圈、公眾賬號等新功能,漸漸霸佔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已經初見後來巨獸的雛形。所以2013年相繼推出的“易信”和“來往”也沒有討到好。

2013年8月,丁磊帶著“易信”姍姍而來,這個網易和電信的合作產品在上線兩個月後就出現增速乏力的情況,並且再沒有起來的機會。而9月推出的“來往”,儘管有阿里深厚的經濟實力當靠山,又有巨大文娛流量的朋友圈做推廣,甚至馬雲親自上陣使用加安利,還是沒能後來居上,也沒能挽救來往走向衰落。

在多位大佬紛紛折戟之後,微信終於從一片廝殺中闖了出來,坐穩了社交領域的頭把交椅,並在之後的多年裡成為無數人仰望的高度。原本四平八穩的發展,被2018年年初一陣短視頻的風打斷了。

從無名之輩到短視頻頭部,2018年春節成就了抖音爆炸式的發展,一個假期漲了近3000萬日活,一舉超越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拉開了短視頻混戰元年的序幕。騰訊自然不會坐視它這樣做大,一年裡推出十多個短視頻App,開放多個渠道扶持微視,4億美元投資快手,

試圖遏制抖音的生長,只是目前的效果微乎其微。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儘管短視頻搶佔了不少用戶時間,但微信受到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巨大的,畢竟沒有人會為了短視頻而放棄微信。因此,雖然微信在短視頻方面觸了礁,但也絕不會翻船,而新一年,無疑,“視頻動態”將是微信更加著力的點。就像微果醬老黃所說:

微信生態終於擁有了原生的視頻土壤,無論在傳統媒體,還是PC、APP媒體年代,圖文和視頻都是並行的雙軌,各自繁榮,絕少交集。

2019年開年,三款社交App同天挑戰微信,將往日裡的明刀暗箭搬到了檯面上。

2019年1月15日,前快播創始人王欣發佈“馬桶MT”,今日頭條的抖音推出“多閃”,錘子科技老羅帶來“子彈短信”的升級版“聊天寶”,三家巨頭的社交產品包攬全天各時段的三場發佈會,引起了互聯網圈子的狂歡。這場夾擊以三家分享鏈接都被微信屏蔽落幕,而遊走灰色地帶的“馬桶MT”在如今監管嚴厲的大環境中水土不服,官網至今不可用。

微信8歲了,它被罵了8年


這三款社交軟件正面剛微信的勇氣值得鼓勵,社交市場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微信經此一役,毫髮未損,但或許能一定程度上想起多年前的社交大戰,重新拾回居安思危的心,畢竟微信已經在高位安坐8年了。

在互聯網世界裡,一個產品能堅持走八年,並不是容易的事。再回過頭來看,微信之所以成為微信,和張小龍提到的十個原則息息相關:

第一個原則是好的產品富有創意,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第二個是好的產品是有用的;第三個是好的產品是美的;第四個是好的產品是容易使用的;第五個是好的產品是很含蓄不招搖的;第六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誠實的;第七個是好的產品經久不衰,不會隨著時間而過時;第八個原則是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細節;第九個是它是環保的,不浪費任何資源的;第十個是儘可能少的設計,或者說少即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