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讓所有的孤單與寂寞,

都在這裡融化。


七年前,山田和夫的妻子被查出了癌症。去世前的兩三週,她突然對和夫說,“你能...繼續幫我做麵包嗎?”語氣猶疑,像是懇求。

她開的那家叫做“池袋朝霞”的麵包店,日本東京豐島區一帶的居民都知道。

裡面賣的都是手作麵包,雖然用的是自己鑽研出來的獨門秘方,但老闆娘經常會在麵包屋裡開課,教大家怎麼做出好吃的麵包。

小店的生意很好,人們卻發現這家店永遠會有,“哎,今天的麵包又沒賣完,不如分一點給你吧,明天也不能賣了”這樣的時刻——和夫的妻子,總是會多烤一點麵包,將它們分給街邊、車站的流浪漢。

溫柔的人,連善意也蓬蓬軟軟,散發著讓人心安的麥香。但自從她生病以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麵包了。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可是我做的不好,還是等你病好了,你自己來做吧。”就算和夫這麼說,還是沒有阻止妻子離去的腳步。

她給和夫留下了做麵包的秘方,然後就離開了和夫,離開了她的麵包屋。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她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和夫都一個人待在麵包屋。

不說話,也沒人可以說話。

以往一到夏天就讓他待不住的麵包房,再也飄不出小麥的香氣,也再也沒來過這麼多人。

直到有一天,妻子麵包課上的學生找了過來,“我可以再在這裡做麵包嗎?以前和您的妻子一起做麵包的那種快樂,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和夫這才意識到,妻子猶豫著要交付,才不僅僅是一個秘方。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2011年,和夫找到之前和妻子一起做麵包,一起分給流浪者的小團隊。小店重新熱鬧了起來,烤箱又重新有了體溫,一呼一吸。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原本身為流浪者的渡邊也加入了他們。

就算覺得自己這個外行做不好麵包,和夫還是會每週1次照著妻子留下來的配方進行麵包烤制。

“可以說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嗎?總之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渡邊笑起來,嘴角都快裂到耳朵根子了。

和夫和妻子一樣,從來沒想過要去解決這社會中存在的複雜難題,但他們在無形之中,卻好像給了很多人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在按部就班完成妻子遺願的同時,和夫發現自己漸漸有了快樂的能力。

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有了開兒童食堂念頭,“這麼大的房子自己一個人住,怎麼想都覺得有點浪費,如果開一家兒童食堂的話,她知道也會很開心的吧。”

延續妻子留下來的溫暖,是和夫想念她的方式。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那一間兩個人一起生活的房子,從此一放課就有小鬼頭蜂擁而來——“我吃完了,今天我是第一個吃完的!”“姐姐,我們一起畫畫好不好。”“今天我跑步的時候跌倒了,可是我都沒有哭哦”......

和周圍安靜的住宅區格格不入的,是這間屋子裡小孩子吵啊鬧啊的聲音。

屋外亮著暖暖的燈,大門半開,牆上還掛著一塊塗鴉的牌子:“要町あさやけ子ども食堂(要町朝霞兒童食堂)”。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要町あさやけ子ども食堂(要町朝霞兒童食堂)


每個月第一個和第三個星期三的下午5點半到7點,食堂準時開業。

300日元一頓的晚餐,有熱乎乎的米飯、味增湯,一大盤應季的蔬菜,還有孩子們最愛的水果。

第一次來也別害羞,只要你說出“我回來啦”這句暗號,就有一屋子的熱鬧等著你。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2013年食堂剛剛開業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人去。

和夫就常常站在自家門口,“阿誠,你媽媽今天要是趕不回來給你做飯,你就來爺爺這吃,有你愛的西瓜!”

在這條街住了幾十年,和夫知道年輕的夫妻忙於工作,小朋友沒辦法,往往只能在便利店隨便吃點什麼。要町這條街,單親媽媽也越來越多,每個人壓力都很大。

他想著也許自己的兒童食堂,能讓孩子們吃上一頓至少營養健康的晚餐,讓爸爸媽媽們安心。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要町朝霞兒童食堂”的發起人,山田和夫。


路過的人記住了和夫的微笑,

來兒童食堂的吃飯小孩和媽媽也漸漸多了起來。

矮矮的飯桌直接擱在榻榻米上,

大家就這麼盤腿坐著吃,

真的像在家裡一樣。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阿誠你媽媽說她今天不能回來做飯了,來食堂吃吧,小夥伴們早就來啦。”和夫站在門口喊住了往家走的阿誠。

阿誠踢足球踢得滿頭大汗,正準備回家被媽媽臭罵一頓,聽了和夫的話,尖叫一聲,屁顛屁顛跑了過去——一拉開門,鞋子塞滿了玄關。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喂,你好晚啊”,“阿誠你該不會又去踢球了吧”,“阿誠嘻嘻,我吃了你的水果”。

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的話,阿誠根本聽不清。看到最愛的水果被人吃掉了,他也一點都生氣不起來。

“我跟你們說哦,我沒有吹牛哦,今天我真的超強,所有的球都是我進的……”阿誠端著飯,一屁股擠在了桌子邊。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來兒童食堂吃飯的還有很多陌生的面孔。

這些人當中,有一個單身媽媽,她有兩個孩子,一個是上小學五年級的弟弟,還有一個是上初三的姐姐。因為離婚加上被公司辭退,她的收入銳減。為了支撐起這個家,43歲的媽媽從早到晚都在工作,也因為這樣的緣故,每週基本沒什麼機會和孩子們一起吃飯。

每天早上她出門前做好的飯,到了晚上的時候,早就冷冰冰了。

“怎麼樣都得撐下去吧,起碼為了孩子們上學的夢想。”媽媽說。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兒童食堂在13年12月8日推出的麵包套餐。


知道和夫的兒童食堂之後,三個人多了可以聚在一起吃飯的機會。“為我們的家庭聚餐,乾杯!”,媽媽端起味增湯,俏皮地眨了眨眼。

一口熱湯下肚,原來形容飯菜美味的詞,除了好吃,還有溫暖。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即便是陌生人,只要你不介意這裡的料理便宜不合胃口,要町朝霞兒童食堂就隨時歡迎你。

明明還是初次見面,和夫卻會像一個老朋友一樣迎接你——“晚上好,歡迎回來,今天人實在是太多了,只要哪裡有空你就選你自己喜歡的地方坐吧。”

這裡是開在很少被人知道的住宅區,來吃飯的大人和小孩卻越來越多。食堂從一開始的每次提供30份,到現在的70份。

操心的人也很多。和夫會不會撐不下去呀,這麼多要吃飯的嘴?他會不會忙不過來,那麼多調皮的小鬼頭?

於是有人從家鄉給他寄去蔬菜和水果。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有人專門跑去幫忙。

大學生、公司社員、專職媽媽......

兒童食堂廚房用具有限,

但煮湯又要佔用廚具很長時間,

住在附近的人就跑回家拿來自己的。

買菜、洗菜、切菜、煮飯,

大家都忙得開開心心。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志願者裡面有一位80多歲的奶奶,因為不太會和年輕人打交道,每次孫子來家裡玩,明明有好多話想說,到最後也只是兩人一起默默地看電視。

但在兒童食堂的志願者裡有年輕的大學生,作為“工作拍檔”,老奶奶和年輕人的聊天自然而然多了起來。

“哎呀,你這樣切不對啦”,“今天上課怎麼樣啊?”她的話變多了,臉上也常常帶著笑,不再像剛來的第一天那樣,在角落裡一聲不吭地擇著菜。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有時候70份晚餐已經賣完了,還不斷有人牽著孩子來到兒童食堂,“不好意思,請問還有座位嗎?”

來幫忙的媽媽裡面,有人的孩子和這位客人的孩子一邊大。於是她們放下剛剛拿起的筷子,圍起圍裙,重新進廚房開始忙活。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而另一邊在還算寬敞的客廳,孩子們偏偏喜歡把兩張小桌子拼在一張榻榻米上,7、8個人再圍著桌子吵吵鬧鬧做滿一圈。

“再來一碗,再來一碗。”最小的那個孩子還沒來得及扒完碗裡的最後一口飯,就跟著大家一起舉起了碗。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一頓熱飯,一份溫暖,300日元,不多不少剛剛好。

每到節日,兒童食堂還會細心準備特別菜單。好比去年聖誕節,來幫忙的叔叔阿姨換上了聖誕老人的服裝,端出一盤盤火雞,給每一個小朋友、大朋友發禮物。

“聖誕快樂!”再附送一個大大的暖暖的擁抱。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有的小朋友在食堂營業之前,

甚至會悄悄來到還在準備的廚房,

圍好頭巾和圍裙,想要學怎麼做菜。

和夫問她,為什麼要學呀,

去和他們一起玩不好嗎?

她說,“這樣下次媽媽忙的時候,

我就可以做給她吃了。”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還有小朋友吃飽了飯不肯走,

跑到二樓和哥哥姐姐們膩在一起畫畫。

“你為什麼畫了兩隻兔子,兩隻熊啊?”和夫問。

“因為要一起玩耍才不會孤單。”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原來不論年紀大小,大家都會害怕孤單。

但和夫卻說,“我啊,沒什麼能力去解決那些困擾大家的社會問題,我只想繼續開妻子的麵包店,還有這家兒童食堂,然後盡我所能,讓身邊的人不要感到太寂寞,就像她一直做的那樣。”

為了對亡妻的承諾,這日本人在家開了間食堂,一個月只營業兩次


是啊,

有什麼大不了的孤單,

是陪伴和熱飯解決不了的呢?

有什麼大不了的難過,

是善意和快樂無法逾越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