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中歐班列(渝新歐)書寫新時代壯麗篇章

數不清多少日夜裡,伴隨著汽笛長鳴,一趟又一趟中歐班列(渝新歐)緩緩地從起點站沙坪壩區團結村車站出發,開赴它的目的地德國。車上,滿載著來自重慶和全國各地的通訊產品、高精尖機械設備、筆電產品……

助力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中歐班列(渝新歐)書寫新時代壯麗篇章

在過去的2018年裡,這個往復於重慶和歐洲的班列一共開行了1442班次,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憑祥、綏芬河……都能看見中歐班列(渝新歐)飛馳而過的場景。

在一直以向東開放為主的中國,中歐班列(渝新歐)開闢出東西雙向開放的新思路,改寫了中國的對外開放版圖。而隨著渝新歐班列的常態化運營,重慶先後爭取獲批了國家鐵路一類口岸、進口整車口岸等,助推我市由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向內陸國際物流樞紐的轉變,形成航空、鐵路、內河港3個交通樞紐、3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3個保稅監管區“三個三合一”的開放平臺。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步伐,隨著渝新歐班列滾滾的車輪和轟鳴的汽笛聲,加速奔馳。

貨物品類覆蓋多個行業

附加值更高

除了地圖上不斷增加的圓點和線路,一組三年來的統計數據,最能體現中歐班列(渝新歐)的最大變化:2016年,去278班次,回142班次;2017年,去406班次,回257班次;2018年,去714班次,回728班次。

2018年,中歐班列(渝新歐)第一次回程班列數超過了去程班列數。這說明中國和歐洲,重慶和歐洲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進一步趨向平衡,實現了良性的互來互往。隱藏在這組數據背後的,是中歐班列車廂裡所裝載的貨物變化。

過去,班列運送的貨物大多是主要服務重慶IT基地的電子智能終端產品。現在,已經發展到服務社會更廣大的生產和貿易企業,貨源結構也更加高附加值。

現在,貨源有了汽車整車及零配件、機械產品、咖啡豆、工藝工業用品、服裝、日用品……

而中歐班列(渝新歐)的主要大客戶及貨代企業也呈現出了多樣化。同時,渝新歐國際郵包運輸已實現常態化運行,重慶成為全國唯一鐵路國際郵包的集散分撥中心,這也象徵著多年來鐵路禁止運郵的這一規則正式被改寫。

除了深耕整車、跨境電商等領域運輸之外,西部物流園還積極探索冷鏈運輸,已成功運輸藥品、肉類等,藉助多品種貨物通過鐵路運輸來發現並克服在鐵路方面的壁壘,進而推進重慶鐵路口岸建設。

在中歐班列(渝新歐)上,還推進了安智貿升級版“關鐵通”項目,首次將安全智能鎖運用到中歐班列國際段監管,實現中哈海關之間的智能監管合作。渝新歐自主研發的電子鎖及保溫箱也讓班列實現了全年365天不間斷且全程可視化安全運行。

今年實載率

將力爭達到百分之百

2018年,中歐班列(渝新歐)的實載率已經超過了90%,而在今年,這個數字將力爭達到100%。

實載率的增加直接意味著來往貨物的豐富。渝新歐將通過科學合理的設置運輸價格,進一步夯實跨境電商、國際郵包、冷鏈運輸等運輸模式,實現這一目標。

龐大的貨物量首先需要的就是足夠的倉儲能力,對此,渝新歐公司將加快戰略佈局,提升沿線運營話語權。隨著漢堡、莫斯科、明斯克、華沙以及越南等新開行班列的成熟,在現有大量貨源的支撐下,擇機在俄羅斯、波蘭、越南等地區建立新的分撥中心及辦事處及海外集結倉。

除此之外,還將在保障主線路班列運行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大力開拓新線路,擴大以重慶出發,多點擴散的運輸網絡,進一步深挖以重慶為樞紐中心的渝新歐國際物流大通道的聚集和輻射作用;積極推進鐵空、空鐵、鐵水運輸在內的多式聯運,著重開發“陸海新通道”貨源;拓展業務模式,以中歐鐵路主線為基礎,發展東南亞,日韓跨境業務模式,大力開發伊朗、土耳其等中東歐及中東亞等鐵路線路貨源。

中歐班列(渝新歐)作為重慶市擴大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綜合平臺,未來將繼續以“暢通道、提質量、降成本、拓領域”為目標,依託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大力發展國際多式聯運,擴大境內外分撥中心佈局,加強建設渝新歐集採平臺,堅持創新突破環保綠色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滿足重慶產業集群發展需要,助力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促進渝新歐沿線經貿往來,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建設。(沙坪壩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