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曆史的點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如果說珠寶行業在這40年中從蹣跚學步走向萬里長征,那其間一定發生了不少故事。

這篇文章梳理於星城祖母綠董事長孫泉生(後文稱孫老師)的回憶,讓我們能從一位見證者那裡,窺探到歷史的些許樣貌。

【1978年】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收入逐漸提高,在首飾的購買上,人們從一開始買價格親民的銀飾逐漸到買更貴重的黃金戒指、耳環、項鍊等。

珠寶曆史的點滴

黃金項鍊

【80年代末】

當時的市場上主要還是以銷售金銀首飾為主,但也逐漸地出現鑲嵌珠寶的首飾。

珠寶曆史的點滴

黃金首飾

【1991年】

這一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簡稱寶協)成立,在由寶協正式策劃珠寶展之前,小規模的展銷會已經冒出苗頭,比如在中國地質博物館樓上,珠寶商們像擺攤一樣組成小市場,但當時展出的珠寶檔次都比較低,以玉石為主。

星城祖母綠第一次參加展銷會時,是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當時的展廳已經有了劃分,分成了東廳西廳,展商雖然沒有過百,但已經初具規模。

珠寶曆史的點滴

中國地質博物館

【90年代初】

據孫老師回憶,當時珠寶行業內的記者請他談一談中國珠寶市場的狀況時,他說了三個詞:“起步晚”、“發展快”、“無限大”,具體是指,中國的珠寶市場起步雖然晚,但在短短几年裡,中國的珠寶市場已經走過了國外市場的4個階段,即銀製品——金製品——鑲嵌低檔寶石——鑲嵌高檔寶石,另外,由於中國人有喜歡玉器的傳統,未來中國的珠寶市場將會充滿前景、市場無限大。

【1992年】

這一年,孫老師和臺灣商人計劃合作在北京辦鑲嵌廠,他們發現,當在北方找工人還比較困難的時候,廣東、福建、廣西已經有合資辦廠。那時鑲嵌的寶石主要有紫水晶、石榴石、橄欖石、尖晶石,價格低到幾塊錢一克拉,高到三四十塊錢一克拉。

珠寶曆史的點滴

簡單的紫水晶耳飾

【90年代初】

雖然改革開放已有十餘年了,但大眾對祖母綠的瞭解仍非常少,孫老師還記得當時寫的第一篇祖母綠科普文章名為《祖母綠不是奶奶綠》,因為人們在第一次聽到祖母綠的名字都很困惑,以為只有上了年紀才戴,可見當時人們對祖母綠知之甚少。

珠寶曆史的點滴

孫老師撰寫的其他文章

【90年代末】

這時,不同於最初簡單的展銷會,攤位上逐漸出現了紅寶石、藍寶石,這與80年代在山東昌樂等地發現藍寶石礦床有些關係,但當時銷售的藍寶石顏色發灰、質量比較差。

另外,展銷會上也開始有商人從泰國進口質量比較低的紅藍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生意火熱。價格上,這些紅藍寶主要在幾百塊錢一克拉到上千元一克拉。

和紅藍寶類似,當時的祖母綠,便宜的有一兩百塊錢一克拉,質量好的上千元一克拉。如果是克數較大且質量很好的祖母綠,大概兩三百美金一克拉,如果和現在比起來,價錢竟相差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珠寶曆史的點滴

山東昌樂藍寶石

【20世紀末21世紀初】

鑽石在一線城市興起,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鑽石的4C分級標準,也不像現在一樣追求克拉鑽,但如果能買個鑲嵌有一二十分鑽石的戒指或吊墜就顯得風光了。

與此同時,祖母綠是名貴寶石這件事漸漸被人們瞭解,當時有去新馬泰旅行的觀光客們買回祖母綠首飾,結果經孫老師鑑定是合成祖母綠,那所謂的英文證書上寫著natural,顧客便以為是天然祖母綠,如果當時他們能細看下去,就會發現證書上面寫的是以天然祖母綠為原料的實驗室合成品。不僅在國外,當時我們國家也有這樣合成祖母綠的工廠,比如在廣西桂林。

珠寶曆史的點滴

顯微鏡下,水熱法合成祖母的特徵

【炒作熱潮】

中國人雖然對珠寶的接觸越來越多,但在購買時從眾心理卻比較強,有的商家就會利用這種心理,大力地宣傳甚至是炒作某一個品種,但實際上這類寶石的資源相對豐富,並不能值到炒作價值的高度,如碧璽、南紅。

相比寶石炒作能讓人們迅速地接受一種新的珠寶品種,人們認識和接受祖母綠的節奏卻比較慢,這是因為它資源稀缺、價值高,而且人們對祖母綠知識及文化還不瞭解,直至今日,也有不少人認為祖母綠、認為珠寶行業的水很深,但其實客觀的認識和實踐只需要我們冷靜踏出第一步,就會發現沒那麼複雜。

1990年起,星城祖母綠致力於祖母綠寶石及文化在中國的推廣傳播工作。

40年珠寶營銷經驗的人員、美國寶石學院(GIA)專業寶石學家、英國皇家寶石學院(F.G.A)鑑定師,共同對產品嚴格把關。

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