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票房破45億 盜版電影猖獗警示產權保護【申論熱點】

流浪地球票房破45億 盜版電影猖獗警示產權保護【申論熱點】

背景:流浪地球票房破45億,《流浪地球》於2019春節期間上映,贏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然而,當觀眾們還在討論“硬科幻”“想象力”“未來感”等話題時,一些盜版《流浪地球》的在線資源開始氾濫,叫賣者甚至低至1元出售,而正在熱映的多部影片打包出售也不超過2元。《流浪地球》一時間淪為“盜版地球”。對此,國家版權局就《流浪地球》等8部影片發佈了版權保護預警,要求網絡服務商、電商網站及應用程序商店加快處理侵權內容及鏈接。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提出觀點]

如今電影被盜版已成為普遍現象,盜版風暴不僅傷害了製作方的利益與積極性,而且凸顯了保護電影等文化產品版權的重要性與急迫性。這啟示我們,文化產品,保護好製作版權意味著激勵創作、鼓勵創新,才能用好的作品吸引人、服務人;好的文化產品,只有讓更多人接觸到、感受到、體會到,才能釋放出良好的社會效益。

[原因分析]

《流浪地球》被盜版有兩個因素不容忽視:一是盜版電影資源的低成本與產業鏈,二是春節檔電影票價上浮。換言之,影片更容易被盜錄併發布,一些消費者不願意花高價走進電影院,讓盜版更有了市場。

“利益”是催動盜版行為屢禁不止的關鍵所在。根據相關技術分析,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盜版資源往往是偷拍的結果,雖然質量比較差,但也能滿足一些人的需求。同時,從上游拷貝片源到下游分發,影片盜版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成本不高、收益不菲,即便存在一定風險,也有人會鋌而走險,甚至有賣家認為“沒風險,不會被追究版權責任”。面對此現象,電影版權保護尚存在法規不全、監管不嚴、懲治不力等短板。

[參考對策]

一是通過立法、執法、監管、嚴懲等手段,斬斷盜版的利益鏈條,才能有效保障製作者的產權,營造健康的文化環境。

二是要從價格端入手,在合理空間內降低觀影門檻。以2019年春節檔為例,一些院線提高票價,甚至有的翻了一番,一旦超出消費者成本預期,他們就失去了進電影院的動力,從而觀看需求在某種程度上轉移到了網絡資源上。從這個意義上說,票價上漲應尊重市場規律,盲目“賭”定觀眾需求的溢價行為往往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