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用股票換購ETF漸成潮流:減持新套路還是另有盤算?

金證券記者 張賀

3月12日,三七互娛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吳緒順已將持有的公司股份2120萬股換購成銀華MSCI中國ETF基金份額。換購完成後,銀華MSCI中國ETF進入基金建倉期,建倉期滿後基金上市,吳緒順可按規則進行買賣、申購和贖回。3月13日,中興通訊也拋出了控股股東欲以持股換購ETF的公告。

持股換購ETF漸成趨勢。業內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股東換購大多是減持的新套路,但也不排除部分國資換購另有深意。

上市公司助力ETF發行

去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參與ETF份額換購的公告開始增加,近期更有加速之勢。

2018年9月4日,大豪科技、啟明星辰公告稱股東計劃參與中信建投中證北京50ETF網下股票認購;去年11、12月,協鑫集成、橫店東磁、金科文化、福斯特大股東宣佈參與認購南華中證杭州灣ETF基金份額;今年3月12日,三七互娛公告控股股東之一吳緒順已將持有的2120萬股(佔總股本1%)換購成銀華MSCI中國ETF基金份額;3月13日,中興通訊公告稱,控股股東中興新通訊有限公司擬以其持有的不超過4192.67萬股公司A股股份(佔總股本1%)認購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份額......

“發行期是換購ETF的唯一時機,發行期之後,投資者必須用一籃子股票申購ETF份額。上市公司將在ETF發行和份額大戰中起到越來越關鍵的作用。”滬上某公募基金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說,去年ETF份額大增,其中有500多億元來自上市公司股東的股份換購。他表示,基金公司發行ETF產品時希望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參與份額換購,甚至會發行特定的ETF用於換購,“這是個雙贏的事,對基金來說發行規模上去了,對股東和上市公司來說,換購沒有減持那麼赤裸裸,可以說是優化資產配置,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也能儘量控制對二級市場股價的衝擊。”

以中興通訊為例,《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控股股東中興新通訊有限公司將以其持有的不超過4192.67萬股A股股份認購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份額,同時披露自公告日起15個交易日後6個月內,在任意連續90個自然日內集中競價減持公司股份(含本次基金份額認購所減持的公司股份)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以公告當晚股價計算,4192.67萬股對應市值超過12億元。而基金髮行公告顯示,工銀滬深300ETF定於2月11日至4月12日發售,若募集規模為100億元,則這筆換購佔比高達12%。

受到地方國資委的青睞

《金證券》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近期市場轉暖,基金公司收到不少上市公司股東關於ETF換購的諮詢。因為換購對投資者的心理衝擊不如直接減持,股東在二級市場逐步賣出ETF時不需要每次都公告,而且節省交易費用。但從實際情況看,三七互娛和中興通訊發佈換購公告後,股價均重挫。

除了單純作為減持平臺外,區域性主題ETF受到不少地方國資委的青睞,有望在後期異軍突起。

“2016年匯添富基金髮行的中證上海國企ETF,開啟了地方國資委旗下上市公司股東換購ETF份額的先河。”北京某券商人士表示,上海市國資委全資控股的上海城投和久事集團此前分別將其所持有的上港集團和交運股份的部分股份換購上海國企ETF份額。在打造了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兩大國資流動平臺後,上海國企ETF將成為上海國資流動平臺的一種新形式。

記者注意到,目前此類ETF還有中信建投中證北京50ETF、南華中證杭州灣區ETF等。

“國資流動平臺的功能應該多樣,相應的形式也應該創新。國際集團和國盛集團更多是從國資監管和運營的角度所打造,而中證上海國企ETF可以看做是一種更加市場化的國資流動平臺,有利於加強市值管理,對於國資的保值增值大有裨益。”北京券商人士對記者分析,後期會有更多的國企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股份換購國企ETF份額的形式參與到打造國資流動平臺的過程中來,尤其是區域性主題ETF。

上述公募基金人士則認為,ETF作為在交易所交易、公開透明的指數基金,具備類似國有運營公司“平臺型、持股型”的特點,在搭建資本對接國企改革方面是理想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