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喊您來領任務啦!廣東AI規劃工作這樣推進

小科喊您來領任務啦!廣東AI規劃工作這樣推進

親們還記得去年發佈《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嗎?《規劃》對廣東AI佈局作出了安排,具體落實《規劃》又應該怎麼做?

近日,《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發佈,親們就跟小科一起來看看《規劃》重點任務是什麼,工作內容又有怎麼的具體安排吧。

《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1加強前沿與應用基礎理論研究

積極推進深度學習理論研究,深入推進類腦智能計算理論研究,積極推動混合增強智能理論發展,加強群體智能理論研究,前瞻佈局量子智能計算理論研究,大力支持跨學科探索研究。

2突破應用關鍵技術瓶頸

加大跨媒體感知、跨媒體分析推理、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投入力度,突破應用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3加強數據支撐共性技術攻關

面向優勢產業和通用應用場景,積極開展數據標籤與標註標準化技術攻關。

重點突破數據智能學習技術的無監督學習、綜合深度推理等,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認知計算模型。

積極發展數據引擎與數據服務技術,重點突破數據深度搜索、數據深度加工和數據交互核心技術,實現多場景下對數據專業化需求的智能提取和輸出。

4大力推動關鍵部件和系統研發

重點突破高能效、可重構類腦計算芯片技術,加強神經元芯片、類腦芯片等高端芯片自主研發和應用。

大力發展智能傳感器,重點突破具有計算成像功能的類腦視覺傳感器技術,推進微機電系統、高性能光纖等高端新型傳感器研發,支持面向垂直應用場景的專用人工智能傳感器的研發和應用。

推進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高效能類腦神經網絡架構和硬件系統研發,支持圍繞智能機器人、智能手機、智能安防、無人駕駛系統等領域開展開源軟硬件系統、中間件、編譯庫等技術研發,加快推動基於雲端生態體系的核心架構設計和應用系統研發推廣。

5打造若干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支持騰訊加快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支持科大訊飛加快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構建智能無人系統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建設智能製造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推動智能家居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建設智能海工製造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6推進深度學習計算服務平臺建設

加快建設一批深度學習計算服務平臺,強化對超級計算、交互式計算等高性能計算研究。

發揮中國科學院雲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等大型雲計算服務平臺作用,強化算法和技術研究,為高校、企業等開展研發創新活動提供數據存儲、算法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

建設面向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公共計算平臺,強化對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算法及大數據處理等方面的研究,搭建滿足重點場景的計算集群。

7推進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建設

佈局建設一批大數據人工智能開源軟件基礎平臺、人工智能雲服務平臺、新型多元智能傳感器件與集成平臺和基於人工智能硬件的新產品設計平臺、基於人工智能的工業雲算法平臺。

支持開源開發平臺、開放技術網絡和開源社區建設。

支持無人機、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等行業龍頭企業創建開源開放服務平臺。

8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創建一批國家級或省級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公共技術創新平臺。

面向全球精準引進一批人工智能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科研中心、實驗室等國際高端研發機構,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研究中心等平臺載體。

組建廣東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9推進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加快建設一批技術轉移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人工智能專業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平臺。

加快推進高質量人工智能海量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和雲服務平臺建設。

在若干領域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智庫。

加強公共安全和服務機構建設,重點開展視頻檢索、圖像及語音識別等跨媒體感知融合技術研究及應用。

10加快多場景應用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產品、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無人駕駛運載設備、智能製造、智慧政府、智能物流、智能教育、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能安防、智慧農業、軍民融合等領域的深入應用。

11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園區蓬勃發展

培育建設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園區,

廣州重點建設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黃埔智能裝備價值創新園、番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價值創新園;

深圳重點建設龍華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深圳灣科技生態園;

珠海重點建設無人船科技港及海上測試場、珠海智慧產業園、國機機器人科技園;

東莞重點建設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海灣新區、京東都市人工智能產業新城;

佛山重點建設禪南順創新集聚區;

惠州市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區;

韶關重點建設韶關科技新城;

汕尾重點建設汕尾高新區;

肇慶重點建設肇慶高新區、肇慶新區。

12打造人工智能小鎮

在智能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無人機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人工智能項目,集聚一批創新型企業和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形成良好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

13推動人工智能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全球領軍企業和品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開展獨角獸培育計劃,有條件地市制定培育人工智能優勢企業評價標準,鼓勵企業掛牌上市,鼓勵企業開展全球併購。

14孵化人工智能創新創業企業

推進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孵化培育和發展人工智能創業企業。

支持有條件的地市搭建人工智能領域新型創業服務機構。

支持有條件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建設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化眾創空間,構建開源開放平臺,孵化一批人工智能創業企業。

15引進具有創新活力的龍頭企業

支持全球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在廣東設立人工智能創新機構,推動企業在廣東建立區域總部、創新中心、孵化基地和“雙創”平臺。

支持有條件的地市編制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重點招商項目庫,靶向選取招商對象,策劃引進一批高端人工智能產業項目和龍頭企業。

堅持省市聯合、部門聯動,協同推進重點項目簽約落地。

16加強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發展

推動廣東與先進國家和地區開展科技合作。

吸引國外人工智能領先企業、高校在廣東建立區域總部或功能性機構。

支持廣東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加快全球佈局,對外開展兼併收購、股權投資等活動。

加強與海外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合作,設立一批海外研發機構、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

支持舉辦人工智能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活動,優化申辦會議流程等各項手續。

17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共創共贏

積極引導粵港澳三地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科研力量圍繞高級機器學習、量子智能計算等關鍵核心領域加強研究合作,推進基礎理論聯合創新。

依託國家、粵港澳三地重大科技項目以及粵港聯合創新資助計劃,組織實施人工智能重大技術、產業化項目。

鼓勵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國際合作團隊、粵港澳合作團隊、重點實驗室或研發中心、具有領軍人才的團隊聯合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科技人文交流、聯合實驗室共建、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合作行動,積極構建科技創新共同體。

18促進省際創新要素協同聯動

支持廣東各創新主體與各省市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圍繞人工智能重點領域,共建研發機構、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載體,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到廣東落地轉化。

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國內優勢企業到廣東佈局人工智能生產力,鼓勵省內人工智能企業與百度、阿里等國內人工智能領先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產品開發等合作。

19提升基礎配套服務能力

大力推進人工智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智能化網絡基礎設備建設,統籌建設產業發展、技術研發、公共服務等領域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高效能計算基礎設施等。

20加快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完善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政策,建立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打破信息孤島。

引導公共服務機構開放數據,搭建綜合性基礎數據資源庫和共享服務平臺,推進公共服務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向社會開放。

推動政務數據率先開放,在廣州、深圳等地區開展改革試點,推進其他地區政務數據的有序開放。

引導人工智能行業龍頭企業或行業協會,建設各類行業數據平臺、知識圖譜開放共享平臺等。

建立數據共享交換監管制度,強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在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共享交換。

21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引導作用,引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社會資本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力度。

拓寬人工智能企業的融資渠道,優化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科技貸款、科技保險、科技租賃等融資方式,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融資體系。

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開發更多支持人工智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22構建標準規範和知識產權體系

建立健全廣東人工智能行業標準體系,加強人工智能數據標準體系研究,引導龍頭企業參與或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鼓勵企業採用先進標準,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並開展相關活動,推動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在國內外示範應用。

強化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在圖像識別、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物聯網等重點領域建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專利協同運用。

23健全法規和安全監管體系

加強人工智能法制保障、隱私和產權保護、信息安全以及倫理道德研究,建立倫理與風險審查機制,探索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地方法規和倫理道德框架。

開展與人工智能應用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加快制定相關安全管理法規。

加強人工智能對安全和保密領域影響的研究和評估,構建人工智能安全監測預警機制。

建立公開透明的人工智能監管體系,加強對人工智能產品開發、成果應用等的全流程監管,推動人工智能行業和企業自律。

24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省市聯動和溝通交流,建立由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廣東人工智能協同推進機制,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各項工作。

推進人工智能智庫建設,支持智庫開展人工智能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研究,對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重大決策提供諮詢評估。

25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對接國家“1+N”人工智能項目,加大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在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發揮政策性基金的引導作用,支持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和項目。

積極承辦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競賽、高峰論壇和國際會議,利用廣交會、高交會等大型活動和各類媒體,宣傳廣東人工智能產業投資環境和政策措施。

開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動。

26集聚高端人才

制定人工智能專項引才計劃。

建立全球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數據庫,柔性引才,開闢人才綠色通道。

培育人工智能青年領軍人才和科學家,培養複合型人才和團隊。

支持高校設立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引導人工智能學科建設。

27優化空間佈局

大力引進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高端資源。

加強人工智能產業空間統籌佈局,形成廣州、深圳、珠海為核心,以東莞、佛山、惠州為重點區域,以其他地市特色發展為重要節點的區域發展格局。

打造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構建特色突出、產業互補、區域協同、共創共享的人工智能發展新業態。

28加強試點建設

組織開展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和應用試點,推動人工智能成果轉化、重大產品集成創新和示範應用。

支持有條件的高新區、特色小鎮實施一批人工智能特色示範項目。

通過試點先行、示範引領,總結推廣可複製的好經驗和好做法,推進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