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文旅融合,創贏未來”——第五屆旅遊創業創新高峰論壇

溫馨提示:本文總計14845字,需38分鐘閱讀時間。

Report

Greatseed

非遺星球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當文化和旅遊聯繫在一起,到底能夠產生怎樣的火花?當文化和旅遊聯繫在一起,對於旅遊創業創新又有怎樣的發展?2018年12月16日,以“文旅融合,創贏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旅遊創業創新高峰論壇在北京聯合大學再次起航,為文旅事業發展提供思路。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本次峰會由亞太旅遊聯合會指導,中關村智慧旅遊創新協會及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聯合主辦,北京觀光休閒農業行業協會、南開大學MTA教育中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MTA/MBA教育中心等協辦,由任我遊(廈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特別支持,Greatseed非遺星球提供獨家視頻直播,旅遊創業創新研究院等提供協同支持。

本屆高峰論壇分為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兩個板塊,論壇氣氛熱烈,觀點與視角相互碰撞,從與會嘉賓到觀眾,都在分享間有所得、有所思。整整一天的乾貨滿滿。

因篇幅有限,星球君擷取其中的精華部分與大家分享。

主題演講

嘉賓致辭

嚴旭陽

峰會主辦方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是中國第一所旅遊本科院校,1978年創建,到今年正好是40年,是伴隨改革開放而生。今天論壇的主題“創業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進入到新常態,要穩增長、調結構、轉動力,在這樣一個非常關鍵的歷史時期的非常重要的方向。旅遊又是經濟發展中充滿活力的一個領域,所以這非常符合當今中國在現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非常重要的命題。

如何才能把握未來?需要我們具有批判性思維,需要有創新性思維,需要有獨到的眼光,有獨立的分析。這樣一種眼光和分析怎麼來?通過這樣的峰會,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嘉賓共同激盪思想,共同形成對未來發展的一些描繪和構想。在這個基礎之上,旅遊的創新創業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嘉賓致辭

張德欣

主辦方:中關村智慧旅遊創新協會會長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從2013年到2018年,我一直在旅遊行業關注旅遊的創業和創新,六年當中我們做了九件事:

1.一個組織。我們做了一個社團,專注於旅遊行業的創業和創新。分成兩個階段:2013-2015是中國旅遊創+協會,而在之後正式註冊了民政的中關村智慧旅遊創新協會。

2.一個智庫。建立一個旅遊創業創新研究院民間智庫,依託於這個智庫做了一些相關科研研究和產學研結合的工作。

3.一個叢書。擁有一套叢書《中國旅遊創業創新智慧叢書》,目前在旅遊行業或在整個行業裡唯一以旅遊創業創新為主題和內核的叢書,既包括每年一度的藍皮書,也包括以旅遊案例為主的旅遊創業啟示錄,相信對正在旅遊創業的人有啟發和思考。

4.一個雙創大賽——中國青年旅遊創業設計大賽,上一週在威海市南海新區正式落下帷幕,通過大賽方式能夠發動全國青年或大學生的力量,為地方旅遊經濟發展貢獻出他們的聰明才智。

5.一個峰會。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辦了第五屆,作為旅遊行業內唯一一個公益性峰會,希望能夠推進產學研進一步結合。

6.一個榜單。中國旅遊創業創新相關榜,這個榜單現在做得還不夠好,希望下一步能夠聯合一些更加權威的機構共同推一些創業創新相關人物。

7.一個講座。近三年時間裡,以我為主,差不多巡講了93所高校,既有本科,也有高職高專。我希望在今年年末之前完成100所任務,但只完成了93所,希望能夠在明年Q1把這個事情繼續推動。

8.一個課程。旅遊創業創新在有些院校已經成立了相關學院,包括課程。今年首次和首都經貿大學給研究生上旅遊創業創新選修課,在全國高校裡算是首創先河。

9.一個旅遊信心指數。

這是六年當中在旅遊行業為創業創新做的一些小小的工作。與此同時,有了一點小小的榮譽:

2014年,在“北京對話”裡獲中國旅遊創新獎,2016和2018年分別在中國國家旅遊雜誌榜單上獲得兩個創新服務機構獎,也是對我們工作的鼓勵。

作為創業和創新,依然回到最初的原點,我認為提到創業和創新還是離不開所有的情懷、責任和使命。

主題:創新與未來

杜一力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我說六個字:無創新,不未來。關於未來,最權威的判斷基於最權威的分析,我們正在等待著新成立的文旅部對未來戰略拿出系統的分析和戰略。但是對於創業創新永遠就看一個方向,即看市場。這是我一直對旅遊行業經驗總結中堅持的一點。

未來十年,國民經濟發展動力轉換最關鍵的十年,這十年,緊緊扣住八個字進行理解,即

“創新驅動,消費支撐”。上一次論壇上,我個人做了一些淺層次的思考,當時我說:給出兩個數據來預測旅遊業的未來:

1.在未來的十年,旅遊總休閒人次每年要破100億,今年可能是60億,在十年發展中達到這個規模,應該沒有問題。

2.中國年旅遊消費支出年破10萬億。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一個100億,一個10萬億,確實是大市場,不是紅海,不是藍海,而是一片生產生活和創業的沃土,這就是趨勢。

旅遊創業最大的趨勢就是社會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要求是最大的趨勢。要說創業最大的捷徑,就是旅遊需求已經全面在線。

大家都會關注,旅遊業創業創新的機會何在?下一個旅遊投資的風口到底在哪裡?繼續發展還有什麼新的戰略會出現?我認為到處都是呼之欲出的需求,只要你有能力提供好的創意、新的技術、好的產品,處處都可以成功。對於創業創新,旅遊業有一個特點,旅遊業創業創新的生髮點是多點,用現在的詞是分佈式、交付式、廣泛的、多點的,應該與旅遊產業綜合產業的性質,即我們是綜合性產業、複合性產業、開放性產業、聯動性產業,和這一切的規律是相關的。

我個人認為是多點生髮的特點,哪裡都可以產生我們意想不到的好服務和好產品,如果說一定要有重點,我認為就是四句話: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品質創牌、旅遊創業。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文化佈局一直是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痛點,文旅融合“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說明這是有針對性的,社會對旅遊的批評經常聚焦在沒有文化,我在經常批評旅遊和文化的結合中,還有一個大缺點是文而不化。所以不足明顯存在,不足就是機會,下一個十年應該是文化旅遊、旅遊的文化品質彰顯的十年,應該是文化補課的十年。

我對文促旅、旅章文有五個層次上的理解:

1.中國旅遊經濟高速發展這麼多年,解決了很多關鍵問題、技術問題、基礎設施的問題,有了相當的世界影響力,但是文化影響力並沒有同步提升。所以下一個十年這個課必須要補。

2.怎麼補?十全大補,需要大力度、全方位的文化創新,而不僅僅是在設計一個文創產品,在這個領域,不僅僅是建設一個主題公園,推動IP的建設,不單單是推出一些文化演藝或非遺等具體工作,而是在全產業鏈每個環節共同提升文化的價值,就涉及到這個行業發展方向的調整。

3.需要文化創新的領域非常深廣,推動IP建設、IP落地,其實IP是文化創意,但是IP的落地、旅遊產品的落地是完全另外一個創造,在這個創造過程中,可以有很大的作為,而且旅遊產品落地以後,可以有繼續第二次創造、第三次創造、第四次創造。

4.文旅融合是方向,但文化概念並不等於旅遊產品,旅遊產品的落地是完全的另外一個領域。所以在文化領域的創造中,不僅要修文化創意的創,還要有產品落地環節的創,營運管理同樣需要創造,服務升級同樣需要創造。

5.科技在運用中最高的境界是創造旅遊的價值,文化創意的最高價值是什麼?我認為是旅遊價值創新,最終的內涵是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是生活方式的文化。所以旅遊創新要依靠正在成長的中國的新的CC族,這是美國對文化創意族的概括,而且他們有一句話說5000萬人正在改變世界,是指5000萬文化創意族,這個名詞可以改造成我們需要新的CCC族,就是中國的文化創意族,我們不是5000萬人,可能是1億人,也可能是2億人,在我們社會發展階段,在未來十年可能達到3億人,這3億人創造新生活、創造新的文化價值,改變生活、改變世界,同時旅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

把創新定位在一個為社會貢獻的精神層面的追求上,更能夠潛心,更能夠堅持。所以我希望在新的時代,中國出現新的3S資源,不是原來說的陽光沙灘,現在的時代、創新的時代靠的是人,人的精神是最有價值的資源,希望我們創新精神、工匠精神、服務精神最終能成就品質產業。

主題:創新和堅守

厲新建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所有創新都需要圍繞市場

旅遊的創新是基於我們對遊客需求的分析,是企業家對需求的洞悉。但就需求來說,我們也需要分不同層次或不同階段去看需求,有些時候消費者的需求是在某個平臺上整理階段,在整理階段,需要做的創新就是根據現有在這個平臺上的需求導向性的創新,如果今天面臨的需求需要從一個平臺跳到另外一個平臺上去時,還在問消費者“你需要什麼東西,我來給你提供什麼東西”,這種思路可能就不是創新的思路了。需要更多企業家精神或企業創新能力走供給引導型的創新。所以經濟學講到:需求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理解為附著在供給上的慾望。因為有供給產生之後,才知道還需要這樣的產品。在創新認識上,雖然都講市場,都講需求,但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階段來看。

創新的趨勢與需求

我們講創新時可能會涉及到兩個關鍵詞的理解,做創新究竟是去找當前流行的需求,還是去抓穩定的未來趨勢?流行和趨勢怎麼在創新過程中把握,也是我們在創新過程中需要去思考的。

我個人覺得創新面向旅遊需求時,確實需要圍繞需求變化做調整、優化、充實、提高,但對消費者的需求來說變化可能會很頻繁,喜新厭舊是消費者普遍特徵,這個過程中只抓單向流行需求時,很有可能會面臨著創新所面對的流行快速轉化的風險,要追流行可能永遠追不上。所以怎麼樣抓趨勢,而不是抓跟風流行。我們做市場過程中,在明確市場上把一盤菜炒好之外,怎樣用同一個原材料能夠端出面向不同細分市場的不同的菜來,這是面向未來做創新時需要關注的。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模仿

創新要有保護,創新需要尊重原創,目的是希望保護創新者的創新產品不再簡單被別人無成本或快速被模仿,創新所支付的成本無法通過創新壟斷利潤獲取回報。一般講創新和模仿是對立的兩個方面,希望創新是受到保護的,不希望快速被別人模仿,當然這沒有問題。

另一方面,創新的價值可能也恰恰在於模仿。如果創新的背後沒有模仿,創新的產品可能很難在整個社會面向更多消費群體時發揮其作用。這個社會如果沒有創新和模仿交替的機制,這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即便創新要保護時,保護也是有周期的。

在創新環境當中還有另外一個方面,既然要滿足市場,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市場化的方式來滿足,所以創新的環境其實可能不是一味強調保護,創新環境可能還需要考慮怎麼樣給那些想創新的人、有創新潛力的人,能夠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給他們更開放的制度環境,他們想創新,他們就可以去創新,一個開放的制度環境也是我們關注創新時需要重點理解的。

堅守

創新是一定要快速往前走,往前走的同時有一些東西需要沉澱下來,或沉靜下來,慢慢去把握、思考、回味的。有幾個堅守可以關注:1.堅守初心。2.堅守底線。3.堅守人性。4.堅守匠心精神,堅守商業規律。5.堅守社會責任。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嚴旭陽先生和張德欣先生為北京一流專業---旅遊管理創業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揭牌

《中國旅遊創業創新信心指數2019》發佈

李彬

旅遊創業創新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

北二外酒店管理學院副教授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關於信心指數研究主要基於30名左右專家,通過設計問卷、設計關於旅遊創業創新方面的問題,讓受訪專家進行回答,然後我們進行整理、提煉和觀點總結。

從專家反饋和我們進行系統分析之後,今年信心指數是69.58分(100分滿分),信心指數是從資本、人才、政策、併購、成功率、前景等幾個方面展開。數據顯示:預測2019年旅遊產業信心略顯不足。

把最近兩年做了對比,去年是76.06,今年是69.58,下降6點多。在信心方面,有較大幅度下降,預期並不十分樂觀。在資本、人才、政策、併購、成功率、前景等各維度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最大是併購層面,即大的旅遊企業對中小企業旅遊併購傾向下降最大,說明2019年在這個維度上可以顯現出在旅遊雙創活躍度方面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弱,旅遊產業格局,尤其是在旅遊頭部公司巨頭相對固定的產業格局下,可能對以前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會有一定影響。

三年信心指數對比,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對2019年預期可以更好看到下降趨勢正在滑向可能出現波谷的景象,特別是在資本維度,這三年從信心指數來看,也是在下降的趨勢。2018年,在很多維度上有小幅上升,所以去年我們發佈信心指數時,還是相對較謹慎樂觀,但到了今年預測明年時,卻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這對在座旅遊創業者們、旅遊企業們會有一定的借鑑作用,加劇了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不確定性。我作為學者,需要跟大家把專家的意見做一個客觀、科學的展示。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2019年,雙創信心指數客觀上正在呈現下降趨勢,預期並不十分樂觀,從專家或從業者以及其他各方面心理層面,寒冬真的到來了,並不只是說事實資本層面,在預期心理層面寒冬部分出現了。在資本與技術預期正在減弱,政策紅利減少的預期也開始出現,但消費需求升級和服務升級依然是旅遊雙創當中最大的驅動力。

具體到產品類,景區、親子、遊學、演藝和文旅融合相關的產品、商業模式正在有所預期地增長,說明文旅融合大趨勢可能產生一定作用,但對科技平臺類關注熱度有所下降。

最後從未來發展趨勢關鍵詞來看,由外向內做了一個新的轉型或轉變,旅遊創新創業未來趨勢就是要進入新的轉型期。

2019年,從專家反饋情況來看,可能逐漸向波谷趨近,冬天到了,春天要來了,寒冬壓制了部分需求,也影響了部分信心,但同時也擠出了泡沫,這是一個倒逼的機制,會讓更多旅遊企業,就像更多專家給我們反饋一樣,轉向苦練內功,轉向如何向市場、向管理要效益,這是以往更多所謂燒錢、過度關注一些商業模式等,這個過程對企業、對政府、對投資界等各方面都是良性的教育和學習的過程,能夠活下來、活得好的企業,才是最終的贏家

圓桌論壇

中國文旅融合之現狀與未來

論壇主題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旅遊管理系主任 劉嘯 (論壇主持人)

北二外教授、《旅壇憂思錄》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王興斌

中國地學文化旅遊聯盟秘書長 許濤

意大利文化旅遊專家 張環

北京山海文旅集團董事長 王高超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王興斌

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旅遊和文化的關係,“旅遊是異域文化體驗”,這句話裡有幾個含義:1. 旅遊是體驗。2. 旅遊是文化體驗,不是一般的體驗。3. 不是一般的文化體驗,是異地文化體驗。

文旅創新,有沒有底線?雒部長提了兩條底線:1.政治底線,我叫做紅色底線。2.生態底線,我叫做綠色底線。

“文旅融合,創新創業”現在面臨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公益性和商業性的關係。處理政府主導下的要發揮文化旅遊業給人民的福利、幸福感,這是公益性。但是旅遊產品歷來是一個商業產品,我理解旅遊公益性不是指產品本身,而是指旅遊業本身所起的社會功能。但是旅遊產品運行必須是商業運作。

張環: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因為我是實際做旅遊行業的,我專注意大利出境旅遊是從1998年開始,意大利是一個時尚古國,54項文化遺產是全球第一,中國第二,同時意大利擁有很多大的奢侈性品牌,是非常時尚的國家。所以意大利旅遊的Slogan“時尚古國”,這是我率先提出來的,得到意大利國家旅遊局、意大利使館的認可。因為在這一點上,的確體現了意大利作為旅遊目的地國家的文化價值。

我個人感受旅遊和文化實際上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旅遊,可能我們看到的是景點、風光,吃的是美食,這些都是有形的,但是在有形的背後就是文化,文化是無形的。很多人大部分會容易看到有形的,可是有形背後的無形,就很難被遊客去發現到。所以我們有這樣一個高峰論壇來談文化,實際上就是把有形的旅遊背後無形的文化揭示出來了。

許濤:

目前國內存在最大的問題是旅遊產品的同質化,無論特色小鎮也好,農業觀光村,都是同質化的東西,產品同質化在什麼地方?我覺得是缺根少魂

如何創新?觀點:1、跨界融合,就是把地球科學之根和文化之魂兩個要跨界融合起來,這是未來發展趨勢。2、內容為王,三個層次:普品、精品、極品。極品是把地球之根、文化之魂打通,外地人到北京來看故宮長城,這就是極品,極品來了以後,再看精品和普品,這是產品鏈條。3、形式要新穎,要融合科技。4、主體統領5、模式創新。

王高超: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創新創意不但是有好的思想、思維,還要堅守人性。這個創新產品二次消費到底對人有沒有幫助,如果真有幫助,讓別人購完東西以後是愉悅的最好,同時換取企業的生存,這就是我們要堅守人性,無論是創新創業,還是我們參加工作,還是搞文旅,每一個崗位都是實實在在為別人服務,再把創新創業搞好。

劉嘯:

中國不缺文,但是缺化。中國有很多的東西,但是如何能把文化的東西轉化在應用裡,其實旅遊是文化真正轉化的一個主要手段。所以文化和旅遊的結合實際上是中國文化精髓的東西在旅遊行業的應用。為什麼很多產品到最終不能夠長久?就是因為裡面的知識含量、技術含量、化的含量不足。如果旅遊界能夠把旅遊作為文化的傳承和教化人的工具來做,我想旅遊是會有前途的。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主題演講

大眾旅遊時代的文旅融合

陳曄

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副院長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最終文旅融合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看市場,要看消費,要從消費端來檢驗什麼樣的文旅融合才是真正能夠符合市場需求。從數據可以看出,現在已經進入全民旅遊時代。若干年之後目標是要向100億的國內旅遊人次進軍。如果拿50億人次來計算,年人均旅遊頻率是3.7次。從這個頻率可以看出

人對旅遊的期待、人對旅遊的行動進入到非常頻繁的時期。

銀聯商務2018年研究報告:出遊頻次最多的,月均收入5000-10000元之間,並不是收入很高的人,還是非常典型的窮遊時代,人們出遊時還是會精打細算,還是看錢包裡有多少錢,但錢少的人有著非常多的期待去出遊。大眾旅遊時代能否提供他們所需的產品?現在民宿產品動不動就好幾千、上萬,這樣的市場能否可持續?雖然現在有資本在推動,未來這種資本的力量還能夠持續多久?都是今天要提出疑問的。

報告中指出:從年齡來看是36-55歲。但新的80後、90後已經成為市場非常主力的一群人。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大眾旅遊時代,到底有什麼變化?今天遊客出遊規律、需求有什麼變化?總結幾條分享:

1.遊客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遊客經濟內涵不同於所謂傳統旅遊經濟,核心是“遊客”二字,遊客經濟時代要關注遊客的需求。早些年大家做旅遊規劃時,第一是怎麼建景區、怎麼升級景區,覺得有了景區就可以跟旅行社合作,就可以把大量的遊客拉到這個地方來。所以景區成為前十年、二十年發展旅遊非常重要的載體,沒有景區沒辦法玩這個市場。

今天是否大量遊客還是會到景區裡?發現很多年輕人已經不願意進景區了,他們問為什麼我要進景區,有沒有其他可以玩的。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看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好玩、好吃、好活動可以參加,所以一個節慶活動可能會把一個目的地搞得底翻天,青島的啤酒節是非常成功的事例。今天的遊客不一定非得要逛景區,他們到一個地方就想這個地方到底有哪些是值得我去挖掘和體驗的,而且大眾旅遊時代是小眾旅遊市場,

大眾旅遊是指大多數人往景區裡湧,小眾旅遊是每一個遊客或不同特徵的遊客都在找自己喜歡的東西,遊客也變得越來越專業化,已經不是盲從的階段了。所以要顛覆我們傳統思維,再建景區、再建大項目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所以內容消費和文化的消費應該成為大眾旅遊時代真正能夠發揮資源張力的地方,而不是非得要建景區。當然我不是說反對建景區,景區當然還是非常重要的旅遊吸引物之一。

2.從觀光旅遊轉向體驗旅遊

今天進入體驗旅遊時代,遊客更希望的是賞心悅目、放鬆身心、感受生活,去到異地,要看這個地方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感受別人的生活,然後再反觀自己。

3.景觀旅遊消費轉向內容消費

今天遊客更喜歡內容化的消費,要看演出、玩節慶、玩互動,這是內容,不僅要看景區,還要玩起來。

4.從標準化轉向定製化

全包式旅遊現在不需要了,需要打散。我們有沒有所謂柔性,面對多元化市場、個性化市場時,需要生產能力有更多柔性。今天旅行社都不好乾了,因為太剛性了,市場已經變得柔化了。定製化的旅遊應該是買服務、買裝備、自由行。

談到文旅融合,今天非常熱,但是還是要謹慎去談。有一句流行語: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在什麼時候是旅遊的靈魂?文化是不是所有旅遊的靈魂,旅遊能否承擔所有文化的載體?這可能是要探討一下的。如觀光旅遊,去看山看水,這裡有沒有文化?當我們去休閒、去散步、去爬山、去騎自行車,這又是什麼文化?或渡假、去海邊,住在沙灘或海景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有什麼文化?所以文旅融合要考慮什麼樣的文化才能夠跟旅遊融合。

圓桌論壇

“文旅融合與智慧旅遊&大數據”

中國旅遊信息化與大數據產學研聯盟執行秘書長 鄧寧(主持人)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國家智慧旅遊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黎巎

清博大數據CEO 郎清平

騰訊政務業務部文旅中心運營總監 孫暉

成都中科大旗理事 付饒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黎巎:

智慧旅遊、旅遊大數據發展,如何進行支持?作為研究機構或作為一位學者,首先不同於產業人士進行市場化、經營化相關活動,我們更傾向於用我們的學科知識探索行業沒有探索的一些方向,或行業沒有應用的一些方法,或者改進的一些理論,這是我們學者的理想。

孫暉: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文旅板塊,騰訊作為互聯網公司,有四個方面的產品應用:1.全域智慧旅遊整體服務體系 2.騰訊文創+IP孵化板塊。現在平臺有IP,但

我認為真正具有IP生命力的肯定是來源於現有的傳統文化,是更有生命的,如何幫助它構建其生命力和發展力,使我們能夠把傳統文化更好挖掘、保護,能夠實現產業價值和經濟價值。3.幫很多海外做整個目的地智慧化服務。4.騰訊是一個產業開放平臺,會讓公司很多專家、科學家幫我們看文旅行業怎麼應用先進的技術。

傳統旅遊人永遠會禁錮在自己思維裡,是一個小旅遊概念。未來一定要有大文旅、大消費時代的概念,要站在更廣闊的空間去看待你自己。因為旅遊本身是一種休閒方式,是一種生活方式,未來不談旅遊時,才迎來旅遊的黃金期,旅遊變成你的生活方式。從大的生活方式來看,未來旅遊無處不在,旅遊提供一種場景。

文旅行業,旅遊是消費的空間、是場景、是載體,核心是人,文化更多是連接人情感的方式,核心還是人。做文旅要回歸到對人需求的把握、對人消費動向的把握,這是整個社會、整個全球發展的核心,人在新的科技時代,發生質的變化,所以做文旅一定要研究人,研究你的對象,你是做銀髮族,做年輕人,做什麼樣的產品,還是要回歸到人。

一定要有跨界思維、要有服務創新,一定要把內容、場景、體驗做好,讓你的品牌形成更加有溫度、有生活方式、有價值、有內涵。旅遊人一定要把科技、運營、創意結合起來,這是文旅融合核心的方式理念。

付饒:

我們現在以SaaS形式做了三個雲平臺:1.對政府管理端進行數據應用、數據管理、數據清洗的雲平臺;2.對景區營銷、景區對遊客服務、景區應對政府管理都是有數據支撐情況下做的,而不是拍腦袋出來的;3.文創雲,做了一些實際案例,根據現在共享經濟來做的,任何人去任何一個景區都能夠在我們平臺上有人來講、有人來聽,假如到故宮,不是故宮導遊講,每一個人在那兒產生的體驗都可以來講,聽者還可以對講解人員進行知識付費。這是既珍惜了我們的時間,又珍惜了知識,並且分享出來了。我們現在旅遊行業算是把大數據應用到每一個觸點上

郎清平: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我們在做整個中國旅遊市場輿情監測,服務於各地旅遊局以及一些旅遊景區做網絡監測。給相關主管部門做旅遊市場秩序的監測以及低價產品預警,這是市場秩序的監測。

智慧旅遊目前發展階段,如果拿一個人智商比較的話,完全還沒有達到智慧程度,可能就是2-3歲小孩。現在我們一直在講大數據,但其實是小數據,原因就在於:1.很多數據基礎性工作沒做。2.仍然有很多數據孤島,比如政府那裡有很多用戶數據,騰訊那裡有很多用戶數據,阿里也有,京東也有,百度也有,但這些數據都沒有打通,也不會開放出來讓很多機構綜合應用。所以我們能夠獲取的信息量其實很少,只能基於現有數據怎麼樣一步一步實現智慧旅遊。

智慧旅遊肯定要對用戶做連接、做用戶畫像。我們基於現有小數據,一點一點從傳播情況、輿論反饋、用戶已有部分畫像慢慢打通,智慧旅遊才能一步一步走得更好。

鄧寧: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我個人覺得可能未來旅遊真正跟文化融合,講故事的能力或在旅遊裡糅合動人的故事,提升遊客的體驗可能是未來的趨勢,是大的方向。

到智慧旅遊,如何服務於故事的講述,或如何能夠讓故事帶來新的體驗,我個人覺得旅遊信息化、智慧旅遊,是有一些機會的。

主題演講

盤活閒置農房,共建共享農莊

張志成

農匯網總裁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農匯網在過去兩年時間裡,在全國各主要省份地區,以圍繞盤活閒置農房為主題,共建共享農莊領域,我們的一些思考。

1.模式之問

到底盤活閒置農房是幹什麼的,為了旅遊&旅居?我們盤活閒置農房,為城市市民到農村去,並不是做旅遊,旅遊只是10%的市場,更多需要去開發90%鄉村旅居生活,是體驗鄉村旅居的一個慢生活。

2.用途之問

多元化的主題,包括客棧民宿在內,很多人說可以做文創、做休閒、做鄉村養老、做研學,甚至可以做文旅小鎮等等。同時應該是多樣化的定位,可以是主題、親子、商務、康養等。

3.客商之問

需要這些閒置農房租賃給誰?到底誰來投資?我們認為應該是先聚人氣,然後再做產業,尤其一些條件不是很好的。

4.政府之問

政府做什麼?豎大旗,做三點工作:第一,發政策;第二,規則;第三,建配套。

5.風險之問

第一,政策風險。當租賃閒置農房,不管是個人租一套,做民宿租三五套,還是整村租賃,這個交易行為一定是透明公開。不要踩土地和環保的紅線。第二,分散農戶風險。如果想做產業,最好讓這些農戶成立一個鄉村旅遊合作社,跟這個合作社建立關係,我把這個合作社比喻成跟農戶之間一道防火牆,只有這樣,才能規避掉很多風險。第三,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6.展望之問

什麼是真正的共享?我們在做探索。我們探索很多種模式,如:一個藝術家在鄉村有一套房,平時只能用一個月,能否把這個房子拿出來,跟別的地方藝術家之間做一個真正共享。相信這個話題會留給在座真正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的專家、學者和市場的實踐者,大家可以一起真正去探討。

圓桌論壇

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著名休閒農業專家、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主任 劉軍萍 (主持人)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導 李燕琴

蜜塘·且曼民宿創始人,佳鄉學院天津分院院長 黃相然

京西民宿聯盟會長、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 李克俊

宿州學院管理學院教師 李龍

農匯網總裁 張志成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劉軍萍:

今年文化部和旅遊部融合開啟了所謂文旅融合的元年。2018年也是中央一號文件裡提出“鄉村振興”的元年,所以這兩個元年在一起,今天在這個平臺上,就“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這個話題來談,恰逢其時,是特別好的時機、特別好的話題。

李燕琴: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強調“鄉村振興”的階段性。第一個階段實際上應該強調的是生態宜居和治理有效性。在第一個階段應該努力探索的是從政府和居民上下共創的模式。第二個階段應該是交給產業的,要探索一些讓村內人、村外人都共贏的模式,所以主體是產業的興旺,所打造的是整個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有了經濟基礎,才能有好的上層建築。第三個階段才到鄉村文明和生活富裕

,這是實現整個鄉村全面振興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也有一對主要的矛盾需要去處理,即遊客和居民的矛盾。第三個階段是主客共贏模式的打造

張志成:

我們在農村做兩件事情: 1.以改善人居環境,改善鄉村整個生活、基礎設施提高為主的美麗鄉村建設。2.農村做產業振興,提高農業產業水平,除了外來投資和以種植業為主的發展,作為鄉村,怎麼發展鄉村旅遊,包括閒置農房。把這兩件事情結合也是促進產業振興的一個方面。

李克俊: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從設計師角度說說我對鄉村工作的一點專業的意見。

1.環境友好。這是用設計師的語言來說這個事。所謂環境友好,是在建設時低限度干預,把對鄉村的干預降到最底。

2.低技術、高情感。鄉村建設中用的材料都是特別土的,特別原始的材料,避免出現大面玻璃、金屬、合成材料、高反射材料,不會特別反光、特別刺眼的東西,我們在民宅改造上一定要選當地的石頭、木頭或紙、竹子,哪怕是樹枝、磚頭瓦塊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搭起來的房子很神奇,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在裡面,這種情感應該是屬於鄉村的文化。我們在鄉村建設實踐中,屢試不爽,越原始的材料、越笨的工藝,含有越高的情感。

3.鄉規民約。農村很少有人會把鄉規民約寫成文字的東西,大部分鄉規民約就是口口相傳、代代都遵守的東西,站在我的角度,有意義的東西可以傳承、可以沿襲,但是可能跟現代的生活有些背離的東西,我們可以拋棄。以京西山村來說,山村房子都特別小,佔地面積小,每一戶之間高低錯落離得特別近,但是每一家在下雨時雨水收集都是特別有講究的,房子再小,房和房之間縫再窄,也會想辦法讓雨水流到自己家院子裡,絕對不會流到鄰居的院子裡,這個沒有寫成文字的東西,但是村裡每個人都知道,其實這個工藝非常複雜,有的拐了很多彎,想了很多辦法,最後一定要實現跟鄰居的和睦相處,這是大家能共同遵守東西,我們在翻新房子時一定要遵守,才能保證和你的鄰居長久和睦相處。但是原來村裡也有一些旱廁,開放式垃圾站,原來都有習慣往哪兒倒,我們新建垃圾站,新建沖水廁所、新建鄉村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在設計時肯定提前要把這些東西統籌好、計劃好,而且有必要所有鄉村規劃設計師都要記住這個理念,即我們在做設計時,

一定要想到鄉規民約的升級,要跟現代生活接軌,要跟現在設施更新都能追得上。

黃相然: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1.要想民宿生存,活和火的問題我非常同意,先得活,要抓民宿的根、精髓。民宿的骨髓我認為就是生,這是民宿行業的根,不能盈利的民宿就是耍自己,最後走向死亡。我們走了幾個步驟:第一,租賃農民房屋,這是不可逾越的步驟,不租不可能。第二,改變局域。第三,走土地改革,土地流轉。

2.人才培養。未來幹好民宿的人一定是專門的人才,一定是人才本地化。我們外地人一定是暫時的,只是過渡,沒有根。民宿這個事沒有情懷幹不了,民宿這個事不能適當盈利幹不好,只有良性發展,才是永續發展。

李龍:

我在作品《互聯網+時代的鄉村旅遊創客》這本書寫作和調研過程中,深深感覺到鄉村如果要更好發展需要產業支撐,而產業支撐核心是來自於人的作用。確切一點來說,就是人才的推動。

高校在鄉村振興、人才振興中到底被賦予什麼樣的歷史使命,高校的老師、高校的大學生被賦予什麼樣的時代使命,這是想引起大家思考的。

劉軍萍:

我個人認為生態振興應該屬於鄉村振興最根本的東西、最前提的東西。2014年前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倡導一個理念,提倡“善行旅遊”

,說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遊人的善行問題,一個是旅遊資源所在地人的善行問題,尊重老天爺、遵從老祖宗、善待老百姓,把原住民、新下鄉創客、旅遊者,怎麼善待旅遊這份東西,讓守旅遊資源的人守的坦然,讓遊的人玩的高興,最終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對生態振興的簡單理解。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文旅融合與女性旅遊創客

中華女子學院副教授 朱迎波 (主持人)

無二之旅聯合創始人 蔡韻

興博旅投規劃設計院董事長 劉霞

延慶葡語農莊董事長 楊慧琦

老友季精品民宿創始人 梁睛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蔡韻:

為大眾做一對一定製遊行程設計的話,真的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的人相對來說比較稀缺,一對一服務只能服務高價位的人群,但大眾確實有這樣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和需求,怎麼樣滿足大眾化需求?

我們從2012年開始定下一個基調,一定要用技術去解決當中很多環節效率難點,用AI算法去取代很多低效的人工。

這麼多年,前面很多年都是在做基礎的搬磚的工作,根據實際客戶需求產生的定製師,最早服務一個客戶15-20天,不賺錢,早期通過融資方式來支持,真正落地做很多用戶服務和做好每一個用戶方案,在底層都是一些數據架構,如果這個客戶體驗回來跟每一個細節都完全沒有問題,反饋非常好的話,就有技術團隊介入,把中間每一個方案拆成很多最小元素細節,再打上幾十個不同維度的標籤,中間用算法邏輯去關聯。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通過這麼多年,我們這麼多用戶積累下來一些數十萬的數據,後臺可以重新排列組合出大概18億個方案,這些東西是最有價值的。現在我們客人來了以後,就不需要像以前一個專職非常厲害的定製師用15-20天時間去服務他,基本上2個小時就可以像以前二十天達到的質量和效果,定製師只要做一些非常高精尖的工作,做一些新產品開發、新的線路設計,包括中間很多吃喝玩樂新的玩法去做不斷的補充,通過用戶更新、更小眾、更細化的訴求,不斷循環、不斷補充我們數據庫,客戶體驗完以後,又會進入到這個數據庫裡,未來又可以反覆利用,不斷升級。用這種方式,把中間所有人力成本能夠降到最低,可以做到非常高效的方式、非常低的成本,達到以前非常昂貴才能實現的一個定製遊的狀態。

劉霞:

我們作為一個規劃單位有幾個方向:傳統規劃;品牌營銷;管理運營;投融資;和央美成立一個文創研究板塊,專門做旅遊景區文創開發;目前在一些AAAAA景區佈置新零售概念,比如自動售賣機。目前關注更IP文化的傳承,在做長城文化經濟帶規劃研究,包括調研,未來整個做國際化的內容。

楊慧琦: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我們園區從傳統種植慢慢往文化方面延伸,今年申報了延慶區社會大課堂項目,開發可以跟孩子互動、教育孩子的系列課程。希望在未來能更往文化方面靠靠,打造以葡萄文化元素為主題的旅遊特色莊園。

梁晴:

我喜歡院子,喜歡灰磚灰瓦,喜歡柿子樹上冬天掛著紅彤彤的柿子,喜歡院子就是喜歡從前,這就是鄉愁,每個人都有。即使沒有在鄉村生活過,也有對鄉村的嚮往。

把一些鄉村的元素保留下來,就是跟歷史的對話。

一個民宿進入鄉村,不要去打擾他們的生活秩序,客戶體驗要讓步於村民的體驗。我們都是很尊重村民,我們做院子時,過年過節都買東西去四鄰那裡看看,對他們有一個尊重,村民對我們也會有一些理解。

到農村去,一百年前的時候提出“博士下鄉”,今天鄉村希望有匠人下鄉,帶給他們新的理念。作為一家民宿,能做的是幫助村子對接一些資源,包括客戶資源。我們對接媒體資源,因為一家民宿會有很多媒體關注,去報道,同時把這個村子也宣傳出去了。我們對接創客資源,把這個村子定位在一個城鄉共建的理想鄉村,一個擁有低碳環保、擁有國際化自然教育的鄉村,一個用田園方式分享生活美學的鄉村。

朱迎波:

有人說:旅遊需求相當於是一種邏輯學和哲學,而且是一種人才的持續激活和成長。我們作為私人定製的代表、作為旅遊產業鏈的代表,作為旅遊實業和精品民宿的代表,可能面對市場需求不一樣,

但是文旅融合以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蔡韻: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我們要看市場需求,大傢俱體想玩什麼,想要怎麼去玩;要看資源方,包括景區、各地各種消費產品,越做到後面越會覺得還是要把控自己非常優質的資源,可能核心是在行程設計方面給客戶非常快速的、非常有效的達到他想要的行程,這個行程落地還是要跟真正產業上的資源方怎麼樣更好走到上游去。在文旅方面,我們作為客戶和真正目的地橋樑的時候,更好去做好融合的角色,也真正能夠帶給大家獨一無二的旅行體驗。

劉霞:

文旅一直在一起,詩和遠方一直在一起,包括在目的地打造時,比西湖美的湖有多少,西湖之所以吸引別人還是它的文化。包括山水類、古鎮類,很持續性發展景區還是文化的魅力在那裡擺著。文旅融合以後,未來對於整個產業來說是更好的助力。以前地方旅遊和文化是分開的,一些非遺的傳承,在文化口沒有轉化成當地產能,可能有一些浪費,文旅的融合對於整個未來旅遊的希望是插上翅膀,更能讓其騰飛。我非常看好,相信大家肯定也會看好的。

楊慧琦:

我們做農莊、做實體的,要把現有農莊的資源更好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我們原來是種葡萄的,葡萄是籽生還是扦插,要做成有文化的東西,做成一個課程。現在校外大課堂在教育口提升到非常高的比例,讓小朋友瞭解這個怎麼長大的,是怎麼回事,其實是一種文化,讓更多人知道農業的文化是怎麼一回事。

梁晴: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做民宿本身是本土文化的挖掘,我們客人到了我們院子特別開心。即便是在北京的冬天,他推開門以後,一看窗臺底下大白菜、大蘿蔔,柿子都掛在樹上,玉米垛,廚房裡大姐丁丁當當做飯的聲音,這種家的感覺不是一種文化嗎。但是客人不滿足於之前住好、玩好、吃好就行了,更多強調細節。我們能做的是高端客人來了能接得住,方方面面打造民宿文化、主人文化。不管做民宿也好,做農家院也好,做農莊也好,就是

方方面面打造細節和品質,讓很多來旅遊的人看到這是一個嶄新的鄉村、一個嶄新的面貌。這是我理解的民宿文化。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本次研討會共吸引80餘萬人次在線觀看,獲得了不錯的互動反饋。面對中國文旅融合、創贏未來的新局面,非遺星球希望攜手各行各業的人們一起出發,一起抵達,為文旅助力,為非遺賦能。

END

本文由非遺星球整理發佈,並提供獨家直播

特別鳴謝

活動主辦方“中關村智慧旅遊創新協會”及“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對圖文內容支持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星球邀請

REC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抵達自我的深度人文體驗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掃碼加入非遺愛好者社群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特别报道|“文旅融合,创赢未来”——第五届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