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有求必應,為什麼不直接現身救度我們?

相信不少初學佛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現在眾生有那麼多苦難,而佛菩薩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宏願,如地藏菩薩曾發願要度盡眾生,觀音菩薩號稱“有求必應”“無剎不現身”,那他們為什麼不經常分身示現來引導和度化愚痴的眾生呢?

佛菩薩有求必應,為什麼不直接現身救度我們?

眾生罪重,諸佛菩薩雖來不見

在佛教經典中,也有這樣的疑問。《大智度論》記載,有人問菩薩:若有十方無量諸佛及諸菩薩,今此眾生多墮三惡道中,何以不來?

意思就是說,現在的眾生大多墮在三惡道中,如果真有十方無量諸佛菩薩,為什麼他們不現身為眾生說法、救度眾生?

菩薩是怎麼回答的呢?“眾生罪重故,諸佛菩薩雖來不見。又法身佛常放光明,常說法,而以罪故不見、不聞。譬如日出,盲者不見;雷霆震地,聾者不聞。如是法身常放光明,常說法,眾生有無量劫罪垢厚重,不見、不聞。如明鏡淨水,照面則見,垢翳不淨,則無所見。如是眾生心清淨則見佛,若心不淨,則不見佛。今雖實有十方佛及諸菩薩來度眾生,而不得見。”

菩薩說,這是因為眾生罪重的緣故,眾生有無量劫以來的罪障業障,所以諸佛菩薩即使現身,時常說法,眾生也是看不到、聽不到的。就像日出東方,瞎子卻看不到;雷霆震地,聾子卻聽不到一樣。

《大智度論》中還列舉了種種佛菩薩現身度眾生的例子。如,一國家中有一比丘,常誦《阿彌陀經》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他臨命終時,對弟子說:“阿彌陀佛和大眾來接我了。”說完不久就坐化往生,比丘往生後,弟子用柴火化他的遺體。第二天,遺體留下的灰中,發現他的舌頭居然沒有燒壞。因為他持誦《阿彌陀經》的原因,所以感得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因為誦《般若波羅蜜經》的原因,舌頭燒不壞。

所以經中說:“如是處處,有人罪垢結薄,一心念佛,信淨不疑,必得見佛,終不虛也。”

佛菩薩有求必應,為什麼不直接現身救度我們?

佛菩薩常化身現世度眾生

在歷史上,也有不少佛菩薩化身現世度眾生的故事。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寒山、拾得兩位大師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彌勒菩薩也曾化身布袋和尚,行走世間,以言行教化世人,並留有辭世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文殊菩薩曾化身乞丐,兩次救助虛雲老和尚。光緒八年(1882年),虛雲老和尚為報答父母生養之恩,決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禮五臺山。

朝拜路上,虛雲老和尚曉行夜宿,無論風雨晦明,嚴寒酷暑,飢寒飽暖,全不掛懷,幾次病重將死,雖然歷經外境種種磨難,始終不失正念,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薩聖號,曾感動文殊菩薩多次現身救度。

如當年十二月,虛雲老和尚渡過黃河,過光武陵,錯過宿店,在路邊一個茅棚中跏趺而坐。後半夜大雪紛飛,寒氣逼人,黎明後積雪盈尺,過往無人,虛雲老和尚在茅棚中枯坐唸佛,飢寒交迫,日復一日,到了第六日終至陷入昏迷狀態。到了第七日,茅棚中來一乞丐,見老和尚病臥在雪堆中,不會說話,知道是凍傷了,就將雪撥開,用圍棚的草烤火煮黃米粥,老和尚吃後,暖氣復生,不然,就會凍死雪中。

這位乞丐自稱姓文名吉,來自五臺山,勸虛雲老和尚路遠天寒,不必拜香。老和尚卻說:“誓願早定,不問年月遠近,一定拜到底。”後來到了五臺山,虛雲老和尚才知道那位乞丐,是文殊菩薩化身,來探試老和尚的心和救度老和尚的難。

佛菩薩隨緣度生,所以我們見不到佛菩薩,並不是佛菩薩不願意現身,而是我們還沒有到得度的時節因緣。

就像表面乾淨的鏡子,可以照見物體;如果表面有汙垢,則無法照見。所以說眾生的心清淨,則能見佛;如果心不清淨,則不見佛。現在眾生的煩惱心垢越來越嚴重,所以雖然確實有十方諸佛菩薩來度眾生,但眾生卻看不到。

佛菩薩有求必應,為什麼不直接現身救度我們?

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

佛菩薩根據救度眾生需要,變化出來種種不同的形象,所以稱為千百億化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總會遇到一些不期而遇的善良,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許許多多萍水相逢,素昧平生的人,伸出援手,給予我們幫助和支持;當遇到危險時,也有人為了救他人性命,不顧自身安危……他們也許就是菩薩的“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