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憑啥一年狂賣653億農貨?這個量級意味著什麼

拼多多憑啥一年狂賣653億農貨?這個量級意味著什麼

最近,拼多多發佈了2018扶貧助農年報,數據顯示拼多多去年農貨銷售額達653億,其中有162億來自國家級貧困地區、打造了600款銷量超10萬+的農貨、幫扶了17萬貧困戶。

2018年11月,拼多多曾公佈數據,2015到2017年這三年,拼多多平臺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而2018年拼多多農產品銷售額比過去三年還要多。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量級,如果2018年拼多多農產品的銷售集中在水果這一品類上,它就是中國最大的水果銷售商。這將衝擊到線下門店甚至傳統批發商的生意。

據悉,拼多多創立初期,農產品便是其平臺的核心產品。因為“拼”的模式能夠在短時間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

而在背後是拼多多搭建的拼農貨模式和農貨中央處理系統。

“中國大部分農產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地理條件複雜,只能走‘小農’模式。這些產區天南海北,農產品的成熟期又相對短暫,如何精準匹配生產與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歸集效應,從而幫助貧困地區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是拼多多一直努力的方向。”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

據達達介紹:過去三年間,拼多多大力傾斜資源和技術,持續完善“拼農貨”模式。期間,平臺創新打造了“農貨中央處理系統”,輸入各大產區包括地理位置、特色產品、成熟週期等信息,經由系統運算後,將各類農產品在成熟期內匹配給消費者。

拼多多方面表示,通過“拼農貨”模式,拼多多為分散的農產品整合出了一條直達4.185億用戶的快速通道。經由這條通道,吐魯番哈密瓜48小時就能從田間直達消費者手中,價格比批發市場還便宜;一度滯銷的河南中牟大蒜,打包賣到了北京,價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

未來基地如果可以為拼多多提供到銷地做倉儲服務,拼多多就擁有了同城配送能力。這樣的話,拼多多的農貨銷售的效率將大大提高。這將極大的衝擊線下生鮮門店。

之前板磚大餘在分享的時候曾表示,電商+前置倉是阿里們、拼多多們看到的一條路,是要顛覆傳統果業產業鏈的一條路,一旦做成功,整個傳統果業1.2萬億的產業鏈幾乎就會被電商吃走。

但是需要投入鉅額的資金再造整個中國的物流倉儲系統。三年,也就是三年,在三年內,如果農批不能夠做出改變,如果傳統連鎖店不能夠做出改變,那麼將出現死亡潮和倒閉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