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知否》中“雲英未嫁”使用不當,雲英又是誰呢?

最近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感覺其中語法和成語應用的謬誤特別多,什麼

"姑娘剛學就略知一二"、"款待不周"、"手上的掌上明珠",更雷人的是稱呼一個待字閨中的富家黃花大閨女"雲英未嫁"

為何說《知否》中“雲英未嫁”使用不當,雲英又是誰呢?

有很多從字面看就是一位叫雲英的美女還沒出嫁,看起來特別風雅,如果瞭解雲英是誰了?你肯定不會這麼亂用了。

唐朝是一個詩歌盛行的年代,隨便一個人都能寫兩首詩,有人寫詩抒情,有人寫詩敘事,有人寫詩詠物。盛唐的詩歌都如李白一樣霸氣,晚唐的詩歌多朦朧和懷才不遇。

廢話了那麼多,其實還是沒說雲英是誰,雲英是鍾陵的名妓,和她有一段情的則是晚唐的大才子羅隱。當年羅隱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路過鍾陵,羅隱自負學富五車相信能中舉,此時他遇到了有才學的營妓雲英,可能兩人有一段露水情緣。

不過羅隱時運不濟,他一生總共參加了十多次科舉考試,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為何說《知否》中“雲英未嫁”使用不當,雲英又是誰呢?

十二年後,他落榜後又遇到了雲英,雲英看到落魄的羅隱,說了句冷嘲熱諷的話:"羅秀才尚未脫白?"隋唐五代時的科舉制度和明清時不同,唐初設過秀才科,但不久即廢,所以秀才只是對儒生的統稱,不是通過科舉考試得來的,所以仍算白丁。因此雲英嘲弄羅隱仍是白身。對於剛剛落榜的羅隱也算是一種打擊。

羅隱則為她贈詩一首:"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羅隱嘲諷年紀老大的妓女雲英也尚未嫁人。

為何說《知否》中“雲英未嫁”使用不當,雲英又是誰呢?

羅隱後來就歸隱九華山,雖一生無功名,但是詩才卻名震東南,他那首《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給西施翻案,不能將夫差的亡國歸罪於西施。晚年的羅隱曾被朱溫應召,但他不願意和篡國的朱溫合流,最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

所以雲英未嫁是略帶貶義的,除了有女子未嫁的一層意思之外,深層的則暗指此女子為年老妓女,所以用在趙麗穎所飾演的名門閨秀身上是不妥的小說作者也不能隨便用成語來展現風雅。

為何說《知否》中“雲英未嫁”使用不當,雲英又是誰呢?

順帶說一下另外一個叫雲英的美女,《唐傳奇》中的一篇"裴航":講述裴航遇到美女雲英而求娶之,為她的媽媽找玉杵臼並搗藥,可見雲英未嫁,寤寐求之,最終裴航娶得雲英而成仙。

大才子蘇東坡《南歌子·雨暗初疑夜》就有"藍橋何處覓雲英"這一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雲英之典故。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