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馬斯克: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後都走了彎路


特斯拉CEO馬斯克: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後都走了彎路


在“快文化”時代,每個人似乎都在尋找更快成功的途徑,人心躁動已然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可是成功從來都是急不得的,成功只會垂青於那些腳踏實地的人,成長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在那些優秀職場人士的眼裡,任何大事,都需要化作日常細節,完美做好每件小事,才有最後大事的成功。不管是前平安集團渠道總監良大師,還是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又或者水滴互助創始人沈鵬都用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成功從來沒有捷徑,想走捷徑的人最後都走了彎路。

前不久,網友@gordon分享了一個關於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故事:

2014年4月,馬斯克首次來中國,我通過關係爭取到和他單獨面談30分鐘的機會,見面前瞭解到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最大的困難是建立公共充電站。我認識中石化的高管,中石化願意將旗下500個最好的加油站拿出來合作,在加油站建立充電站,加油站有場地、有電、有服務……我覺得這個太棒了。 我見到馬斯克後,寒暄兩句後問他是不是焦慮公共充電站的建設。他說是,我準備說出我的牛逼方案,剛剛說到中石化,馬斯克立即叫停我,“特斯拉的使命是讓世界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石化公司的合作是shortcut(捷徑),我沒興趣。” 原本30分鐘的交流,只進行了5分鐘。我記住了真牛逼的人對shortcut不屑一顧。

馬斯克拒絕和石化公司合作,因為他知道,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終往往都走了彎路。

特斯拉CEO馬斯克: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後都走了彎路


1

成長沒有捷徑

聰明人都在用笨辦法

前平安集團渠道總監良大師寫過不少關於職場的文章,很多年輕人對他在500強公司經歷的事兒很感興趣,便請他分享在大公司做“大事”的經驗。

良大師說: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大事,也沒什麼絕招,你要做的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大事的背後,都是無數瑣碎的小事。

這個回答和提問人的想法大相徑庭。他們想要的,是速成的“武功秘籍”,而良大師的回答恰恰告訴他們:成長沒有任何捷徑,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成長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他分享了自己做銷售總監時,拿下一個幾千萬大單背後需要做的那些小事:和產品部門上百次的郵件溝通、與客戶各個層級的關係梳理、對投標文件每個字的拿捏......

在總部搞一個創收項目,為公司帶來近50億的業務收入,這樣看起來非常“大”的成功,需要做的也無外乎追蹤表格、電話溝通、激勵文案、機構走訪與宣導......

這些“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沒有小事的積累,就沒有最後的結果。聰明人下笨功夫,不光是良大師自己的經驗,也是其他很多優秀職場人士的經驗。在他們眼裡,任何大事,都需要化作日常細節,完美做好每件小事,才有最後大事的成功。

所謂笨功夫,就是花80%的時間打好基礎,先掌握這個領域內最核心的思維方法和技能。看起來很慢,但卻是最有效的方式。

正如良大師所說,職場上從來沒有捷徑,在什麼階段就幹什麼事兒,年輕時踏踏實實學本事,才是成長最快的方式。

2

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就是讓他走捷徑賺快錢

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近1000億港幣,經歷了3次創業失敗的張勇,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身價近600億人民幣。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創立海底撈之前,張勇前幾次創業失敗的原因。

1990年,張勇住的大雜院裡,出現了當時中國的第一批富人——個體戶。隔壁詹婆婆家通過做燻鵝生意賺到了不少錢,大大刺激了想賺錢的張勇。雖然尋思著各種做生意的機會,但張勇想通過更快的方式賺錢,因為他覺得詹婆婆那樣做餐飲生意太辛苦。

他在成都看到很多人玩一種“壓大小”的撲克機遊戲,一大堆人圍著一臺機器,爭先恐後往上壓錢,張勇的眼睛亮了,就做這個生意!如果自己有一臺這樣的機器,錢也會嘩嘩的進來,但那可是賭博用具,不會公開銷售,所以當務之急是買到這樣一臺機器。

當他幾經周折找到售賣撲克機的人時,對方卻開出了5000元的高價,而一心想賺錢的張勇答應了。就在張勇籌夠了錢返程準備去買機器時,路上又遇到了騙子,他在長途汽車上遇到了一個戴金錶的旅客,花了1200元買下了一塊假的金錶。

好景不長,張勇第2次做生意又失敗了。他想通過收購汽油、倒買倒賣來賺取差價,就找了一塊紙板,正面寫上“收油”,反面寫上“賣油”,站在成都至簡陽的公路旁等待生意來臨。

每當有汽車過來時,他便迎上去舉起“收油”的牌子。第一天沒有任何生意,第二天傍晚正準備收工時,一輛嶄新的解放車出現了。

車窗搖下來,一個同他差不多年齡的司機把一口唾沫吐在張勇臉上,然後絕塵而去。張勇擦了擦臉,第三天沒有再來,汽油生意就這樣打了水漂。

經過前兩次失敗的生意,22歲的張勇開始踏實下來,放棄了那些賺快錢的途徑。他把成都街頭流行的小火鍋帶到了簡陽,做起了火鍋生意,從此走上了餐飲道路。

查理·芒格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人生如同道路,通向成功的通常是最遠的路。不論賺錢也好,做事也好,想走捷徑,不勞而獲,吃虧的往往是自己。

特斯拉CEO馬斯克: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後都走了彎路


3

真正的高手都不找捷徑

而選擇更難走的路

水滴互助的創始人沈鵬,是美團的第10號員工,也是美團外賣聯合創始人,曾負責美團外賣全國業務。2016年3月,沈鵬離開美團並聲明即將創業時,幾乎所有圈內的大佬投資人都希望投他,他也輕鬆拿到了5000萬天使投資。

相比一般初創公司的創業維艱,水滴互助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這一切都和沈鵬當初義無反顧地加入美團做銷售有關。

畢業於一流大學,家境好過90%的年輕人,沈鵬沒有選擇穩定的大公司,而選擇了當時還是一家創業公司的美團,而且還是頗具挑戰性的銷售崗位。

2010年他做出這個選擇時,全家人都不理解他。但他就想幹銷售,他不怕辛苦。他認為銷售是直接為公司賺錢的崗位,只要自己有能力、肯努力,就能為公司創造直觀的價值。同時他相信團購是未來的方向,一定會快速發展,而且對美團這家公司很有信心。

就這樣,沒有任何銷售經驗的沈鵬在美團做起了銷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沈鵬一人就承擔了公司60%的銷售額,帶領美團地推團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可以說,在短短几年內趕超創立了8年的餓了麼,美團強大的地推團隊功不可沒。

後來,上級讓他去打天津市場,但只給了5萬塊,包括場地租賃、人員招聘、營銷推廣等等在內的一切費用,但他做到了。

經過這漂亮的一仗,沈鵬有了負責全國市場推廣的機會,開始帶領幾千人的隊伍,直到30歲離開美團,同時也帶走了從美團點評學到的一些技能和打法。

孤獨和不被相信的路,是最難走的路。但高手都會選擇難走的路,而不是那條看起來最容易走的捷徑。成長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

4

成功沒有捷徑

你必須把卓越變成自己的特質

喬布斯曾說過:“成功沒有捷徑,你必須把卓越轉變成身上的一個特質。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天賦、才能、技巧,才能把其他人甩在後面。”

世界上並沒有成為高手的捷徑,但有一些基本原則可以遵循:

1、深度思考,把時間花在戰略上,多思考本質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其實,真正的思考,就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戰略上,多思考問題的本質。

收藏家馬未都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一把黃花梨木椅不小心碰掉了一個缺口,即使補救措施再完美,也不太可能恢復原樣了,但有一位師傅,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椅子本來的面目。 原來,那師傅花了整整3天,在一堆廢料裡尋找顏色、花紋都相近的材料,而補椅子一個時辰即可。這個細節深深打動了馬未都。 從此,他每次遇到木器損壞,都會找這個師傅,雖然報價高出市場行情,但他認準了,從不更換。

你在本質上花的時間越多,把事做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2、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

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曾說:人生最大的捷徑,就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優秀的人對談,而越優秀的人,越喜歡讀書,也越明白讀書的重要性。

2015 年 10 月 22 日,在清華管理全球論壇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與馬斯克的訪談中,有一段關於讀書的精彩對話:

錢穎一: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學習的秘密。 馬斯克:就是要讀很多的書。 錢穎一:讀很多的書? 馬斯克:讀很多的書,和很多人交流。 錢穎一:光靠讀書就可以成為一個火箭科學家? 馬斯克:是的。不過還要進行實驗,既要看書,也要實驗,因為有時書裡的東西未必正確。基本上就是這樣。你可以通過看書可以很快地學習,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在那兒。 錢穎一:通過閱讀書籍,就能成為高科技領域的專家,就這樣? 馬斯克:是的。

如果生活沒有給你想要的答案,那就去讀書吧,讀書是最好的自我增值的方式,也是成功路上最低成本的投資。

3、堅持覆盤,認識自己,向自己學習

覆盤,本意是指圍棋中下完棋後對棋局的分析,哪裡下得好,哪裡下得不好,圍棋手通過一次次的覆盤來了解自己和對手的招數。一個會持續,高頻,深度覆盤的人,成長的速度是呈指數級增長的。

柳傳志也曾說:“在這些年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長中,“覆盤”是最令我受益的工具之一。”

覆盤之所以能幫助人獲得快速成長,是因為當你覆盤時,你要站在一個客觀中立的角度,理性、真實、毫不保留地剖析自己,把所有好的,不好的都一一挖掘出來,這個過程能幫助你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歌手李健說:“當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路。”

世上並沒有毫不費力就能成功的捷徑,捷徑往往是最大的彎路。那些你看起來雲淡風輕的背後,都是由無數汗水和努力積累而成的。

任何試圖走捷徑的行為,都會讓你在未來付出更大的代價。

正如滴滴創始人程維所說:這個世界不斷在被有志向、獨立思考、敢想敢幹的年輕人推動著。年輕時,要選難走的路,因為那是向上的路,讓明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更不一樣的路。

特斯拉CEO馬斯克: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後都走了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